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年以來,面對基層黨建工作任務重、要求嚴、時間緊的實際,XX街道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真抓實干的作風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圓滿完成了一些重大工作任務,黨建工作呈現出許多亮點。
如:圍繞鋼鐵園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品味,在新普南門打造一條4公里長,50米寬雙向四車道的高標準道路,優化園區建設環境,建設高起點標準化廠房,入駐1至2家大型鋼鐵深加工企業,盤活轄區鋼鐵企業,打造XX鋼鐵生產、加工工業園區。圍繞錦殷都物流園區建設。將汽車產業園并入錦殷都物流園區,對接中物流基金,盤活東方傲龍項目,打造XX汽車流通后市場。圍繞千畝生態觀光園建設。打造XX民俗文化村,整合XX周邊土地資源,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形成XX市近郊生態、旅游、餐飲、休閑、觀光、文化產業帶。圍繞提升鄴城大道品味。整合兩側閑置土地資源,推動三產跨越發展。
下面強調下工作中的不足。一是村級隊伍不強。個別村黨組織渙散、軟弱。比如XX村,班子不和睦、缺乏凝聚力、號召力,團結、領導群眾能力差,導致上級的決策部署不下去,或安排后“石沉大海”,工作推進不力。
二是教育管理不嚴。個別村黨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到位、不嚴肅,“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流于形式,一些黨員對政治學習興趣不濃,思想觀念陳舊落后。
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XX街道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轉變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分步推進”為指導,以“三區一路”建設為中心,(物流產業園區、文化生態旅游體驗區、鋼鐵精深加工園區,提升鄴城大道品味),以財稅收入和社會穩定為抓手,打造成為以工業為主導,以汽貿、三產、生態觀光為輔助的XX新城。
篇二
今年以來,面對基層黨建工作任務重、要求嚴、時間緊的實際,XX街道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真抓實干的作風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圓滿完成了一些重大工作任務,黨建工作呈現出許多亮點。
如:圍繞鋼鐵園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品味,在新普南門打造一條4公里長,50米寬雙向四車道的高標準道路,優化園區建設環境,建設高起點標準化廠房,入駐1至2家大型鋼鐵深加工企業,盤活轄區鋼鐵企業,打造XX鋼鐵生產、加工工業園區。圍繞錦殷都物流園區建設。將汽車產業園并入錦殷都物流園區,對接中物流基金,盤活東方傲龍項目,打造XX汽車流通后市場。圍繞千畝生態觀光園建設。打造XX民俗文化村,整合XX周邊土地資源,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形成XX市近郊生態、旅游、餐飲、休閑、觀光、文化產業帶。圍繞提升鄴城大道品味。整合兩側閑置土地資源,推動三產跨越發展。
下面強調下工作中的不足。一是村級隊伍不強。個別村黨組織渙散、軟弱。比如XX村,班子不和睦、缺乏凝聚力、號召力,團結、領導群眾能力差,導致上級的決策部署不下去,或安排后“石沉大海”,工作推進不力。
二是教育管理不嚴。個別村黨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到位、不嚴肅,“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流于形式,一些黨員對政治學習興趣不濃,思想觀念陳舊落后。
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XX街道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轉變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分步推進”為指導,以“三區一路”建設為中心,(物流產業園區、文化生態旅游體驗區、鋼鐵精深加工園區,提升鄴城大道品味),以財稅收入和社會穩定為抓手,打造成為以工業為主導,以汽貿、三產、生態觀光為輔助的XX新城。
篇三
今年以來,中華大街街道不斷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緊扣“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這一目標,創新機制、搭建平臺,探索黨建工作新方法,打造共駐共建新格局,把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該街道積極把黨建工作融入社區治理和服務,按照“精細化管理、智能化發展、多元化參與、階梯型優化”的思路,以“黨群聯心、組織聯建、條塊聯動、服務聯合”的“四聯共建”工作機制,全面梳理各項工作,全面對接居民需求,同心共建,合力共治,黨建工作引領社會治理有序推進、健康發展。
黨建聯心串一線 精心編織惠民網。街道以“為民服務”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在社區建設和基層管理創新中融入黨建聯心工程,通過暖陽共享“暖心”、百姓秀“悅心”、一中心兩調解“安心”、提升治理“舒心”、一庫三園一平臺“放心”的“五心齊動”發展,共建幸福和諧家園。
組織聯建牽紅線,齊抓共管同發展。街道以 “中華先鋒”為軸心,引領帶動社區居民黨建群、駐區單位黨建群、商圈樓宇(非公企業)黨建群、社會組織黨建群,以“一軸四群”工作模式夯實基層黨建新路子,提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效應。街道“黨建領航”,以“中華先鋒黨總支”引領非公企業黨支部和特色組織黨支部,開展“531”(五規范三深化一提升)工程、爭創“文明街道、美麗社區”的“雙領雙創”活動,切實增強黨組織服務社區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上下聯合一條線,條塊聯動創特色。街道和社區上、下聯動,以服務居民、造福群眾為宗旨,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立足自身優勢,借力各方資源,條塊結合,全面發動,打造17個特色社區建設。用文化宣講文明、用文化凝聚力量、用文化引領發展的裕豐文化型社區;大力推行“i管家 云服務”的福苑智慧社區品牌;以“1+N”為“組合體”的新型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麗景平安社區;還有華東社區親情型社區、區府社區科普型社區、平安里社區溫馨型社區、育才社區人文型社區、電業社區綠色型社區,積極創造出具有中華街道“美麗社區”特色的社區建設模式,各社區亮點紛呈。
服務聯合千條線,共建齊享謀新篇。街道推行黨支部領導、居委會服務、社會組織參與、志愿組織補充的社區多元管理新機制,建成民主管理、民主協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的工作新模式,形成“黨委搭臺、各方唱戲”的新局面。街道以志愿服務孵化園為總攬,設立16個社區特色志愿服務站,整合社區96支志愿服務隊伍,以“114+”對接居民需求,打造了泰華智慧物業智能化服務項目、社會公益組織藍絲帶、大學生志愿者的“暖陽共享”為老項目品牌,還有轄區“五老”人員開展的361度服務、小樹苗活動,街道引進的“國學課堂”在同樂里、福苑、裕豐等社區開展親子晨讀等活動,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使社區各成員單位既是社區共治的建設者、又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