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4229名;
2、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9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15364名;
二、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只招女生) | 2022 | 江西 | 文科 | - | - |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5250元/年;只招女生)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5250元/年;只招女生)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 |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398 | 144229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299 | 315364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只招女生,住宿費:600~1500元/學年,辦學地點:番禺校區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只招女生,住宿費:600~1500元/學年,辦學地點:番禺校區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理工類,3年,5250元/年,只招女生)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 | - |
三、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介紹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是廣東省教育廳直屬的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女子高職院校,創辦于1981年。2020年4月,學校被確定為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以來,學校被認定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省安全文明校園、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省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建設基地、全國家庭教育學會廣州培訓基地、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學校目前處于一校三區的發展格局,現建有番禺校區和海珠校區,清遠省職教城校區正在籌建中。番禺校區毗鄰廣州亞運城,位于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校園環境幽雅,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設施完善。海珠校區在廣州塔附近,2017年3月獲省人社廳批準為“第二批區域性(特色性)創業孵化基地”,成為省級區域共享型的“廣東女性創新創業基地”,并納入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體系一并建設。學校還與番禺區教育局共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番禺附屬幼兒園,是一所公辦的全日制改革示范園。學校現有在校生8900余人,設有教育學院、外語外貿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旅游商貿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管理學院等五個全日制二級學院,另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創業學院,開設專業近30個。建有136個校內實訓室,17個實訓基地,209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圖書館藏書50多萬冊。 學校擁有一支專業、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教學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47名;聘請國家級、省級行業大師3名,省級高層次技能型企業兼職教師36名。校內專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的占83%,具有高級職稱的占39.27%,已取得碩士以上學位的占75.3%。各專業都有一批年富力強的教學骨干和學術帶頭人,并聘請校外的專家、企業家和業內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校全力推進“三維一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12年12月,學校聯合近百家政府機構、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高等院校、中職學校,牽頭打造了我國首個女性職業教育集團——廣東女性職業教育集團,形成了政、行、校、企多方聯動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2017年3月,學校又牽頭成立廣東巾幗創新創業聯盟,海珠校區建設成省級區域性、特色性“創業孵化基地”。學校是廣東省委黨校唯一指定的中青年女干部培訓基地,從1991年開始,已連續培訓58期學員,為廣東乃至新疆、西藏培養中青年女干部近3000名。學校還與港澳地區及日、美、德、澳等國多個高校和婦女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廣東省多所知名大學合作舉辦本科班。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氣質和高新技能的創新性女性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發揮性別優勢,創建女校品牌,形成以女性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大力發展婦女干部教育、婦女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