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家會關注教師的工資變化?
1、10元教齡津貼不足以表達“誠意”
說到教齡工資,很多老師提起來大多是唉聲嘆氣。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從2019年7月1日起,河南全省教師的教齡津貼將調整為每一年教齡每個月10元的政策。由此,從教10年每個月可獲得津貼100元,從教20年每月可獲得津貼200元,打破了34年教齡津貼禁錮。
河南省的這波操作,無疑為其它省市的教師群體,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教齡增長的背后,是一個教師青春年華的消逝,是無數個春夏秋冬奉獻教育事業的見證。只有把“教齡津貼”真正實實在在的發到老師手中,才是老教師最大的安全感。
2、班主任津貼無法支撐繁重的工作量
由于班主任津貼與工作量不匹配,讓很多校園里出現“班主任荒”。就工作內容和工作回報來講,班主任津貼的確達不到應當有的回報。換句話說,現階段沿用班主任津貼,以每個月幾十元的標準,的確阻礙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據了解,班主任不僅要承擔教學學科任務,還要更多的關照學生的德育提升、品德養成,還要承擔家校溝通的工作。單就從從工作量和工作性質上來講,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更為繁瑣和龐雜。
“心理壓力大,工作量至少是普通老師的兩倍,校方管理帶來的高壓,經歷投入與物質獎勵不成正比”等,成為了班主任辛苦的主要原因。
而就在今年,已經有多個省市明確下達文件,要求班主任津貼標準大幅度上漲,全國多個省市就班主任津貼問題,做出了相應的改革調整和提高。其中山東省出臺相應教師津貼新標準,規定中小學、學前教育階段、中職院校等各學段內的班主任津貼標準,不得低于每月400元,并且要求各地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可繼續提高標準。
據調查顯示:近50%的老師認為,讓老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應該最先改善的是福利待遇。
在各地喊了這么多年口號后,終于在今年部分地區逐漸實施落實了。
近日,各省的教育廳紛紛響應教育部的號召,發布不少相關通知,這些對于低收入群體教師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
1、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管理人員、骨干教師津貼是教育部門另外劃撥資金發放,并實行績效增量工資。這項改革措施不僅能夠增加教師個人收入,還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2、鄉村教師補貼改革
2015到2020年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是通過提高教師待遇留住優秀人才,目前各地均開展試點工作,切實增加鄉村教師薪酬。例如,福建補助標準從200元提高至600元,除此之外還可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鄉鎮工作津貼。
3、教師目標改革考核
公務員、國企職工、私企職工在年底會得到年終考核獎(年終獎),目前安徽合肥、蕪湖部分地區探索實行教師年終目標考核,每人每年大約能拿到3萬元,這對于廣大教師來說的確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4、教師車補改革
部分地區在變相實施教師車補試點,根據教師教齡和居住地確定發放額度,由此推測教師未來工作幸福感將大大提升。
5、工作量改革
確保對中小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減少社會事務進校園,減少報表填寫工作和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減少各種迎檢,讓老師們安心育人。
教師不是“神”,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渾身“銅臭”肯定是不對的。一線教師認為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就是尊重教師的觀點并不是毫無道理。
從現在教育部和各省市的政策來看,教師工資待遇、職稱制度、各種津貼補貼和工作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它會向著一線教師期待的方向前進。最終會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