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后感之梁益建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1號樓2樓、5號樓5樓的90張病床上,常年住著脊柱畸形患者。其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 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奔著活命來”,找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梁益建。
梁益建8年主刀上千場脊柱畸形手術,他口中說出的“我能做(手術)”,在超過500名患者聽來仿若天籟,意味著一線生機。梁益建自己卻說:“我只是個小醫生。”
“手術就像在川藏線的懸崖邊開車”
1.67米的個頭,身形挺拔,留著利落平頭。梁益建常穿一雙泛黃的運動鞋,疾走于病房、醫生辦公室、手術室之間。為了治療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學科協作治療組,囊括骨科、呼吸、神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面對“奔著活命來”的患者,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鏡,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天手術都很難,就像在川藏線的懸崖邊開車”,又話鋒一轉,“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重慶璧山小伙肖強的脊柱曾有三個嚴重畸形:嚴重脊柱后凸畸形、嚴重側彎畸形、嚴重脊柱旋轉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側彎達190 ,被媒體稱為世界罕見。如果再得不到治療,肖強最終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從2005年起,他在全國各地奔走,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的脊柱專家。在北京某醫院住院15天后,專家仍告訴他無法手術,“世界上尚未有成功的案例。”肖強一遍遍地被拒絕,直至遇到梁益建。
經過多次手術,肖強的身高從1.55米“長”到了1.8米。距離出院已一年有余,除不能彎腰外,他的生活與普通人無異,此前出現的腰疼、呼吸疼等問題也在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去年年底,肖強的女兒出生,他特地撥通了梁益建的電話報喜。
2008年至2017年間,梁益建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介紹,梁益建在治療病例上已經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突破了國際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此前,梁益建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志《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志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不能三五分鐘就把病人打發了”
每日清晨,醫生辦公室外的走道內,總有打著牽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來回走動,做著擴胸運動。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他們取了個萌萌的名字??“天線寶寶”。私下里,常有“天線寶寶”喊梁益建“梁爸爸”。平日里,梁益建給病人送些牛奶、雞蛋已是常事,還掏錢為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專門請音樂老師教他們唱歌。
每周二、周五上午11時,四川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龍音音準時出現在骨科二病區活動室內。半小時氣息,半小時唱歌,從最簡單的發聲到齊聲大合唱,龍音音快樂的情緒把40余個“天線寶寶”帶得興奮起來。龍音音的工作目的很“簡單”,完成梁益建交給她的任務??“在歌聲中,讓寶寶們的肺活量練起來。”
每周五,“天線寶寶”在音樂課上練習肺活量的時候,正是梁益建的門診時間。他看門診有個規矩:一上午只看20個號,如果病人特別多,最多只能加到25個號。他平均看一個號大約10分鐘,“病人來自全國各個地方,有的跑了數千公里,坐了很久的車,不能三五分鐘就把病人打發了。”去年10月28日周五,梁益建的門診日,一個從云南昭通來的病人帶著前一天在宜賓醫院拍的片子找到他。病人反復說病癥,梁益建一遍又一遍地為其講解,并不時問上一句,“聽明白了嗎?”如果病人還有疑問,他會繼續講解。“我不嚇唬病人,該是什么病就說什么。”其實,多數病人、家屬都知道,找梁益建看病不用掛號,直接到醫生辦公室找他就成。
為病人帶動超過2000萬元社會投入
除了主動找上門的病人,梁益建每年都會定期去貧困山區、藏區義診,尋訪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碰上家庭困難、出不起醫藥費的,梁益建就自己想辦法。他曾向兩位家庭困難的患者分別捐助2萬元、4萬元,并發動身邊的朋友幫助籌款。
2009年,涼山州木里縣的患病小伙劉仁富向梁益建求助。他的姐姐為了幫他籌集醫療費,15歲起就去木里縣城打工,年滿27歲仍未嫁人,并誓言“弟弟沒站起來,就不嫁”。朋友王海兵聽梁益建說起劉仁富的故事,便用毛筆寫下一封倡議書貼在自家的茶樓中,為素不相識劉仁富募捐,單次籌款超過1萬元。
為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團隊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合作。2013年11月至今,該基金會已為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149名患者提供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
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苗強每年會到醫院三四次,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為患者揉搓脊柱的。很多病友叫他 梁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
篇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后感之梁益建
2月8日,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來自成都三醫院的骨科醫生梁益建的事跡感動了在場的聽眾,現場掌聲雷動。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多年來,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讓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華佗再世,而在同行眼中,是勇攀醫學高峰的勇者。不斷探索醫學的邊界,鑄造了同行難以企及的醫學高度。
央視頒獎詞評價他: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個小醫生”
“我就是個小醫生,治病救人才是頭等大事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梁益建說。這么多優秀的人,這么大的榮譽砸到自己身上,一開始他有點惶恐。
今年1月中旬,梁益建榮獲2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這個獎該給別人啊。”這是梁益建腦海里浮出來的第一個想法。但后來梁益建也想通了,獎項是一種認可,一種榮譽,但是更是一種責任。“這個獎不僅僅是給自己,更是代表醫務工作者去領的一個獎。”
就在昨天,他親自操刀,為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矯正的手術。手術從早上11點一直到下午4點多,時間達5個小時。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來自河北。正是在網絡上得知梁益建的醫術精湛,才不遠千里來求醫。“這是第二次手術,最后再做一次大手術,他的脊柱基本就可以恢復到了理想狀態了。”整天圍著手術臺和患者轉,動輒手術要長達10個小時,這個5小時的手術,對于梁益建來說,太正常不過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術,昨天他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家里人正在等著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頒獎典禮。
“我治得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著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梁益建的話不多,沙啞的聲音說得最多的就是四個字:“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著一線生機。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統計,2013年至2017年間,梁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更多的人,正在因為遇到了梁益建,獲得重生。
盡可能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盡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梁益建博士團隊從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唯一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
目前,國際公認的極度重癥脊柱畸形手術有三大禁區,即:極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禁區”,意味著很多醫生不敢觸及。
梁益建對病人有個統計:75%的人是北
、上、廣等地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們無一例外是從網絡上查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術的病案后趕來的。
從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1000例,梁益建成為終結極度重癥脊柱畸形手術“禁區說”的那個人。“別人問我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紹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我一步步地走,邊走邊總結經驗,就像攀登一座高峰,雖然經歷了很多坎坷,但堅持下來,回頭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達了別人從未抵達的高度!”
篇三: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觀后感之梁益建
“他說自己是小醫生,然而人們評價,他攻下的是專業的高峰。他見到病人的時候,不僅說我來給你治病,還經常說,我來給你找錢。”央視主持人敬一丹說的,是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梁益建。昨晚8時,《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首播,由白巖松與敬一丹共同主持,梁益建第七位出場。
梁益建上臺前,打著牽引支架的“天線寶寶”張曉麗出現在大屏幕的視頻短片中。她哽咽著說:“我只想挺直了走路,穿一件合適的衣服,但這個夢想特別奢侈。”而今,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張曉麗目前正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短片中的梁益建提起因礦難去世的父親,紅了眼眶,“作為兒子,無法幫助父親,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我一定要做一個醫生,做一個好醫生。”
感動中國評審委員會陸曉華如此評價梁益建:“患者在被治愈的過程中,能夠收獲到一份尊重,這樣的醫生功德無量。”梁益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不僅為病人治病,還處處為病人省費用,更常為貧困患者捐錢、四處化緣募捐。,他的團隊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幫助近200名患者,“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峰。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折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當主持人敬一丹宣讀完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寫給梁益建的頒獎辭時,舞臺背景屏幕上出現了吳佳艷與劉仁富的照片,兩人都是曾經接受過梁益建治療的病人,如今已康復出院。背景板右側給出了五個金色燦爛的關鍵詞:“推誠結仁愛”。
一件淺灰色西裝搭配藍色襯衫、黑色西褲,梁益建在臺上并沒有太多表情。直至舞臺一側,劉仁富手捧獎杯、吳佳艷抱著鮮花挺直身板,快步上臺,梁益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將獎杯、鮮花遞給梁益建后,劉仁富、吳佳艷相繼擁抱了梁益建近10秒,淚水奪眶而出。
“直至頒獎之前,梁博 都不知道為他頒獎的人是我們。他就像爸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看到他得獎比我自己得獎還要開心。”電話中,劉仁富抑制不住聲音中的笑意,“梁博 獲得了這份榮譽,就有更多像我這樣的病人能夠找到他治病。”
頒獎盛典現場的掌聲,一直持續至梁益建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