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高考成績公布時間不一樣,具體幾點鐘要看本省的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時間,一般公布的時間是上午10點或者晚上12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供廣大考生參考閱讀。
一、高考成績查詢幾點到幾點結束
各省高考成績公布時間不一樣,具體幾點鐘要看本省的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時間,一般公布的時間是上午10點或者晚上12點。
在已公布查分時間的省份中,四川考生可于6月22日晚開始查詢成績;北京、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將放榜時間定于23日;天津、吉林、黑龍江、廣東、重慶、陜西、新疆等省份則定于24日;江蘇、山東、河南、湖南等地的考生則可于25日起查詢成績。
與此同時,還有多個省份進一步披露了高考志愿的填報時間。
例如,江蘇今年分兩個階段網上填報志愿,6月27日至7月2日,考生可填報本科院校志愿;而在7月27日至28日,考生則可填報高職(專科)院校志愿。而在四川,該省本科提前批志愿填報截止時間為6月24日17:00,其余本科志愿填報截止時間為6月28日12:00,專科志愿則需在7月5日12: 00前完成填報。
與此同時,也有省份將所有批次的志愿填報規定在統一時間。例如,西藏就設置所有批次志愿統一在6月26日至7月1日填報。
二、、高考成績出來后考生怎么選擇專業
考生首先需要讀懂各所高校招生宣傳材料中的專業介紹,專業介紹一般會涵蓋專業開設時間、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就業方向等幾大要素,這些內容對了解這個專業的基本情況十分重要。
1、開設時間
一個專業的開設時間可以看出該專業是否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是新開設的專業。有的專業介紹中會拿出一大段介紹專業的歷史,這往往顯示該校的這個專業有較深厚的辦學底蘊和較高的學術知名度。
如果這個專業對開設歷史的介紹一筆帶過,說明該專業開設時間較短,還處于培育期,選擇該專業時就更要全面地考慮了。當然專業的開設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有時開設時間悠久的專業也會顯得缺少創新,新開設的專業可能是這所高校學科新的增長點,投入的資源較多,這需要考生綜合考察。
2、培養目標
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這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可以看出這個專業培養的是重基礎理論的,還是重實際應用的;培養的是寬口徑人才,還是技能型人才。考生可從培養目標中看出自己的志趣與該專業是否一致。
如果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越具體,說明這個專業培養體系相對成熟,培養手段相對豐富。
3、課程設置
一個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現了這個專業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也能間接看出這個專業的師資力量。一般而言,一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包含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等方面,專業主干課程包含了教育部列出的必修課程,含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往往能體現出該專業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如有的專業介紹中會體現全英語專業課程開設情況,有的專業會寫明開設拓展專業知識的專業選修課程數量和種類,這往往能反映出該專業的師資力量是否強大。考生也可以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大體看出該專業本科四年主要的學習內容和培養方向,進而可以判斷該專業與個人的興趣和能力是否契合。
4、就業方向
一個專業的就業方向說明了該專業歷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所從事職業的范圍。
如果考生選擇專業時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就業方向,這樣就能更快地明確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專業由于一些高校重復開設、專業特色不鮮明等原因導致就業率較低,考生在選擇這類專業時就應三思后而行。
有的專業介紹中顯示就業方向十分寬泛,畢業后繼續升學人數較多,甚至于絕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與本專業完全無關的職業,這些情況就值得考生和家長深思。
盡管有調查表明,目前某些地區畢業生找工作時專業對口率相對較低,但是如果一個專業的畢業生出現絕大部分“轉行”的現象,說明該專業培養的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市場已處于飽和狀態,這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之外,考生和家長在閱讀專業介紹時,還需留意該專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情況、是否屬于重點學科、碩博士點的數量、招生人數的變化、授予學位門類、修業年限、是否高收費等情況,這些指標能客觀反映該專業的綜合實力,可以作為選擇專業的依據之一。尤其是有些專業介紹中會用百分比統計體現出來,兩相比較就可大致反映專業的建設水平。
三、高考成績公布后怎么填報志愿
分數高的,自然有更多的選擇性,相對而言要好填一點,只是優先考慮填報理想大學的志愿的同時,也應該留有保底志愿,因為往往考分高了,就會更多地考慮更高一點的目標,選擇熱門專業,殊不知,往往就是因為這樣,某些理想的大學、熱門的專業,會出現志愿扎堆現象,從而抬高了這類大學的這些熱門專業的投檔錄取分數,你就會被更多分數比你高的考生擠下來,所以,應該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未來職業規劃和生涯發展的可能性的基礎上,認真填好保底志愿,確保好分數不貶值、不落空,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分數較低,接近保底錢的,相對而言,也不難填,反正沒有什么選擇,想今年能走,那就靠實填。
最難填的是,超過分數線,但也就超了那么一點點,往高了填夠不上,往低了填又心不甘、情不愿,反反復復,來來去去,折騰來折騰去,還是不知道怎么填。
那么怎么辦?心海君建議一個簡單的法寶:用“減法”填報志愿:
首先,根據自己的考分、專業興趣和專業的發展前景,本一、本二等各個檔次的志愿各選15至20個學校,每個學校的專業各選5至10個,然后通過查有關高校及其專業的相關資料,向有關熟悉情況的人了解等途徑,并結合家庭的人脈關系(主要是考慮孩子大學畢業后的就業或深造問題)重點研究所選的這些志愿,不斷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逐個進行刪除,直到剩下符合自己意愿的靠譜志愿為止。
“減法”填報志愿的優點是便于縮小范圍,能夠更集中地研究符合自己意愿的主要學校及其專業,當然,也應該填好保底志愿,確保自己來之不易的分數不會貶值、高考的努力不會落空。
此外,對高分段(等級分也高,2A及以上)的考生而言,因為分數高、可選范圍大,一般而言,志愿可按照“城市?大學?專業”的思路進行選擇、最終用“減法”確定;對分數在本一切分線上沒多少,名校錄取幾乎無可能的考生,可以考慮在可能范圍內沖一下“211”類的學校,能沖上就更好,如果確實不行,比如等級分不匹配,倒不如放棄,而把重點放在原來是很好的本二、現在已經升為本一的高校,這些高校的優勢專業一般都有不錯的就業前景,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也很不錯,比如南京工程學院這一類的高校。
心海君還想提醒考爸考媽的是:填報志愿還要尊重孩子的志愿,專業的冷與熱要辯證看。有些專業現在很熱,四年后未必還熱;有些專業現在雖冷,今后可能很熱(比如互聯網平臺,當初馬云創業時能看到今天這種發展趨勢的有幾個?);有些專業,別人可能覺得很冷,但適合你孩子的專業發展特長,那你孩子將來就會熱,就有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