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2023年高校招生事宜發布會中,明確表示:從2023年起,被高校專項計劃錄取的考生,放棄入學或入學后退學,不再具有報考專項計劃的資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1、高考錄取后不去報到有影響嗎
一、限制報考專項計劃的資格
教育部在2023年高校招生事宜發布會中,明確表示:從2023年起,被高校專項計劃錄取的考生,放棄入學或入學后退學,不再具有報考專項計劃的資格。
二、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于被錄取不去上學這種情況,所采取的措施是將其記入個人誠信檔案,同分排在應屆生后,甚至直接停止錄取,或減少明年的志愿填報數量。因為這畢竟是一種浪費高校招生名額的行為。
比如山西就規定“2022年已經獲得高校錄取資格,但不到校報到的考生,2023年再參加高考,成績排在同分段考生的最后,并且記入檔案,提供給高校。”
又如河南在《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就明確指出:填報志愿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于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愿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
對錄取后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考生履行志愿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
三、當年不會再被其他高校錄取
根據教育部規定,考生被正式錄取后,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檔。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報任何志愿、不得再被其他學校錄取。大學開學后,若考生逾期未報到,相當于自動放棄,學校將對考生作自動退學處理。
四、可能會出現重復學籍
一般來說高校學籍都是在開學時進行注冊的,但總會有人為疏忽,即使本人沒有前去報到,仍然被注冊了學籍。如果復讀后考上了另一所大學,很可能會出現兩個學籍。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很可能自己讀了四年大學,最后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
雖說現在全國高校學籍系統是聯網和統一的,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在開學之前給錄取你的高校招生辦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不去報到的意向,確保你的大學學籍不會被注冊。
五、第二年可同應屆生一樣參加高考
大多數被錄取不去讀大學的原因,是考生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水平,決定去復讀。這種情況是完全不受影響的,來年可以和應屆畢業生一樣參加高考。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復讀學生在高校錄取中與應屆生有所區別,甚至有些專業受限制。
2、高考被錄取了怎么退檔
1、聯系招生辦辦理退檔
如果考生在檔案志愿還沒被高校提取之前就想退檔:電話聯系錄取你的招生辦相關負責人說明情況,請求當地招生辦聯系學校即可辦理退檔。這種辦理退檔的流程比較短,但實現的可能性比較小。
2、自動放棄入學資格
如果考生的檔案志愿已經被錄取學校取走,那就已經是回天乏術了。這種情況只要等到學校開學,不去參加報到,就會自動視為放棄入學資格,不會進入高校的學生檔案系統。也就是說想放棄就讀該學校,直接不去報到即可,但根本來不及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只能復讀后次年再填報志愿。
3、志愿被錄取后能退檔嗎
高考志愿錄取后是可以再退檔,不過這種情況屬于浪費高校的招生名額,因此是不建議學生在已經被大學錄取之后選擇復讀的。可以打電話到錄取學校的招生辦申請辦理退檔手續,一般還會需要填寫一份退檔申請書,里面要寫好你的退檔理由,然后在學校同意后按照正常退檔流程辦理退檔。
志愿投檔后錄取前申請退檔,這種情況申請的退檔也是不正常退檔,其意味著考生今年都沒有機會再被錄取了,因此如果對投檔的學校不滿意,想申請退檔參加下一批次,是不可能的。其作用僅僅是考生對自己所填志愿不滿意,下定決心復讀時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