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近日,單位組織黨員干部觀看電視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
據悉,此片由中央紀委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共分為《承諾與期盼》,《正風肅紀》,《狠抓節點》,《黨風正民風淳》四集,截至16日晚,已播放兩集。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關系到事業的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風問題。為何黨的作風如此重要?因為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黨的作風出現了問題,那勢必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黨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之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擁護,那后果將是不可想象的。黨的作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事業的成敗甚至黨的生死存亡。
"四風" 問題,是我黨作風問題的集中
體現,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死敵大敵頑敵,其危害要引起我們每一位領導干部和黨員同志的充分重視。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一是"四風"違背黨的"執政宗旨"。
黨的宗旨是什么?是為人民服務。"四風" 的危害是什么?首先是違背了黨的執政宗旨。違背黨的執政宗旨,就是給黨臉上抹黑。違背黨的執政宗旨的領導干部,是和黨背道而馳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馳的,是黨和人民都不滿意,都不需要的領導干部。
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這在延安整風運動時,也有類似的內容。可以說,當年的延安整風運動,正是挽救了黨,挽救了干部,才使黨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終才贏得了革命和建國的偉大勝利。這次群眾路線的 "四風"整頓,可以說正是來源于當年的延安整風運動這個歷史背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解決領導干部的"四風" 問題,也是為了挽救干部,是黨內自我看病,自我打針,自我吃藥,自我醫治,自我革新,為的就是:圍繞黨執政宗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2,二是"四風"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注重艱苦奮斗,團結一心,不怕犧牲,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才讓國家和人民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卻存在于一些領導干部身上,有的還表現得很突出。形式主義害人,形式主義是作秀,形式主義違背"實事求是" 的精神。官僚主義讓黨和群眾分開,讓魚和水隔離,離開水的魚兒能活嗎?
成由勤儉敗由奢,"奪天下易,守天下難"。"享樂主義,奢靡之風" ,吃壞了黨風,敗壞了黨風,使黨的肌體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病情轉變,就會使黨萎靡不振,甚至使黨成為癌癥病人走向覆滅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隨即落馬。此后,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等先后在高位上東窗事發被查辦。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現任省文聯*郭永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素毅;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區總工會*李達球三位官員被XX的消息。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呂英明,廣東英德市原副市長鄭北泉,廣東省揭陽市原市委書記陳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等多位官員,亦因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XX。這些眼下發生的事件,都在印證一個真理: "四風"問題,已經正在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四風"不除,黨繼續為民執政,就隱藏著很大的禍患。
通過認真觀看,從中感受違紀人員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風之變后的深層律動,領會中央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同時,要求認真撰寫觀后感,從政治思想層面認識自我,剖析自我,從而樹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抵制;四風;的堅定決心,以收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專題片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對作風建設的認識,保持作風建設常抓不懈的新常態。
范文二
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將于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據專題片的預告片介紹: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力度有目共睹。*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對全面從嚴治黨做出戰略部署。近四年來,*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專題片首播時間:CCTV-1 20:00;重播時間:CCTV新聞當晚21:30、次日13:00。
呈現正風肅紀成績,揭示作風建設任務艱巨復雜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監督執紀力度,堅決糾正“四風”,查處了大量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有力地推動作風改進。但同時,由于作風之弊影響甚深,“四風”病源還在、病根未除。
“面對這種情況,中央紀委宣傳部認為有必要制作一部專題片,一方面呈現兩年來正風肅紀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客觀揭示作風建設任務的艱巨復雜,通過全景展現,彰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堅定黨員干部的信心,為進一步深入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凝聚人心、營造氛圍。”中央紀委宣傳部文化處負責人說。
今年5月,中央紀委宣傳部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跑口記者,以及關注紀檢監察工作的評論員,對媒體披露的案件情況進行初步整理,用1個多月的時間撰寫了腳本初稿;組織力量對腳本初稿進行認真修改、精心打磨;隨后會同中央電視臺,組成6個拍攝組,深入全國18個省區市采訪,并收集 16個省區市糾正“四風”明察暗訪拍攝的視頻資料,挖掘背后的故事。
積累大量第一手素材,案件當事人現身說“紀”
據介紹,專題片首次還原披露了全國30多個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件細節,案件當事人現身說“紀”,被查處的領導干部身邊工作人員談個人感受……
“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出入高檔會所的具體場景是怎樣的,我們都進行了獨家還原和披露。”這位負責人說,“當事人現身說‘紀’,既能還原故事情節,又能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但是許多違紀當事人不太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露臉。我們做了大量溝通協調工作,有關地方紀委也給予大力支持,他們最終才同意站出來說反思、說教訓。”
中央紀委宣傳部還協調采訪了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共計30余人,包括賈平凹、熊召政、胡鞍鋼、房寧、謝春濤等,對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從實踐和理論層面進行了闡釋和解讀。在近百位受訪者中,還有紀檢監察干部、舉報人、暗訪記者、會所服務員以及違紀違法領導干部身邊相關人員等,多角度呈現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
收聽收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電視專題片
12月15日晚,莒縣召開縣委常委會,收聽收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電視專題片。同時,縣委辦公室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各級認真組織黨員群眾收聽收看。
下步工作中,莒縣要求以收聽收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電視專題片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確保“四風”問題不反彈,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