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的分數在492至573分,位次為116375至379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東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2至573區間才能上華南師范大學。
一、廣東考多少分能上華南師范大學
1、2022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72名;
2、2022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化學或地理))最低分需要5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99名;
3、2021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019名;
4、2021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96名;
5、2022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最低分需要5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760名;
6、2022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910名;
7、2021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學)最低分需要5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830名;
8、2021年廣東考生上華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252名;
二、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6 | 18515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49 | 12757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5 | 1056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8 | 958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8 | 954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2 | 837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0 | 6297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76 | 498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78 | 4553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80 | 421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81 | 4056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83 | 3799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5 | 4258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6 | 4138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3 | 3545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3 | 3515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5 | 3364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7 | 3194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89 | 30267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1 | 28095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92 | 2776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93 | 2678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4 | 2591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596 | 24558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97 | 24014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04 | 18801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6 | 17881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606 | 17560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607 | 17032 | 省政府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地理) | 本科 | 607 | 17218 | 省政府 |
2、2021年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47 | 2029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1 | 10058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3 | 937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地理或化學) | 本科 | 576 | 8302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85 | 6019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86 | 5832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地理或化學) | 本科 | 590 | 5055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91 | 476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94 | 419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地理或化學) | 本科 | 594 | 422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1 | 47107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7 | 4115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6 | 3359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9 | 31039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0 | 3074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3 | 28467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595 | 2699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96 | 2583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597 | 2543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8 | 24840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地理或化學) | 本科 | 599 | 2436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605 | 20023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05 | 2022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8 | 18252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608 | 18606 | 省政府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地理或化學) | 本科 | 611 | 16968 | 省政府 |
3、2020年華南師范大學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492 | 116375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75 | 34786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79 | 32514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本科 | 589 | 25735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08 | 36988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59 | 10313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61 | 9730 | 省政府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本科 | 573 | 6463 | 省政府 |
高考怎樣填報模擬志愿
1、首先家長要對當年的高考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包括可以報幾個專業怎么模擬填報等信息。
2、然后就是收集信息,可以在各個網站或者參考高考助手網志愿獲得相關知識。
3、再者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各個院校的招生計劃,做到知己知彼。
4、接著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做好定位,選好目標院校,一定要參考往年的錄取分數等信息。
5、模擬填報,可以根據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高考志愿表做一個草稿,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模擬。
6、最后就是上網根據要求,將自己選好的學校及專業進行模擬填報即可。
征集志愿分數線比首次投檔低嗎
各省征集志愿錄取時,如有高校招生計劃未完成,將根據情況依次進行批次分數線上征集志愿錄取和降分征集志愿錄取。征集志愿投檔時,線上生源不足的院校,可在同批次控制分數線下20分內,對征集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檔,投滿為止。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文化均不降分。
事實是:征集志愿階段,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會降低,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不降反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征集志愿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二是征集志愿采取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是優先投檔。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征集志愿高校錄取分數不降反升就很好理解了。
三、華南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華南師范大學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范學院。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廣東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和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現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佛山南海和汕尾4個校區。 學科水平整體提升。現有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5個本科專業,18個博士后流動站,學科布局覆蓋除軍事學外的12個門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心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等4個學科獲評A類學科,其中心理學獲評A+。9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數學4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5‰;物理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批全國第三批重點馬院。 人才引育成效顯著。現有專任教師數2577人,其中副高635人,正高674人,擁有國家級人才223名(含兼職,項目數)、省級人才298人(含兼職,項目數),院士(含雙聘和外籍)12人,國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項目25人(含兼職講座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領軍人才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6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8人,國家四青人才3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3人,廣東省重大人才項目51人,廣東省特支計劃入選者45人。 立德樹人成績斐然。現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6972人,碩士研究生9700人,博士研究生1213人,博士后在站275人,留學生578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9個。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8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6門。近五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是全國唯一同時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的師范大學。2017年作為5所高校之一在全國思政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2019年獲評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 科研創新基礎扎實。擁有“綠色光電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時代**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國家級科研平臺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05個。成立“華南師范大學(清遠)科技創新研究院”和“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擁有一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核心競爭技術的項目和產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整體實力以及重點項目和優秀青年基金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師范高校前三,近三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數居全國高校前20名。先后三屆獲得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擁有殷墟甲骨文、戰國出土文獻、商周金文等絕學成果。 教師教育優勢突出。師范生覆蓋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全領域,學前、小學、中學全學段,本碩博全層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和比例均居全國重點師范大學前列,培養質量在全國師范院校中名列前茅。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國培計劃”教師遠程培訓機構、教育部“國培計劃”海外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廣東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廣東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華南師范大學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執行辦公室均落戶我校。教育服務范圍輻射全國,“國培計劃”培訓教師數穩居全國高校前三甲,率先持續開展中美、中英、中芬等中小學校長雙向交流培訓。服務廣東教育綜合改革,牽頭推進“華南師大-普通中小學”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共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優質附校資源輻射省內17個地級市。是最早在香港澳門合作辦學的內地高校,被譽為澳門師資三大力量之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攜手港澳成立灣區教師聯合會,組建“粵港澳大灣區STEM教育聯盟”,引領灣區教師教育改革發展。 對外合作日益拓展。與37個國家和地區的19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金融學本科畢業生升研率和被世界一流大學碩士錄取率屢創新高。成立國際聯合學院,與廣東省教育廳、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區人民政府簽署四方協議共同打造國際合作示范區。加入LHCb、BESIII實驗國際合作組,與香港大學合作共建“粵港量子物質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4個省部級高端智庫平臺。“一帶一路”學術交流機制常態化,舉辦多屆東南亞論壇。與柬埔寨發展資源研究院合作申報的瀾滄湄公河合作專項基金獲批通過。在柬埔寨、緬甸和印尼設立了3個海外研究基地。設立馬來西亞研究生教學點。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學院,其中2所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及其教學點總數達32個。 立足新發展階段,學校將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教師教育出特色、學科水平上臺階”辦學思路,積極打造人才隊伍高地和科研創新高地,深入實施國際化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大力推進內涵發展,加快“教師教育優勢突出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 更新時間:2021-06-12 0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