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讀《三體》有感
無名小卒掀開了一場長達幾百年的持久戰,一場對話差點兒讓三體人與生存的機會失之交臂,也給全球人帶來了幾百年的噩夢。黑暗森林法則令森林中的生命沒有喘息的機會,每個文明都如同帶著槍的獵人,在發現另一個獵人后,終會在優勝劣汰這一法則的蠱惑下斗個你死我活。《三體》呈現的是兩個文明間的較量與生存的法則,而與錯題的戰斗則展現著我成長的歷程,我在靜謐中釋放著壓抑,一道道錯題無形中成為了我難以翻越的堤壩。《三體》讓我懂得:抬起武器投入戰斗,用堅持換來生存,用初心照亮彼岸,用痛苦催化生長,成功沒有捷徑。
放棄從非拯救,堅持才是方向。作為幼小的孩童與父母的女兒,文革期間,葉文潔親眼看著父母生命因人性的泯滅而不停流逝;作為國家的一份子,工作期間葉文潔被知己白沫林所出賣險丟性命;作為紅岸基地的工作者,葉文潔與世隔絕逐漸麻木;作為反人類者,葉文潔草菅人命... ...她的人生經歷令她選擇放棄孕育了她的土地,并給全人類帶來幾百年的噩夢。1379號的三體人在“無法工作的人就得死”且高度集權殘酷無道的三體世界中,做出來“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選擇。無論是葉文潔還是1379號,一直以來都企盼著用自己對母星的放棄來拯救自己。無數的錯誤令我麻木,題目上耀眼的紅叉,在腦海中繪出放棄,但作為新世紀新青年我深知放棄令我墜入深淵,堅持才是我走向彼岸的方向,提起自己的武器毅然與紙張開展無止境的戰斗。
逃避從未奏效。《三體》中羅輯與葉文潔跨越一書之隔,展開了一本書中隔代的世紀對話。聰明而胸無大志的羅輯亦因這場對話成為三體追殺的對象,并順利地成為面壁計劃中第四位面壁者。在聯合國與人民的注視下一味地推托逃避,然逃避帶來的不是責任的放棄,而是永無止境且兇險十分的擊殺。作為最后一名面壁者,羅輯因一百八十五年前所發生的的咒語,從人們眼中的笑話變身人們心中的神,然而因為羅輯的逃避,他最終跌下神壇被人唾棄。顯然逃避并沒有為羅輯帶來他所想要的。一瞬的清醒,羅輯直面現實,創造與三體和諧共處的威懾紀元,成為萬眾矚目的執劍人。行走于人群中,我們也曾因痛苦而逃避,但直面痛苦,用努力去逃離物理老師所說的“舒適區”,才能看到不一樣的天地。
人心從不停止變化,初心才是生命的本源。三體世界的三體人沒有謊言,卻在威懾紀元破壞了三體與地球間的平衡。程心因自己對階梯計劃的責任,而辜負了送她恒星的云天明,也因云天明送給她的恒星而成為繼羅輯后的下一任執劍人。當三體的智子切斷了澳大利亞近四十一億六千萬人的供給,并令其相互殘害以達到減少人口的目的。無論是程心認真于階梯計劃,還是在執劍人交接時扔掉手中的發射控制器,亦或是犧牲自己保住AA。人心無時無刻不在糾結與釋然間徘徊。智子初入太陽系時,人們曾一度放棄,全球經濟下滑、資源匱乏。無論是人吃人,還是人救人,人心冷暖終歸不是一成不變。生活在變幻的環境中,勿忘初心才是生命永恒的真諦。競爭中忘記了對手迷失了自我,回到原地才發現忘卻了初心的行走,一切都是徒勞。
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則,死神永生的宇宙永恒,劉慈欣都充分展現了人性的轉換。無論是人群所言“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還是維德“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的做事行為,亦或是云天明姐姐對云不明安樂死的期盼,都給各主人公帶來痛苦,催促著他們成長。
葉文潔的悔恨,羅輯的成長,程心的改變,在《三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由此可見,痛苦是成長的催化劑,成功沒有捷徑。抬筆磨錯題,堤壩毀,彼岸近。
【第2篇】
探尋無止境,我亦在深空 ——讀《三體》有感
我知道我對書不感冒,但是還是跟風買了一套《三體》。沒想到它卻深深的吸引了我。
作者劉慈欣是個低調的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是他身邊大多數人對他的認知,不過,誰也沒想到他還是個科幻作家,更別說他還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了。《三體》總共三本,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作者在書中所用的語言時而深刻有力,時而幽默婉轉,吸引我一直讀下去。和以往的科幻作品不同,《三體》就像是一部簡單的史書,記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這其中每一步都是如此的逼真,就好像真的發生過一樣,這個故事好像離我很近,但又離我很遠。每想到這,我便會抬頭仰望星空。星空既暴露無遺,又充滿秘密,貌似真的在發生著書中的事情。我不由得開始懷疑宇宙中是否真的只有人類是高級生命體。作者用我們熟知的知識,描繪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對于這本書,除了科學方面,還有別的方面更值得研究。黑暗森林法則真的存在嗎?書中所推理的法則是試用于生命的,絕不僅僅試用于不同的星球文明。縱觀人類歷史,仿佛黑暗森林法則一直隱隱約約貫穿其中。還有就是人類的感情,書中人類的情感被放大了,人類的邪惡冷酷,自私自利,虛偽狡詐,讓入侵的三體文明磕磕碰碰,但同時這些情感也使人類在三體文明面前丑態百出:為了逃亡不擇手段,為了活命寧當走狗。我想,這也許是作者在提醒人們反思。在書中,人類是宇宙的寄生者;在現實中,人類是地球的寄生者。既然是寄生,那憑什么覺得自己占有一切?從這點來看,《三體》是科幻小說,也是批判小說。
科技在整部小說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原本處于科技爆炸的地球文明,僅僅因為三體世界的幾粒質子就被封死出路。這是否也是在提醒人們要不斷的創新創造,探尋無止境的科學?
抬頭仰望星空,深邃而又遙遠,但不要忘記了,我們就在這深邃的星空中。也許有生命此刻也正仰望著星空。對于人類來說,情感既是武器,也是弱點。或許我們真的需要減少情感的占比,多理性的看待問題。我們也許也要像星空一樣,既空曠又充滿秘密。
科學探尋無止境,人類亦在星空中。這是我對《三體》的總結。《三體》這本科幻巨著,也同時在教我如何做人。可謂好書一本,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