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堅守,漢語言中一個平常的詞語,我們習慣了使用它,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它的真意和寶貴。偶見老黨員、離休干部周永開20多年扎根大山、守山護林的感人事跡,真可謂是古有陶淵明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堅守他的怡然自得,今有周永開離休登高巡山,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令人可敬可佩,這不就是堅守最好的詮釋嗎?
周永開,一個平凡的名字,他放棄閑適的生活,只為護住那山林鳥獸,守住自己的初心使命,一入深山便是幾十年。他是一個剛毅堅卓的人,退休后不顧他人反對,住在茅草屋內,千百次地做著群眾工作,宣傳環保理念,保山育林不勝不休;他是一個敢闖敢干的人,帶領群眾靠山吃山,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幫助村民找到致富門路;他是懂得懷古思今的人,始終銘記黨和民族歷史,以史為鏡激勵自我,把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他也是一個忠誠擔當的人,始終對黨赤膽忠心,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真正從思想上入了黨,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生的追求。他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型代表,值得每一個人用心用情地學習。
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紛繁復雜的城市生活、快速凌亂的生活節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情緒。周永開同志的事跡,讓我們學著找到人生追求的目標,明確自己的階段定位,沉淀自己、調整心態、釋放自我,為了正確的方向堅持到底。可以來一次和田園的親密接觸,用靜謐悠然的田園生活中那蛙聲四野、鳥啼蟲鳴洗滌心靈;亦可以來一次放飛自我,把夢想根植于美好向往,作一個內心純潔的人,無畏無懼勇往直前。一切現實的改變,美好夢想的實現又需要和美好中國夢緊密相連,用實現小夢想共筑偉大中國夢。
有的人,成長的足跡很模糊,走著走著就忘記了來時的路;有的人,每一步都那么清晰,在不斷糾偏中越行越遠。我想,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必須是一個純粹的人,不講私心,堅定執著。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在做天在看”,共產黨員的行為群眾時時刻刻都在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舍己為公,是否真正為了人民,是否真正先人后己,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些,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點贊。周永開同志就是這樣一個越活越明白、越走越清晰的人,他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用一言一行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品質,贏得掌聲一片,值得尊敬和效仿。
一些人入黨時動機是純正的,但在物欲權錢和美色的誘惑下,逐漸迷失了自我,如周永康、嚴春風之流,竹根溯源在于這些人沒有堅守初心,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擔當,喪失了共產黨人的道德底線和黨性原則,讓人痛心疾首。但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直以來我們黨都不缺乏有品行、有情操的典型模范,如雷鋒、楊善洲、郭明義等人,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全黨全國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的熱潮,這即是德不孤必有鄰的真實寫照。周永開同志正是全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中的一顆明珠,閃亮著光芒,照亮著他人,感染著同志們爭相學習,讓人民群眾看到的是希望,期盼的是美好,也讓那些低級趣味者無地自容,這就是共產黨人!
2篇
“如果沒有黨的教育和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這筆黨費,是我對黨的一點心意。”黨的98周年華誕前夕,91歲的周永開同志拿出自己節儉下來的10萬元退休工資,鄭重交了一筆黨費。入黨74年來,他堅守信仰、篤定篤行,至純至粹、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特別是離休后,依然保持革命精神、傾情生態環保、捐資幫困助學、傳承紅色文化,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學習老英雄,學習他無限忠誠,永葆黨員本色。在周永開身上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他始終保持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的干事作風、對黨的事業的恒心、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始終堅持深入群眾、融入群眾,傾聽百姓心聲,解群眾之所急,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尊重。
學習老英雄,學習他堅守初心,永葆黨員本色。在周永開身上有一顆為人民服務永不停歇的初心,也是身為共產黨員使命擔當的執著和堅持。我們要學習周永開“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也要學習他對黨的事業矢志不渝的信仰。
桑榆未晚霞滿天,人間最重是晚情。91歲的周永開同志尚能如此,我們身為黨員干部更應該守住初心,為民服務,以及始終不變的拼搏精神,牢記為人民謀幸福,不斷書寫新時代黨的新榮光。
3篇
三過去紅軍在這里保衛萬源,取得重大勝利,犧牲那么多人,比他們那個時候,一天吃一個洋芋,都能打勝仗,為什么我們共產黨人,現在在這山上搞建設(保護)我們就沒有信心呢?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中國人民沒有放棄,中華民族沒有倒下,究其本源是歷久彌新的自信發揮了鮮明的作用。時至今日,已到鮐背之年的離休干部周永開仍懷揣著自信本色為黨和國家的事業默默奉獻,延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彰顯了一名老紀檢監察干部離休不離志、退休不褪色的高尚品德及政治情懷。
莫過于忠的政治信心。“天下至德,莫過于忠”。有著74年黨齡的周永開同志始終牢記為民服務宗旨,用言傳身教把對黨忠誠展現得淋漓盡致,用吃苦耐勞把舍己為人表達得清晰透徹。花萼山作為萬源保衛戰的主陣地之一,革命先烈的鮮血映照了當地林木蒼郁,可解放后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持續破壞,周永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定決心要保護好這片紅色土壤。面對旁人的質疑與不解,周永開說到:“以前窮,當地的老百姓就把樹砍掉當柴燒,開荒種糧食,生態破壞嚴重。現在條件好了,我們要把綠色還給大山!。”周老堅定的政治信心感動了當地居民,亂砍濫伐成為了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守山護林的自覺習慣。25個年頭,他徹底踐行了對黨的無限忠誠,把自己的后半生傾注在國家生態保護上,試問以如此一往無前的政治信心又怎能不改變花萼山的面貌呢?
老當益壯的擔當信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1994年,周永開已是一名賦閑在家的離休干部,本可以享天倫之樂而安度晚年,可他不甘心、也不樂意。“黨是我一生的追隨。”周永開說到。得知花萼山的生態面貌后,他拉上了自己的老戰友,義無反顧地開展調研,一去就是兩年,似乎忘記了自己已是一名花甲老人。2006年,他78歲,獨自巡山時不幸跌落山坡,險些喪命。對此,他的回答是:“(我在)山上出了問題,這是我自覺去的,自愿去的。不找任何個人,也不找黨組織,哪里死了埋在哪里,就在花萼山上,上面栽一根樹,我在下面做底肥。”對于周永開而言,他沒有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有的是即說又干的全把式;沒有紙上談兵的宏偉藍圖,有的是埋頭苦干的靶向目標;沒有夸夸其談的信口開河,有的是言之鑿鑿的兩年調研。可以說,他有的東西不多,但卻足矣成就屬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創新實踐的引領信心。“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花萼山盛產各種珍貴中藥材,在守山護林的同時,周永開不忘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以野生繁殖的萼貝為突破口,先搞試種,成功后帶領大家伙學技術??人工繁育。如今的花萼山面貌煥然一新,通電通公路,開上小汽車也不再是夢想,當地的人民群眾有福氣,遇到了這樣一位好干部、好黨員、好老人。多次舉辦“巴山渠水共產主義運動友好學校聯誼會”,聯手抄寫《共產黨宣言》,組織拍攝《巴山教魂》,周老用較為特殊的方式致力于革命傳統教育,創新表達了對黨的拳拳感恩之情。“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生在世,功名利祿的誘惑近在咫尺,可周永開卻不以為然,他是出人出力又出錢,在母校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自掏腰包用以資助困難家庭、植樹造林、修建林區公路。他躬身實踐,扎根大山,在堅守初心使命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以年老風干之軀趕考新時代!
桑榆未晚霞滿天,人間最重是晚晴。黨員干部是中國共產黨的肌體細胞,新陳代謝源源不絕,直至凋亡也仍在發揮余熱。周永開,不再是一個姓名,而是作為共產黨人的代名詞定格在時代的這一刻。在他的身上,看到的不是“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而是一天入黨,終身為黨的政治品格,我們要從中汲取那份純粹、品位那份擔當、堅守那份信仰,不斷為黨和國家事業凝心聚力、添磚加瓦,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磨難中茁壯成長、在風雨中解纜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