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位次換算計算公式為:(1)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2)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具體內容見下文。
1、新高考位次計算方法是什么
考生根據分數算自己的位次,只可以算出一個范圍,是無法算出具體位次的。舉例說明一下計算方法,假設考生A高考600分,然后再查看本省市的一分一段表,假如在600分處全省累計人數為1500人,其中全省600分的考生人數有100人,那么考生A的位次就是1400到1500之間。
高考錄取位次是指文史類或者理工類考生,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位次是依據高考成績由高到低來排的,但當成績相同時就會并列為同一位次。知道高考錄取位次就可以大體判斷報考哪些大學哪些專業,被錄取的可能性最大。位次在填報志愿時有很大作用,可以作為重要依據之一。
2、新高考位次如何轉換
一個簡單舉例:例如新高考的1000名,假設這1千名包括部分原理科生和部分原文科生,那么分別是多少呢?看看本省的理科人數與文科人數比值,假設是3.5 那么就認為其中文科生=1000/(1+3.5)/=1000/3.53=221人,理科生=1000/(1+3.5)*3.5=1000/1.28=779人。則原理科1000名對應的老高考理科位次是779名 文科位次是221名。
換成公式就是原理科位次=新高考位次/1.28,原文科位次= 新高考位次/4.53。山東地區的本科理科人數與文科人數比值是3.5,因此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公式。
3、什么是高考位次
高考位次是指考生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的位置排名,是依據高考成績由高到低來排的,考生根據自己在本省的位次狀況,能科學合理把握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增大被錄取的可能性,高考投檔最低位次就是指達到院校投檔線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數對應的在全省的排名位次。
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績和考生人數總和后的綜合排序。高考分數最高的考生位次為1。相同分數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
位次主要適用于各省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類(如理工類、文史類)進行排序。主要有省市位次、區縣位次和學校位次,在做參考的時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和區縣位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