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院校:強基計劃招生院校是36所雙一流A類高校,高校層次較高;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包括省屬高校、創新型高校,院校更多更廣。招生范圍:強基計劃招生范圍更廣,是針對全國的;綜合評價招生范圍招生省市覆蓋面還沒那么廣,但正逐步擴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1、強基計劃與綜合評價的區別
招生專業不同:強基計劃更加注重基礎學科;綜合評價未限定專業,有普通專業也有部分優勢專業。
初審依據不同:強基計劃的初審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的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破格入圍。綜合評價的初審依據主要是考生的報名材料。
考核時間不同: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的考核均在高考成績發布后進行。
錄取方式不同:兩者都是采取根據折算綜合成績擇優錄取,但是在成績組成和占比上有所不同。強基計劃中高考成績不低于85%,綜合評價中高考成績占比各校均有所不同,一般為“631”模式。
錄取批次不同:強基計劃在提前批之前完成錄取,志愿安排以各省考試院規定為準。綜合評價在特殊招生批次或提前批錄取。
培養模式不同: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綜合評價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
轉專業情況不同:強基計劃入校學習后,原則上不得轉專業,而綜合評價暫未做特殊安排。
2、強基和綜評參加哪個更有利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認識到: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兩種招生方式各有其特點,很難簡單地說哪一種更“好”,大家應該全面的考量自身高考成績、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志向志愿、人生規劃等方面,結合強基和綜評的各項特點和優勢后進行理性選擇。
不過無論是強基計劃還是綜合評價,高考分數都是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標準之一,同學們在規劃志愿的時候,也應當以高考成績作為首要因素。
如果本身高考成績很優秀,又對強基計劃所招收的專業很感興趣,希望在該專業領域長期學習研究,那么不妨大膽參加;如果本身高考成績與目標高校往年提檔線略有差距,或僅在提檔線附近,強基綜評君建議大家可以優先考慮走綜合評價,提高進入目標高校的成功率。
3、強基計劃擇校需要考慮因素
1、主要參考因素
強基計劃入圍及錄取以高考成績為主要依據。因此擇校主要是依據自身成績,在合理判斷的基礎上,以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線為主要參考依據。
此外,強基計劃分省競爭,高校往年自主招生在本省招生規模數據也可作為重要參考。
當然,考生院校定位還要綜合考量個人興趣愛好、地域喜好、高校招生政策等諸多因素。
2、浮動空間
根據自主選拔在線團隊多年經驗,建議參照高校往年分數線下20分內的院報考比較穩妥,也可適當拔高10分選取沖刺更高層次的院校。
3、報考沒有絕對
考生最終入圍還受高校當年的招生計劃、報考生源質量、報考熱度、高考試題難度及考生成績發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若報考同一所院校的考生生源質量較優質,則入圍分數線必然會相被拉高;若報考遇冷,分數線也會相應走低。這在往年高校自主選拔中比較常見,高考中也會出現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