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人容易退檔情況如下可供參考:不服從專業調劑被退檔、因體檢不合格或報考專業受限而退檔、分數較低的考生被退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1、哪三種人容易退檔
一、不服從專業調劑被退檔
1、各高校在專業錄取時,有不同的專業錄取原則,考生檔案被投到所填報的院校后,如果所填報的專業志愿不合理,按學校錄取規則都不能錄取,又沒有填報專業服從,學校無法進行專業調劑,則該考生就可能被退檔;
2、填報服從志愿可以降低被退檔的風險,但也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學校或者專業;但并不是選了服從志愿就一定會被調劑,只有在未被自己所報院校錄取或不能滿足其所填專業志愿的情況下才會被調劑;
3、調劑的學校和專業不一定都是“冷門”或“不好”的;由于種種原因,有些“熱門”的專業沒有錄滿,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有可能被調劑到這類“熱門”專業;
二、因體檢不合格或報考專業受限而退檔
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對一些疾病患者,規定有些學;驅I是不宜錄取的,有些考生會因體檢不合格或報考專業受限而退檔;
2、如深職的數字出版、傳播與策劃等專業不招色盲;部分院校的空中乘務專業建議男生身高低于170cm、女生身高低于160cm的考生慎重報考等;
三、分數較低的考生被退檔
1、除普通類實行平行志愿的投檔比例按1:1外,對于實行順序志愿的高校,投檔比例仍可能大于1:1,有的達到1:1.2,低分考生還存在退檔的可能;
2、因此,在填報前,要認真搜索目標高校的招生資料,熟悉高校招生章程,弄清高校錄取規則(包括專業錄取規定、加分政策等),了解高校辦學情況和招生要求,以及目標學校往年投檔錄取情況等等,結合自身的實際,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以增加錄取機會。
2、學校退檔的原因
1、政策性退檔
志愿填報的時候,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會規定提檔比例,一般為1:1.05或1:1.2,這就意味著實際提檔人數是超出招生計劃人數的。舉例來說,某高校招生計劃100人,投檔105人(投檔比例1:1.05)。
如果這105人在專業錄取的時候全部都符合高校的專業錄取條件,但是招生計劃只招100人,這時候排在后5位,分數較低的考生就有被退檔的風險,這種退檔就屬于政策性退檔。
2、不服從調劑退檔
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大多發生在高分考生身上,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非目標專業不報,選擇不服從調劑,風險極大,一旦所報專業名額已滿,又不服從調劑,就只能被退檔到下一批次,這也是為什么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分考生選擇復讀的原因。
3、身體條件不符合要求
這類原因被退檔是最為遺憾的,每年都會出現少數因為身高、視力等身體條件不達標的考生被退檔的情況,這是因為考生沒有仔細了解所報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盲目填報。
4、單科成績達不到院校要求
很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而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史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外語類專業,對外語筆試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單科成績達不到要求也會被退檔。
5、其他情況
在實際報考過程中,還要看院!墩猩喺隆分惺欠襁有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還有的院校有面試要求等,這些情況如果填報時不了解清楚,很可能就會被退檔。
3、被退檔后怎么辦
1.退檔之后要時刻關注各高校的提檔線,關注本省的教育考試院發布的補錄計劃,準備補錄。這個需要家長和學生耗費很大的精力來關注,時刻準備著被錄取。學生在第一次被退檔之后自信心各方面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一點也是需要家長給予其爭取的疏通的。老高考地區的補錄計劃很少,新高考地區的補錄計劃可能會多一些。
2.在補錄的時候要看好分數線,確保這次自己不會被退檔。如果咱們學生真的能夠抓住補錄的機會,咱們學生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了。在這一次補錄的時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高考分數與他所限制的分數,在看一下自己能夠被補錄的專業的錄取分數以及被補錄專業的具體要求,比如限科要求。
3.如果這一次的補錄機會錯過了,只能考慮下一批次的填報了。如果本科批次的填報以及補錄機會都錯過了,只能選擇填專科批的志愿了。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屬于這種情況,畢竟補錄計劃本身就少有,如果咱們學生不想復讀的話選擇下一批次也是可以的。
4.復讀,實話實說復讀已經受到國家的限制了,很多省份已經開始表示公辦的高中學校將不再接受復讀生了。學生想要復讀只能花費高昂的學費去私立的機構去復讀,如果咱們學生想要復讀的話,最好還是中高分段的孩子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