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2022年高考考試大綱官方暫未公布數據。小編幫大家整理收集了2021年的關于高考考試大綱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準確信息請以官方發布的為準。
近日在教育部新版發的《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深化考試內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
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各地要加強國家教育考試工作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參與命題和考務工作的激勵機制,提升國家教育考試隊伍能力和水平。以下內容非常非常重要,請大家仔細閱讀,跟對方向,不要盲目備考。
2021高考命題將繼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樹人一堂課”做精“服務選才一把尺”樹好“引導教學一面旗”做到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優化高考選拔功能,強化能力立意與素養導向。
一、2021年高考命題的六大要求
各學科命題都要體現十九大及各屆全會的新精神、新論述,體現高考的“加強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學生社會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堅持把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落實“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的命題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試題”轉向“解決問題”。
高考命題6大要求
要求1
試題設計不超出《新課程標準》、《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說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
試題要求,必須科學規范,目標明確,在學術上沒有爭議。題目立意情境和設問應科學、可信、新穎、靈活,表達方式應合理、有效、準確、簡潔。
要求3
試題考查的學科核心內容和主干知識應具有合理的覆蓋和比例,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要求4
試題應具有較高的信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難易比例應配置合理。
要求5
選擇題的題干應圍繞一個中心,和選項的關系一致,干擾項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各選項的結構和語言長度應大體一致,各題正確選項的分布要基本均勻。
要求6
非選擇題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層次學科能力,答題量和思維量與賦分值應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題的十項原則
1.方向明確,立意鮮明,情景新穎,貼近實際
高考命題應體現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試題要用體現*進入新時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將考查內容進行包裝,堅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則。
2.考查基礎,變換情景,設問科學,注重創新
高考試題具有“重基礎、重應用、重時事、重生活”的特點。每年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而且起伏不大,變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設問角度。同樣的考點知識,今年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這樣問,明年那樣問,標新而不立異,交叉而不偏離,年年創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難,路多口小,層層設卡,步步有難
高考為了保證選拔功能,試題必須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較難的題目,考生一般入題較易,之后會發現解題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寬,但越走越窄,越來越難。試題層層設卡、環環相扣,每一問都要攔住一批考生,只有最優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內,考查思維,體現能力
高考命題不留教材版本痕跡,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書里沒有的,但考點知識都是考綱要求內容。考生在考場上看題時間少,做題時間少,想題時間多,“想”就是思維,高考試題就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程序和思維方法,進而體現考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
5.體現國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擊軟肋
命題者在編制每一道試題時都要考慮我國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對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謂“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問題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識 ,大家都沒見過、沒做過,老師也沒講過,這類問題能考查學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體性“軟肋”。
6.起點很高,高屋建瓴;落點較低,回歸高考評價體系
比如政治有些問題好像提給總經理、董事長,甚至是縣長、市長的。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試題有的是尖端科研課題、甚至是獲諾貝爾獎的問題內容,起點很高,但答案不會超越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落點很低。
7.重點必考,主干多考,次點輪考,補點選考
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年年考,非重點知識輪流考。高考命題首先設定考查的重點內容和層次要求,使支撐學科的主干知識保持較高的考查頻率,新考綱補充的考點要選擇性的考,以此為基調展開考查網絡,拓寬考查空間。
8.共性好考,個性難考,試題開放,探究創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與個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較容易,個性考查難度較大,因此高考試題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擴大開放性,體現創新性,從獨特的角度對學科知識進行多方位、深層次的考查,體現考生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鼓勵有獨特見解、有思想水平、有創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見大,思維穿透
試題往往從比較小的一點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擾,小中見大,透過表面現象,從本質上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實際上是對思維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試卷中除了基礎題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較大的思維量去穿透表面,觸及本質。
10.掌握理論,學以致用,學科價值,重在應用
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學有所用,高考試題的學科價值在于考查知識的“應用性”,用知識解決問題,正是命題的目的所在。人文學科要與社會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熱點問題相結合,自然學科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和科學技術發展,使本學科試題更加具有實際性、應用性和學科性。
三、解讀:2021年高考備考中的
重點關注
本文解讀更偏重從語文的角度,本文也在告訴大家,不止語文,很多學科的命題在新高考、新課改大背景下,都呈現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國家的指導性要求和原則下挖掘出新的著力點和提升點。
01.關注日常內容融合到考題中
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的一些新考題,會把日常生活中的內容融合到考題中。比如說,天問一號傳回首幅火星圖像!這個點,考察的學科就有高考語文作文,物理等學科的考題。因此,考生必須注意,因為,這個也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給我們的啟示。
02.關注優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語文作文,可能和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相關聯,同時,高考考題,更傾向于考察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文化中的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社會關愛,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以及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大同等觀念,是民族融以創新和發展的基礎,要繼承并發揚光大。
03.關注熱點素材
對于2021年參加高考的考生說,做一些新型的考題,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熱點素材,特別是關于歷史、文化的內容,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熱門。
04.關注情境
要加強情景化寫作訓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強調寫作能力是“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就包含了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導向,適應現實生活需求。演講稿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備考強化“情境性”寫作十分必要。
05.關注靈活運用
掌握好現代文閱讀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多講方法,少講套路。語文教師參考大學教材《文學概論》和《現代漢語》知識進行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靈活運用,是語言學科高考的靈魂所在。
06.關注多的命題方式
認真對新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篇目進行靈活的背誦,研究全國卷、地方卷命題的方式。
語言運用題命題形式將有所改變。總而言之,語言運用題將走向大融合時代,它將與閱讀題完全融合,真正測試考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學科素養。
07.提高素養,關注積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養,堅持“四個自信”,落實“一體四翼”。語文學科的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是平時必須積累和形成的。重視語文經典文本閱讀,重視熱點時評閱讀,夯實語言的積累。
08.關注新課程標準理念落地
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將合二為一,注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落地。
09.關注多種閱讀
重視整本書籍的閱讀與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首先就是“養性”,涵養性情,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感受讀書之美,養成好讀書的習慣。有意識考查讀書的情況,包括課外閱讀、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更加注重閱讀量及閱讀速度,題量會有所增加。復習備考中,要把精讀泛讀結合起來。
10.關注各種高考命題標準和相關政策
精心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國考試評價體系》以及各種與高考相關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11.關注閱讀視野
(一).高考遲到多久不能考試 為什么不讓進
(二).2022年3+1+2新高考考試新要求是什么
(三).2022年3+1+2新高考考試政策會不會有變化
(四).2022年江蘇3+1+2新高考考試科目順序是什么
(五).高考考生沒有身份證能參加考試嗎
(六).2022年高考考試結束后多久可以離開考場
(七).2022年高考試卷會容易點嗎及有什么新政策
(八).高考早上幾點開始到幾點結束考試的
(九).2022年高考考試科目和時間順序的安排是什么
(十).2022年高考考試科目順序及高考考試技巧
命題選取的材料范圍將大大拓展,題型將偏重檢索和判斷,老師和學生都需要擴大閱讀視野,高考中的閱讀材料幾乎沒有雞湯文,師生可以多讀《新華文摘》,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12.關注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試題變化最大。近幾年文言文的閱讀題,絕大部分都是歷史,而且很多時候出人物傳記,傳記具有情景性。斷句和翻譯是最能夠考查文言文閱讀水平,平時需要多練習,多看古書。虛詞、動詞知識性的考查,相對減少。
13.關注古文化常識
近幾年,高考語文還增加了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未來也將會持續下去。這些題目難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時積累,這些題目正好是拉分項。
14.關注多種文體和時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視議論文,但不能放棄敘事文,甚至散文,還要“防止套題”。作文的思辨性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時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