2021年作為第二輪“雙一流”的開局之年,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何時公布,無疑是近期國內高教領域關注的最熱門話題。
關于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2021年9月,教育部在對“關于加快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議”的答復中稱,目前,教育部正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工作。
關于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何時公布,近日,教育部有關部門表示:暫不予公開,上級部門批準后公布。
但與此同時,針對第二輪“雙一流”評選,教育部也釋放出了不少重要信號,不僅回應了大眾期待,更為新一輪“雙一流”名單鋪墊了不少懸念。
官方發文,重點支持這些高校!
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強調,加快“雙一流”建設,大力加強急需領域學科專業建設,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服務疫情防控、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醫學和教師人才。
《通知》提到,按照關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有關文件精神,優先考慮、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儲能技術、量子科技、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生物技術、醫學攻關、數字經濟(含區塊鏈)、生物育種等相關學科專業教學和科研設施建設。在這些急需領域學科專業有優勢的院校,或能在第二輪“雙一流”中嶄露頭角。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等部門也多次發文,重點支持醫學、師范、農業類等事關國家根基和發展的高校和學科建設“雙一流”。
醫學類高校
一場新冠疫情,讓“醫學”成為了近兩年的高頻詞匯,國家更加重視醫學教育的建設,我國高校也迎來醫學學科發展的新機遇。
2020年9月,教育部官網“重要文件”一欄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其中提出,著力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持力度。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到2021年建設600個左右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支持國家及區域院校醫學教育發展基地、一流醫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等建設。
2020年12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夯實中醫藥類專業主體地位,調整優化中醫藥院校學科專業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中醫藥主干專業。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適度擴大中醫藥類“一流學科”建設規模,完善建設結構。推進省部局共建中醫藥院校工作,在教育教學改革、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師資、高水平附屬醫院建設及招生計劃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202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通知》提到,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后西的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增設中醫疫病課程。支持中醫藥院校加強中醫藥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熱愛中醫的優秀學生選拔培養。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和中醫臨床技能培訓,并作為學生學業評價主要內容。加強“雙一流”建設對中醫藥院校和學科的支持。
師范類高校
教育強國是我國的戰略目標之一。自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來,健全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等目標任務加緊進行。
近期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加強對師范教育、師范院校的重視。
2020年9月初,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我國進入“十四五”規劃的時期,教育地位將更加凸顯,教師作用將更加重要,師范教育將更加關鍵,接下來國家發改委準備支持各地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師范大學,打造師范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
2020年10月,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821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及“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辦好一批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
2020年12月,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444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提到,國家高度重視師范院校建設發展。2020年是“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將進行成效評價并動態調整建設范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加緊研究相關辦法,加強對師范院校和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
農業類高校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源。農業,是事關所有人的民生之根本,農學是新農業科技革命的先鋒學科。涉農高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建設新農科是振興高等農林教育的重大戰略。
2021年2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提到,要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2020年10月,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876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正值“雙一流”首輪建設收官和新一輪建設謀劃之年。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將繼續堅持扶強扶優,聚焦高端農業裝備的重大需求和急迫生產實踐問題,加大對農業學科、農業工程等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建設高校布局和學科結構,引導建設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基礎研究和協同創新,為促進我國農業裝備行業轉型發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分類評價,學科為王
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就給“雙一流”的評選定下了一個非常硬核的基調。其中評價原則是:“分類評價,引導特色發展”。
《評價辦法》在總則中指出,“雙一流”評價遵循需求導向,聚焦服務貢獻。將考察高校立足優勢學科主動融入和支撐區域及行業產業發展的情況。同時,要以學科為基礎,依據辦學傳統與發展任務、學科特色與交叉融合趨勢、行業產業支撐與區域服務,探索建立院校分類評價體系,鼓勵不同類型高校圍繞特色提升質量和競爭力,在不同領域和方向建成一流。
“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成為評價“雙一流”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在今年8月對人大會議的兩次建議答復中,教育部再次強調了以學科為基礎、加強學科建設、改進學科評估、突出學科特色的重要性。
新一輪“雙一流”評選,高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維度。
不搞終身制
近期,對于“雙一流”建設,教育部再次明確了“動態調整下一輪建設范圍,不搞終身制”的態度。
2021年9月,教育部在答復政協委員關于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基本情況時提到:首輪建設2020年結束,將根據期末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等情況,堅持質量、水平與需求相統一,動態調整下一輪建設范圍。不搞全覆蓋,不搞終身制,不搞安排照顧。
1.第二輪雙一流評選結果名單公布
2.第二輪雙一流評選結果到底什么時候出
3.第二輪雙一流評選最新消息
4.第二輪雙一流大學的入選具體名單
5.第二輪雙一流大學最新消息
6.第二輪雙一流大學名單何時公布
2021年8月,教育部在對人大會議“關于充分發揮高校在重大科技創新中重要作用的建議”的答復中提到: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按照“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比選為手段、確保平穩推進”的路徑進行調整認定,不搞平衡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