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海城區全面深入貫徹落實教師隊伍建設精神,重點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著力加快教育現代化,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人力支撐和隊伍保障。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2019年海城區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制定《北海市海城區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學習新時代教師行為十項準則,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首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落實《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公辦學校教師從事有償家教、有償補課。
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統籌協調,科學規劃,穩步推進教師培訓工作。一是著力推進海城教育大講堂工程、校本研修工程等培訓項目,分層分類有序推進全員培訓;二是打造高端培訓平臺,開展“雙名工程”比較學習研修活動,提升校長、教師的培訓層次。三是開展“職初教師啟航工程??專業引領”培訓、2018年新入職教師師徒結對研修等活動,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四是加強異地交流,把專家“請進來”,開展課題研究指導、教師成長引領等專項培訓。上半年,組織參加市級以上教師培訓653人次,開展區本級教師培訓5477人次。
三、加強師資隊伍管理
(一)及時補充緊缺師資。落實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及時用活用好空余編制,避免編制資源閑置,及時補充緊缺師資。2019年上半年計劃實施“綠色通道”方式面向國內“雙一流”工程師范院校和省重點師范院校招聘引進優秀教育人才200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方式招聘學科教師145名、區外商調引進教師39名、特崗教師轉崗7名、軍屬招聘4人等;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用頂崗教師6名和聘教學人員347名,確保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逐步充實我區教師隊伍。
(二)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2015年起,海城區義務學校積極穩妥地開展校長、教師的交流輪崗工作,落實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少于總人數10%的規定,科學合理安排教師交流,促使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均衡義務教育學校階段師資水平差距。2019年校長、教師113人參加交流輪崗工作。
(三)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力宣傳教師楷模,開展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自治區“特級教師”、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全國“宋慶齡教育兒童教育基金”等各類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推薦各獎項約65人;評選表彰海城區“教育領航人才”20人。表彰在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在教師隊伍中樹立標桿,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的濃郁氛圍。
(四)完善教師職稱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行教師職稱評審與聘用相結合,完善教師崗位聘任管理制度。向農村學校教師職稱申報條件傾斜,在鄉村學校任教滿20年教師申報高級職稱,不受崗位指標限制,即評即聘。海城區3名任教滿20年教師,享受不受崗位指標限制政策,已經順利評審高級職稱和聘任高級崗位。
(五)落實教師待遇。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和校長獎勵性績效工資增量,全區教師參照公務員享受年度績效獎勵工資和午餐補貼,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在待遇、職稱評審、崗位聘任、特崗計劃招聘、周轉房安置等方面向鄉村學校傾斜,共解決安置教師周轉房、公租房共98套。落實在職在崗教師每2年安排1次健康體檢。
2
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校實施多項舉措,促進教師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發揮引領作用。學校要發展,班子是關鍵。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和保證。在工作中,領導班子應努力做到“三個帶頭”:一要帶頭學習,做學習型領導,要能夠站在教育發展的前沿來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二要帶頭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使這些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加以落實;三要帶頭研究教育教學工作,要深入教學一線,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落實中求發展、求提高、求創新。在“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崗位是模范”的響亮口號下,我校領導班子主動學習,提升思想認識,提高工作水平。在領導班子的帶動下,我校弘揚師德新風,激發正能量,每周開展“尋找平凡中的感動”“四有好教師”評選,每一個教師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在感召著他人,“四有好教師”團隊成了學校教師的標桿,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抓實教學常規。教學常規是實現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必須抓細抓實。一抓常規的貫徹落實。在學科質量檢測后,我們及時召開質量分析會,對照標準找差距,加強課堂教學與作業設計研究,人人參與設計,個個參與研討,定期舉行優秀作業設計展評;二抓常規實施過程,學校利用月考核,加強監控與督促的力度。依據月考核條例,通過隨堂聽課、檢查備課、作業及課外輔導,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評估,并與年終考評掛鉤。此外,我們還加大課堂教學巡查力度,開展“校長約課”活動,特別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約課前有師傅引領,約課后有組內研討、校長點評,大家一起來觀課,一起幫助新教師迅速融入教學團隊中來。
搭建成長平臺。為了給教師構建研討、交流、實踐、展示的校本教研互動學習平臺,我校以“發展”為中心,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以“問題”為中心,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以理論學習與研討、校本教研活動、課堂教學實踐等為載體,搭建教師發展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校本研修,一批教師走上了“學習→探索→踐行→反思→總結→提升”的“讓學引思”教改之路,逐步形成了“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豐富靈動”的教學風格、“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開展讀書活動。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動力。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成立了“青年教師書友會”,以《八灘鎮中心小學讀書活動方案》為指導,積極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每兩周開展一次主題活動,活動采用會員申辦制度,人人參與設計,人人是活動主角。每兩個月進行一次成長匯報,在匯報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3
新學期,新氣象,20*年8月,學校迎來了5名新招考教師。他們剛從大學畢業,沒有任何從教經歷,為了促進5位教師快速成長,早日成為合格教師,學校十分重視新教師的培訓工作。
暑假,在新教師即將走上崗位前就對他們進行了為期三天崗前適應性培訓。從教學基本功、班級管理、職業理想三個大方面對新教師進行了專題指導,開學又讓他們跟崗學習了一個周。9月11日,學校正式啟動精準對標工程,選派5位骨干教師擔任5位新教師的師傅,對他們開展教學實踐指導,為了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新教師教學能力,全面幫助、促進新教師快速成長,檢驗新教師學習效果,于10月17日?18日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新教師教學實踐匯報課活動。
學校十分重視這次匯報課,校長、副校長親自帶頭深入課堂,不同教研組、不同學科組的教師也積極調課到堂聽課。課堂上,作為新教師的王蕾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教態自然大方,教學方式靈活新穎,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高燕老師執教的《媽媽睡了》,教學環節清晰有序,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在高老師的循循誘導中,學生明白了媽媽的愛和付出,開始懂得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康燕老師更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設置了猜謎語、拼音變換歌等教學環節,將本就枯燥的拼音教學上得趣味盎然。
賈藝偉老師的語文課《找駱駝》上,用有趣的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并且創設情景將學生變成一個個小偵探走上尋找駱駝之路,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引導學生明白了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重要性;樊琴老師的體育課《模仿小動物跳》更是上得激情四射、熱情奔放,通過“喊數抱團”“紅燈停,綠燈行”等游戲,讓學生情不自禁的就將自己融入到這堂“好玩”的體育課中,在本堂課結束時學生還意猶未盡。
10月19日,教務處組織全體教師對5節匯報課的情況進行了交流。5位新教師與導師一起闡述了對教材的解讀和整堂課的設計意途,聽課教師從教學設計、知識傳授、能力培訓、課后反思等幾個方面給新教師提出了誠肯的建議。副校長張宗學指出:雖然新教師們走上講臺的時間才一個多月,在講課細節方面還顯得有些稚嫩,也還缺乏教學技巧,缺乏處理課堂意外的能力,但在教學形態、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效果上很有特色,可圈可點。這是幾位新老師不斷努力探索的結果,同時和幾位導師的循循善誘,耐心指導分不開,希望全體教師高度重視精準對標工作,師徒相攜,共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校長鄧均強調:本次教學實踐匯報課,是新教師踏入教學崗位的一次大練兵,也是一次考驗,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本次匯報課讓我們看到新教師的朝氣蓬勃,激情四射,同時也暴露了新教師對課標、教材的解讀不到位、對課堂的調控不機智等問題,希望各位新老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主動向導師請教,深入課堂,取長補短,全面提升教學技能。
本次新教師匯報課活動,讓我們看到新教師在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教師隊伍隊伍建設提供了決策依據。同時,本次新教師教學實踐指導匯報課活動,讓新老師對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促進了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讓我們看到精準對標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讓導師們看到自己的指導成果,找到指導差距,謀求指導方法。我們深信,只要我們精準對標工作長抓不懈,老師不斷的努力和學習,這些新教師的專業素質一定會不斷提高,一定會茁壯成長起來,成為教學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