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東莞理工學院在廣東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的分數在469至513分,位次為144395至2851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東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9至513區間才能上東莞理工學院。
一、廣東考多少分能上東莞理工學院
1、2022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最低分需要5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883名;
2、2022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746名;
3、2021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884名;
4、2020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與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培養合作辦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4395名;
5、2020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582名;
6、2020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粵臺合作辦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327名;
7、2020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002名;
8、2020年廣東考生上東莞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722名;
二、東莞理工學院在廣東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東莞理工學院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0 | 4145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6 | 36263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8 | 28516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25 | 10438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28 | 99883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29 | 9864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0 | 9676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0 | 97006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4 | 9219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8 | 8583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38 | 8593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5 | 7722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5 | 7752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8 | 60746 | 省政府 |
2、2021年東莞理工學院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04 | 46899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0 | 3580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26 | 3188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0 | 119631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16 | 11150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23 | 10230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4 | 101659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26 | 99382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4 | 88105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8 | 83884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3 | 77429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45 | 7533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4 | 65090 | 省政府 |
3、2020年東莞理工學院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469 | 144395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479 | 132582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05 | 101327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08 | 98002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08 | 98002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26 | 77958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27 | 77087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484 | 54722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484 | 54722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08 | 37101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13 | 33395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投檔規則
1、分數優先:高考結束后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一隊,從前到后向各高校投檔,只要前一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后面的考生;
2、遵從志愿: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志愿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志愿各個省份是有區別的,一般可以填報(這里以填報五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E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再投向E院校,如果E也已滿額,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檔: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于某些原因(如專業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后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高考志愿提前批適合哪些學生
1、有明確職業規劃和行業定位的考生。
想進入軍校、警校的考生。軍校和警校中的大多數,尤其是檔次高的院校,把招生計劃都放在提前批次;想報考特殊專業的考生這些專業包括:飛行技術(飛行員)、航海技術(船長)、公費師范生、免費醫學生、專項計劃、小語種等等。
2、藝術生、體育生。
藝術生和體育生的招生計劃中,比較優秀的院校和專業很多放在提前批次招生,在普通批次填報是沒有機會的。
3、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
高考提前批院校里有許多學校和專業是為考生提供“免費大餐”的,特別是一些軍事院校。不僅學費、雜費、住宿費全免,而且還可以享受供給制待遇:統一發放被子服裝,統一發放伙食費,享受公費醫療,每月發放津貼,每年報銷寒暑假往返車船費。
三、東莞理工學院最新介紹
東莞理工學院是東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為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任名譽校長。學校于1990年籌辦,1992年4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成立,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變更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08年5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0年6月與清華大學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準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2015年9月被確定為廣東省重點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單位,2018年5月被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8年11月,學校大學科技園入選“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2019年7月成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2020年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名單,2021年5月,我校正式獲批為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現有松山湖、莞城兩個校區,其中松山湖校區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路1號,占地1800多畝(含370畝國際合作創新區);莞城校區坐落在莞城區學院路251號,占地330多畝。現有教職工1732人,其中正高職稱人員180人、副高職稱人員387人,博士797人。有普通全日制學生近2萬人,繼續教育學生近2.2萬人,迄今為地方培養各類人才約11.5萬人,80%左右的畢業生留莞就業創業。 圖書館總建筑面積45020平方米,累計藏書201萬冊,有35個數據庫、172萬冊電子圖書等數字資源。建成萬兆帶寬主干、兩條40G主干,基本實現千兆帶寬到桌面的IPV6校園網,3.8萬個信息點,建成覆蓋全校的無線校園網,AP數量6600多個,出口帶寬37.5G;智慧校園建設有129個信息化系統,為全校師生提供豐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務。 建有17個實驗教學中心,其中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學為重點,管理學、文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設有18個學院、58個本科專業,其中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社會工作、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工商管理10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工程管理、工業工程、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5個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凸顯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主動適應和支撐引領社會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確立“堅持知行合一、立德樹人,著力培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開設國內首個“楊振寧創新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東莞理工學院—文華數字化課程中心榮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優秀案例”。2020年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承辦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賽事,獲得季軍。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創新創業活動,學校被確定為廣東省教育廳第三批“易班”建設試點高校。 面向全國25個省(區、市)招生,在14個省(區、市)(含已改革省份)第一批本科招生。2005年以來,學校(含聯合培養基地)共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767名,國際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9名,學校學位點招收碩士研究生493名。歷年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4%以上。 大力開展學科建設工作,打造學科專業集群堅實基礎。根據國家、區域科技和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打造智能制造、綠色低碳、創新服務三大學科專業集群。2018年5月,學校獲批為新增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先后獲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資源與環境、機械等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審核結果》及《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審核結果》,學校獲批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土木工程,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國際商務、社會工作、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化學工程、電路與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工程、環境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6個廣東省重點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土木工程等個學科納入省教育廳“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重點建設學科,學校工程及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化學、軟件工程、環境工程、通信工程獲得IEET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證書。 高層次人才資源加速集聚,建設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2015年以來,共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等頂尖、杰出人才59人,學科領軍9人,學科方向領軍44人,學科骨干4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次,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2人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人次,入選“珠江學者”崗位計劃4人次、入選“珠江人才計劃”5人次,入選東莞市領軍人才4人,入選東莞市各類特色人才40多人。 積極開展科研工作,構建服務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近3年,承擔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381項,科研總經費14億多元,在工業廢水電催化氧化深度處理裝備及應用、電鍍廢水處理技術及設備、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導體照明產品質量檢測等領域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學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廣東省專利金獎等系列國家級、省部級及市廳級科技獎勵。有力支撐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個聯合實驗室,由東莞理工學院主導投入,與中國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學合作建設的多物理譜儀(東莞理工譜儀)成功出束,是東莞理工學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里程碑。2020年度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有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省級科研平臺28個,東莞市重點實驗室等市級科研平臺38個。組建高水平學科科研重點團隊11支、一般團隊20支、青年團隊15支。 拓展境外合作與交流,形成多元國際化辦學格局。截止目前,學校與英、美、加、澳、法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58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2015年成立廣東省首個粵臺聯合培養項目——粵臺產業科技學院。2017年成立國際學院,成為東莞市首家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本土高校,累計招收來自40個國家的402名留學生。2017年獲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東莞理工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2018年成立國際聯合研究生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世界前100的名校開展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拉清潔能源與氣候變化聯合實驗室”共建成員與古巴、巴西等5個國家共8所拉美大學(研究機構)達成合作。獲歐盟委員會立項批準3個“伊拉斯謨+”計劃交流項目。在澳大利亞、俄羅斯建有多個海外創新中心,未來將加快推進歐洲創新中心設立工作。 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立“兩步走”中長期目標: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教師隊伍發展生態體系、科技成果全鏈轉化體系、智慧教育服務管理體系等“四個一流體系”。在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數、科技成果獎數、研究生規模、ESI世界排名前1%學科數、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數、授權發明專利數等六項關鍵發展指標實現“倍增”,力爭在獲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更名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等方面實現突破,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校100強、理工類高校40強,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到2035年,學校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成為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產業發展的重要貢獻者,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文化、社會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成為全國高校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成為海內外優秀人才和各方學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黨委行政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員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創新、更高層次的開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擔當作為,落實“學而知不足”校訓要求,豐富“知行合一、立德樹人”辦學思想,倡導“愛國奮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遠”戰略理念,踐行“以卓越的創新教育與實踐造福社會”價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國內一流、代表東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