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選科學生怎么分班
走班制是怎么實行的
1)“不走班”模式
學校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然后將3門選考科目均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課。
換句話說,在學校的教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把原本的20個選科組合,挑選出一部分固定選科搭配,讓學生來選。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文理分科的升級版,好處是方便教學和管理,但是缺陷在于,開設的“套餐”組合太少,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選科。
2)“小走班”模式
部分學生或科目走班,將3門或2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光看這個描述可能有點難懂,舉個例子:
①優先3科成班
依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優先將3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其次將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最后組成1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級。
也就是說優先滿足選科人數最多的選科組合,把大部分學生先固定成班級,然后剩下的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
②定兩科走一科
2科相同的學生組成行政班,一起上語數英和相同的2科,剩下的選考科目在教學班上課。
3)“大走班”模式
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不變,3科選考均通過走班完成教學。好處在于滿足學生的選擇;缺點是每個學生需要走動到不同課室上課,學校課程安排比較繁雜。
4)“全走班”模式
語數英和3門選科全部走班。好處是可以滿足全部學生的選擇,缺點毫無疑問就是教學管理難度最大。
新高考學校如何分班
實行新高考的地區,允許學生選擇心儀的學科參加高考,選考的學科有“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有的省份還考:技術),導致選考學科的學生人數不相同,學校為適應新高考的需求,選考學科需要配置不同的班級數,原來的行政班模式就沒法滿足教學需求,教學班應運而生。
需要考慮學校的師資、教室等教學資源,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走班的模式。學校條件優越不缺老師與教室,或學校只向學生提供有限數量的選科組合,可以實現學生在行政班上課。
2、新高考選科需要注意的事項
1、新高考選科是學生學習、乃至職業規劃中最重要的一步,選科跟高考志愿填報,高校招生息息相關。選好了,學習上、升學上就會順利很多。
2、新高考下,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算,而是這科成績在省內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你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因此,在選科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慎重選擇。
3、新高考選科要有依據,不盲目,不跟風。依據就是我們在高一、高二時的摸底考試成績和學業生涯規劃。摸底成績是我們選科的硬件,關系到高考成功與否,而學業生涯規劃,則關系到選科和目標大學專業之間能否搭起一座橋梁。
以往,學生們只要埋頭扎進書本里,高考取個好成績,再去考慮志愿填報就可以,高考改革后,如果我們不提早規劃,很可能即使取得好成績,也上不了心儀的大學專業。
4、選科要謹慎,避免中途改變。新高考下,選科后,上課方式會有所改變,將實行走班制,如果中途改變,不僅浪費時間精力,而且也會使本就不固定的同學關系又生變化,再者,就是比起最初就選擇某一科的同學,你中途加入,還要趕進度?梢,中途改課,成本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