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黨建工作在學校全局工作中發揮著方向性、關鍵性和保障性作用,黨支部書記是學校黨建工作的引領者和促進者。過去的一年,我帶領支部緊緊圍繞上級黨委要求,始終堅持依靠學校領導班子集體、全體黨員和全校教職員工,為推進學校的各項工作務實開展保駕護航,現將我帶領支部一年來開展的黨建工作做如下匯報。敬請大家評議。
一、黨建工作開展情況
(一)班子建設有突破。
過去一年,我們突出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三型”班子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了班子成員學習例會制度,規范了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二是進一步明確了支部書記、紀檢委員的工作職責,充分調動支部委員和黨小組長的工作積極性,為學校發展和學校教師服好務。三是進一步強化了廉潔教育,通過簽訂黨建主體責任書、建立內部監督機制確保班子風清氣正、廉潔履職。
(二)黨員素質有提升
這一年,學校黨員教師在政治素養和能力素養上都有新提升。學校支部“因地制宜”采取貫徹傳達、集中輔導、個人自學、撰寫體會、討論交流、榜樣引領等形式不斷深化學習教育,努力提高黨員思想認識。其中,召開教育宣傳活動8次,參加黨建網絡學習36人,撰寫心得體會三十余篇,全體教師注冊紀檢監察部微信公眾號,全體黨員注冊共產黨員微信號,學校黨員不斷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習。本年度新轉正一名預備黨員為正式黨員,壯大了黨員隊伍。
(三)組織面貌有變化
過去的一年,我帶領支部扎實工作、努力改進,促進組織面貌發展變化。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在自身思想道德和廉潔自律方面率先垂范,保證廉潔奉公。在學校管理方面,堅持民主管理,推進依法治校,不斷完善民主評議、廉政談話、學校重大事情議事、教代會、民主生活會等制度。通過一系列舉措,組織面貌得到師生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新進展:學校年度建設考核排名躍升;在優秀學校考核中獲得了區一等獎;學校被推薦為“中國武術基地校”;學校獲得了市首批示范家長學校、市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先進集體等殊榮。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理論學習不足
首先,理論學習淺嘗輒止,不夠深入。通過會議或者宣讀文件的形式進行學習傳達,靜下心來認真、踏實、系統的學習還不夠,開展深入的研討活動還不夠;對于8小時之外的工余時間的學習更是少之又少,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其次,理論提升的速度趕不上形勢發展和時代前進的步伐。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用扎實的理論基礎,武裝自己的頭腦。這幾年,我自己也沒有持之以恒地堅持理論學習,特別是工作忙的時候,埋頭于紛繁復雜的事務堆里,對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政治理論學習不夠,理解不深,處理新問題,思維缺乏靈活性。
(二)干群溝通不深
我和班子成員在深入教師、了解教師、傾聽教師心聲、與教師溝通方面做得還不夠,我和骨干教師談心較多,特別是跟專任教師、年輕教師聯系得少。在交往中談工作多,關心教師的生活較少。對教師心聲傾聽不夠,對教師疾苦了解不深,對教師意愿把握不夠準,對待基層教師同志偶有急躁情緒需要克服。
(三)活動宣傳不夠。
過去的工作中,我容易重視活動開展,輕視宣傳報道工作,對宣傳報道的作用認識不夠全面,主觀上忽略了宣傳報道對思想和輿論的正向引導作用,因此出現了活動宣傳的時間短,覆蓋的空間小,宣傳的形式單一,宣傳受眾群體少的問題,使宣傳的廣度、力度、深度都沒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把責任放在首位
我和支部要繼續將營造風清氣正的學校政治生態放在首位。我和我的黨員干部們要做到“三嚴三實”,牢記“忠誠、干凈、擔當”。我們要繼續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意識,通過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講政治、顧大局的意識,最大限度地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將制度落到實處
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堅持“三會一課”制度,黨內組織生活會制度,黨費收繳制度、黨員學習制度、黨員發展制度等,做好民主評議黨員等相關工作,把黨建工作落到實處,讓其更具操作性、更接地氣、更合民意。
(三)用能力推動全局
努力錘煉自己“政治堅定、開拓創新、團結協調、廉政勤政”的個人修為。進一步保持和提高領導班子清正廉潔、務實創新的能力,樹立強烈的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提高自己和整個黨支部廉潔高效的工作能力,促使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更高效科學,推動學校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人來說,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我想作為支部書記需要強化學習、鍛造人格,帶領團隊不斷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工作中再接再厲,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高學校教育品質和工作業績。
2篇
20*年,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新區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化改革,促均衡、提質量、創特色、增效能、強隊伍,在工作謀劃和推進中實現了“四個新”,即硬件建設展現新面貌,優質均衡取得新成效,人才隊伍形成新優勢,開放融合增強新活力,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為浦東新一輪發展助力。
一、切實加強黨建工作,為事業發展提供政治保證。
(一)加強學習宣傳。大力開展浦東新區教育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組織開展局領導班子中心組集中學習和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培訓做到“五個全面”,即局班子領導、局機關干部、基層黨政負責人、系統黨員、教職員工全面培訓。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十九大精神主題微體會、微征文、微視頻、微黨課、微誦讀“五微”評比活動,評出優秀作品123個,通過微信、網站在系統內廣泛宣傳。發揮共產主義學校對中學生*思想引領作用,提升中學生政治和黨性素養。
(二)做好基層黨建。以基層黨建責任制為抓手,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全年分批分次輪訓基層黨組織書記140人。深化推進5家區級黨建示范點、10家局級黨建示范點和11個黨建品牌化培育重點項目,擴大黨組織影響力。全年發展黨員130名,其中社會組織5名,高知群體12名,完成第28期教工發展對象培訓班,培訓138人。完善出臺《直屬黨委書記例會制度》,以制度規范黨委專題研究黨建工作。落實關于“三會一課”、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和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提升組織力。落實“兩個同步”,源頭保障“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率。開展教育系統黨政領導與黨外人士座談交流活動,進一步加強黨政領導與黨外代表人士的聯系與溝通。
(三)全面從嚴治黨。召開2018年委局系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干部大會,學習宣傳《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大會。完成委局系統干部844人廉政檔案建立工作。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項目273個,工程造價審計項目593個。從黨員干部專項學習、師生廉潔教育、部門密切聯動、新體制下運行機制的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監督考核等方面建立健全系列制度文本。堅決懲治腐敗,對48人次給予誡勉談話、提醒談話等適當處理,對8人次黨政紀立案調查。
(四)加強群團工作。舉辦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教學技能競賽、開展“書香校園”教職工讀書征文活動,繼續推動職工科技創新和技能提升工作,不斷提升廣大教職工思想道德水平和專業素養。緊緊圍繞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這一主線,開展各類少先隊、共青團儀式教育和主題活動,將“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主題活動貫徹全年工作,服務引領新時代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二、全面開展大調研工作,加快調研成果轉化落地
按照市委、區委相關工作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結合浦東教育特點和發展形勢,開展大調研工作。由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任課題組長,制訂了教育社會組織發展等“1+6+X”系列專項課題5項,教育集團化學區化、初中發展狀況等局重點課題10項,已全部結題。對所有381家教育行業社會組織、75家體育行業社會組織、23家事業單位和499所基層學校開展全覆蓋走訪調研,共收到建議問題928條,其中建議799條,問題129個。就教育普遍性問題,在進一步加強委局領導班子聯系街鎮工作、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加強人才子女入學入園服務、校舍綜合整新工程、初中強校工程、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完善教師招聘辦法、加強教育系統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和青年新秀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制度措施。
三、深入推進綜合改革,不斷激發教育事業新活力
(一)深化合作辦學,促進均衡優質。2018年,組建成立平和、東方、冰廠田、華二浦東、南中、福山、上實浦東等教育集團以及惠靈頓浦東國際教育課程聯盟,并將浦東職教集團、園西辦學聯盟和觀瀾辦學聯盟納入集團化辦學管理。在明珠和進才教育集團開展緊密型集團辦學試點。截至年底,全區有20個學區、17個集團(聯盟),參與學校共266所,其中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1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覆蓋率達76.1%。
(二)探索有效機制,推進中考改革。根據《上海市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精神和要求,積極宣傳,加強培訓,從校舍資源(專用教室)、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學科教學、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學籍管理等方面著手,找準短板,精準施策,扎實推進中考改革實施步伐。
(三)實施強校工程,加強初中建設。根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實施“初中強校工程”。目前共有19所公辦初中階段學校作為市“強校工程”實驗校,在穩步推進19所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諸方面工作的基礎上,又遴選出10所區級實驗校加入“強校工程”,以進一步擴大本區初中辦學水準的提升面,做好對“強校工程”支援校、實驗校督導評估工作,力爭讓更多的初中學校在教育教學狀態、辦學特色、辦學質量、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四個方面有明顯的改善與提升。
(四)深化教育督導,規范辦學行為。抓好專兼職督學隊伍建設,完成新區5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發展性督導評估、對20所中學、30所小學和30所幼兒園共計80所學校的發展性教育督導等學校發展性督導工作;完成對322所學校合計3470人次的經常性督導,并在市責任督學管理平臺上傳3470份經常性督導報告;完成2018年度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小學階段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與評價”工作飛行督導、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中小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和春秋季開學檢查等專項督導工作。
四、全面促進內涵發展,不斷提升素質教育水平
(一)加強德育引領。完善學校*教育推進機制,學科德育教研得到突破,實現學科德育教研活動全覆蓋、全學科、全學段。征集120堂學科德育課,建成浦東新區學科德育實訓基地。深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開通了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成立了浦東新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發揮中心管理、指導、培訓、研究、服務和輻射的功能。組織開展了“學憲法講憲法”主題系列活動。
(二)增強綜合素質。推進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落實第4批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試點工作,確定專項化課程試點學校。加強體教結合工作,推進運用社會資源開展奧運項目普及教學工作,啟動20個校外體育活動分中心試點。全年開展54個項目的陽光體育比賽,在市學生陽光體育大聯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推進了校園足球工作,校園足球超級聯賽、甲級聯賽,兩項聯賽總隊伍數達到200支。完成57所學校體育設施改造工作,推進學校體育設施向社區開放工作。著力開展戲曲進校園工作,成立了京、昆、越、滬、淮5個劇種的名師工作室。舉行第二屆浦東新區科普詩詞大會,將活動影響力擴大到長三角地區。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區科協簽訂了科技教育工作合作協議,通過科學家進校園等形式,提升了新區中小學生整體科學素質。
(三)提供托育服務。作為全市5個試點區之一,新區著力推進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建立區托幼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訂下發區級托育工作實施意見,成立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開展托育服務需求調研,梳理完善托育機構申辦和監管機制。堅持普惠性導向,通過開展托幼一體化試點,支持民辦幼兒園開設托班,鼓勵街鎮、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開辦托育機構等舉措,滿足社會對于托育服務的需求。2018年4月試點受理以來,新區已經發放托育服務告知書15家(非營利性2家,營利性13家),共計入托幼兒265人。
(四)發展學前教育。平穩有序,規范完成學前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持續擴充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資源的規劃布局。建立和完善分層分類的幼兒園保教質量監控機制,實現學前教育質量和數量的同步提升和發展,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18年,8所幼兒園成功創建上海市一級幼兒園,全區一級以上幼兒園達到174所,80%以上的公辦幼兒園達到優質園標準。全面推進第三批69個幼兒園閱讀室的建設,全區標準化幼兒園閱讀室達到302個,覆蓋95%以上的公辦幼兒園。
(五)推進義務教育。平穩有序、規范完成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探索建立以小學、初中兩大集群為基礎,以課程與教學、學生與教師、管理與文化為主要內容,以項目、課題研究為主要途徑,固定集群與自由集群相結合的新優質學校發展模式。研究“零起點和等第制評價工作”改進措施,深入推進“小學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整改工作。開展日常調研巡訪督查,進一步完善“行政推進?專業指導?學校落實?監督評估”的工作機制,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
(六)創新高中教育。以特色高中建設項目為抓手,推進高中從分層發展轉向分類發展。2018年3月,北蔡高級中學被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參照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政策辦學。11月,東昌中學、香山中學接受市特色普通高中復評。推進北蔡高級中學、東昌中學、香山中學、周浦中學、大團高級中學、浦東中學和文建中學7所學校加快特色發展。
(七)發展職業教育。推進中高職中本貫通試點的質量提升工作。今年中高中本貫通新增7個專業,目前共達到8家中本貫通和19家中高職貫通試點專業。推進職業教育內涵提升,2所學校3個項目分獲上海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二等獎。推進5個市示范品牌專業,8個市品牌專業建設。圍繞市、區建設全球電競中心的要求,在群星職校試點開設電子競技運營與管理專業,提升職業學校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組織開展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產教結合論壇,組織開展新區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和創業設計大賽,為學校辦學水平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搭建平臺。
(八)完善終身教育。以打造社會事業“15分鐘服務圈”為目標,推進建設308個標準化學習點、48個示范學習點。整合社會資源,建設12個社區教育社會學習點和16個養教結合學習點。成功舉辦2018年浦東新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開幕式、2018年浦東新區老年教育藝術節舞蹈展演。成功申報上海市老年人星級學習團隊258個。2018年鎮成校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獲證10358張,實施燎原計劃項目36個。配合市教委做好“百萬在崗人員學力提升計劃”工作,學歷教育培訓人數7308人,非學歷教育2040人。
五、著力加強隊伍建設,為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一)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在區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12名機關副處級干部交流輪崗工作,占比80%。完成科級及相當層面干部專項調研工作,46人列入本系統科級干部“三個一批”名單,目前已有6人提任。完成新一輪校園長大聘任工作,共涉及88個崗位的交流輪崗,新提任干部37人。
(二)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啟動新一輪領航校長培養工程,開展 “名師基地”“學科工作坊”和“青年新秀”項目,形成高端、骨干、后備三個梯隊的名師名校長隊伍。目前,名師基地36個,學科工作坊28個,學科人學科帶頭人405名,骨干2393名,青年新秀265名。今年12名校園長獲評上海市特級校長稱號, 2人獲評上海市教育功臣,2人獲“上海市教育達人”,1人獲“上海市教育達人”提名,1人獲“上海市鄉村名師”,7人獲“上海市優秀鄉村教師”,1人獲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
(三)加大教師招聘力度。不斷完善我區教師招聘辦法與程序,以制度規范防控教師招聘廉政風險,進一步加大教師招聘力度,著力緩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與人力資源配置需求之間的矛盾。2018年招錄新教師1309名,連續五年保持年招錄教師逾1300人,居全市之首;依據統一城鄉教師基本配置標準,積極配置教師,城鄉一體化學校教師配置達標率100%;小初高學段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達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比例保持穩步增長,幼兒園學段新增教師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連續保持穩步增長,從2011年的34.6%增長到2018年的77.41%。
(四)推進機構改革創新。實施教育署改革,重新組建了覆蓋各個學段的四大專業教育指導中心。為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建立了由區托幼工作聯席會議、托幼工作處、區托育服務指導中心組成的監督管理體系。成立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掛靠浦東新區教育局,在局內設機構中增設教育督導處,形成“三位一體”區域教育督導管理運行機制。教育人才服務中心調整職能,更名為“教育黨建與人才服務中心”。
六、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全面提升教育事業影響力
(一)做好對外交流合作。開展滬臺、滬港兩地高中學生科藝夏令營及“同根同心”滬港交流活動,接待港臺學生700多人,21所學校共計800多名學生走出國門開展校際交流,254名教師走出國門開展交流研修。
(二)認真落實對口幫扶。按照區委、市教委工作要求,開展援藏、援疆、援滇工作。年初選派10名教師作為第九批援疆輪換教師與3名副校長一同赴新疆莎車縣開展支教工作,年中選派50名教師作為“萬名教師援藏援疆計劃”人選赴西藏(5人)和新疆(45人)支教。與云南大理州教育局簽訂對口幫扶三年協議,選派15所優質學校與大理州11個縣市15所學校開展接力幫扶工作。為對口支援地區提供掛職培訓共計67人,組織專家赴西藏、新疆、云南等地“送教上門”,赴當地進行授課。
七、繼續夯實建設管理,保障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硬件建設。大力推進公建配套學校建設,新開工25所學校(其中18個樓盤配套學校開工16所),新開辦28所學校。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2018年預算安排投入4.71億元,對“兩館一場”、創新實驗室、安全體驗教室和校園網絡進行建設,目前已全部完成。川沙中學遷建、上科大附屬學校新建、周浦體育中心新建、青少年活動中心遷建和川沙體育場改擴建5個區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教發院改擴建項目正在進行規劃調整和預工可研究。
(二)堅持依法治理,促進規范運行。抓好信訪基礎業務工作,本年度我局共受理信訪件 21253 件,在區城運中心年度方陣排名位列前茅,定期組織穩定風險分析和預測,及時提出化解矛盾的對策措施,依法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妥善應對突發事件,既照顧到市民關切,又保障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法治建設和政務公開,今年未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公文類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率超過80%。依托新區“六個雙”工作平臺和“全網通”“單窗通辦”系統,完善行政審批工作制度和操作規程。積極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工作,本年度成功創建了27所“示范校”,58所“標準校”,進一步提升了學校法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構建執法機制,查處違法辦學。出臺浦東新區教育局執法文書,規劃執法流程,針對培訓機構進行現場調查、問詢、約談、查實等行為,通過開出“責令改正通知書”、機構提交“停止辦學承諾書”、發出“停止辦學通知書”等行為進行治理。通過與各街鎮聯系溝通,形成條塊結合的工作模式。完成在庫129家違法培訓機構的整治工作,處理信訪舉報等培訓機構45家。牽頭組織開展對上海民辦東方外國語學校、浦東新區民辦育苗小學、百惠幼兒培訓中心的聯合執法檢查工作。
(四)完善監管舉措,加強安全防范。嚴格安全管理要求,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安全責任制。提高日常安全防范能力,積極穩妥應對突發事件,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保障師生在校安全。嚴格落實衛生防控制度,推進新區學校“放心學校食堂”視頻監控項目建設,會同區疾控中心開展供餐企業專項調查評估,指導學校和供餐企業開展自查自糾,落實督促整改,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有序推進青少年保護工作,2018年相對不起訴和附條件不起訴人數下降。抓好信訪基礎業務建設,定期組織穩定風險分析和預測,及時提出化解矛盾的對策措施,依法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五)完善管理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根據上海市教委、浦東新區政府等上級部門加強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結合浦東新區教育信息化實際,成立浦東新區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下設浦東新區教育信息化辦公室。通過制訂《浦東新區教育信息化項目建設與運維管理辦法》和《浦東新區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辦法》,加強浦東新區教育局信息化項目統籌規劃和規范管理,進一步提升浦東新區教育單位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與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