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同志的*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為認真落實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8部門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整潔行動方案》(農社發【2018】1號)及省、市、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潔村莊清潔行動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我鎮積極響應,立即行動,迅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及同步開展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加強宣傳發動,提升村(居)民衛生環保意識。各村(社區)通過黨員組長會議、院落戶主會、宣傳欄、宣傳手冊、宣傳標語、上健康教育課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發動活動,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同扶貧幫扶、民調走訪等工作結合起來,宣傳、教育、引導群眾講究衛生、愛護環境,提升村民衛生環保意識。各村(社區)通過村村響循環播放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在國省縣道沿線及村級活動場所醒目位置刷寫、安裝永久性宣傳標語,每個院落設環境衛生常識宣傳欄、衛生狀況評比欄,形成了良好的宣傳氛圍,提升了村(居)民衛生環保意識。
2、制定自治章程,促進村(居)民形成良好習慣。注重源頭治理,引導群眾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制定好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加強組織領導、樹立衛生意識,實行分區包干、黨員聯戶、組(棟)長包組(棟)機制,實行農戶(居民)門前三包,壓實村(社區)保潔員職責,實行嚴格獎懲機制,開展評比活動,將戶月評、紅白喜事收取衛生押金、公共設施維護、施工建設等納入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做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有規可約、有章可循,促進村(居)民自覺形成良好衛生習慣,村形成戶戶愛清潔、人人講衛生的長效機制。
3、實行科學管理,形成齊抓共管衛生格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要通過實行科學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以村(社區)為主,實行“分管領導包部門,班子成員聯村,駐村干部包村,村(社區)干部包片,黨員組長包戶,棟長包院落”的機制。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網格化管理制度,村(社區)包片干部對所管理的片的衛生負總責,組(棟)長分組(棟)負責制,負責本組或本院落的衛生管理及監督工作,黨員聯戶制,負責所聯戶的衛生管理及監督工作,各農(居)戶實行門前三包制度,衛生保潔員負責所分區域的村(社區)公共區域及公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衛生清掃和垃圾入池工作,并督促農(居)戶搞好房前屋后門前三包區域內的衛生。
4、打造省、市級衛生村,著力以點帶面同步推進。我鎮將結合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將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與村(社區)自治章程充分結合起來,倡導講究衛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養村(居)民文明衛生習慣,做到標本兼治,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按照市縣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的有關要求,打造出一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高標準省、市級衛生村,著力以點帶面同步推進村(社區)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
5、形成長效機制,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村(社區)形成了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長效機制,實行“戶清掃,村(社區)收集,鎮轉運”的機制,實行村(社區)聘請保潔員制,各村(社區)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聘請保潔員,并明確保潔員清掃區域及補助標準,實行農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納入村(社區)自治章程,建立“村(社區)為主體、戶為基礎”的村(社區)環衛保潔制度,村(社區)公共區(包括村(社區)組干道、溪河庫塘、村(居)民集中活動場所等)由村(社區)聘請專門保潔隊伍進行日常保潔,農(居)戶責任區(各家各戶、臨街商鋪房前屋后的坪、溝、綠化區等)按“門前三包”要求,做到戶有垃圾桶,垃圾倒放入池,保持日常整潔。扎實開展“周五衛生日”活動,以活動的開展促進長效機制的形成,各村(社區)每月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每個星期五開展一次衛生集中整治行動。
6、健全考評機制,實行立查立改督查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考核機制,做到考核評比有章可循,做到立查立改,每輪督查將所有村(社區)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督查時要求駐村(社區)干部、村(社區)干部、保潔員必須在場,就督查中暴露出的問題以整改令的書面形式交付給村干部,并在全鎮范圍內進行通報,限期7日內整改到位。對整改不到位的,根據實施方案做相應的處理。每輪同治辦和駐村干部以二月為序督查,督查情況細致到各村(社區)各區域,以“好、較好、一般、較差、差”五個等級考核該區域的保潔員,并按等級按月對應核撥保潔員工資為800、700、600、300、200元。
7、力爭優異成績,全力排除整治重重困難。20xx年將舉全鎮之力在全鎮范圍內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以“四沿”(沿河、沿線、沿城、沿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重點,結合“河長制”、“藍天保衛戰”、“兩城同創”等工作要求,高標準、全方位徹底清理轄區內的垃圾,做到衛生不留死角,河道干凈整潔,杜絕了垃圾焚燒現象,全面做好轄區內的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等工作,大力推行“村規民約”和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置工作。
二、存在問題
雖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得到群眾的高度贊賞和大力支持,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困難。
1、農村不良衛生習慣長期存在,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2、農村環衛基礎設施薄弱,需規劃設置一批環衛設施,目前中聯重科在我鎮設立垃圾收集點459個,已擺放垃圾桶的點273個,還有186個垃圾收集點未擺放垃圾桶。塘渡口鎮所有垃圾桶沒有噴涂村(社區)名和編碼,造成垃圾桶管理困難;邵陽縣中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要村自行硬化垃圾桶擺放點,與原來宣傳口徑不一致,會造成硬化和圍擋標準不統一;部分村(社區)垃圾收集點布點太少,給群眾倒放生活垃圾造成不便;垃圾清運不及時,造成垃圾桶外溢;邵陽縣中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完成垃圾收集后,垃圾桶隨意亂扔,造成垃圾桶橫七豎八倒放,沒有將垃圾桶擺放整齊;與村(社區)缺少溝通,在試運行過渡期間,極個別群眾倒放了少許建筑垃圾和雜草,邵陽縣中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就拒絕清運;塘渡口鎮現有4個社區(桂竹山、沙坪、石灣、鳳凰)未布點,還有17個村186個垃圾收集點未擺放垃圾桶,現還需配發930個垃圾桶;塘渡口鎮現有82個鉤臂箱繼續由鎮原有清運公司清運,邵陽縣中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沒有接管清運;
部分理雍環保公司保潔區域因其公司鉤臂箱不足,倒放至塘渡口鎮擺放的鉤臂箱和垃圾池中,請邵陽縣中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布點清運。
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費需投入較大,村級無力承擔,鎮投入較大,每年塘渡口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投入經費達600余萬元。
三、意見建議
1、堅持以把脈問診的細致全面開展大排查。堅決杜絕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大排查走過場、圖形式,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為導向,以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滿不滿意為根本,全面細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大排查。一是全覆蓋,無死角。對全鎮48個村、社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大排查,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二是全領域,無漏項。對四個大的方面十三個具體問題逐項進行排查,做到了全領域、無漏項。三是全跟蹤,無脫節。對排查出的垃圾亂堆亂放、生活污水直排溝渠河道二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全程跟蹤,讓排查整改工作不脫節。
2、堅持以猛藥去疴的力度全面開展大整改。針對大排查出的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建立問題臺賬,抓好問題整改,逐一整改銷號。一是建臺賬。垃圾亂堆亂放情況,生活污水直排溝渠河道情況。二是抓整改。對垃圾亂堆亂放進行全面整改,開展大清運全面清除生活垃圾亂堆亂放,開展大復墾全面清除建筑垃圾亂堆亂放;對生活污水直排溝渠河道情況進行全面整改,城區生活污水進入城區污水管網,農村生活污水進入氧化池或者氧化塘,另各村、社區有1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規定只能修建污水處理設施和可再生資源回收站。三是逐銷號。實行臺賬動態化管理,整改完成后,在臺賬上逐一銷號。
3、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前瞻全面開展大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具有動態性交強的特點,只要有生命生存生產生活,就有農村人居環境問題。一是強群眾素質。通過大宣傳、大教育增強群眾思想素質,加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力度,形成家庭、單位、學校、社區共同教育的氛圍。二建長效機制。要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長效機制,通過常態化管理,徹底解決影響農村人居環境問題。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建議縣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保障保潔員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