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廣州東華職業學院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山西省份2021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13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5341名;
2、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山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13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8302名;
3、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18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名;
4、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16500元/年)專業在河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2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84210名;
5、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19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66868名;
6、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21969名;
7、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廣東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12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76419名;
8、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廣西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6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03544名;
9、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語種:不限)專業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1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07685名;
10、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在新疆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2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493名;
二、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山西 | 文科 | - | 134 | 65341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131 | 78302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山西 | 文科 | - | 132 | 85913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141 | 102943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6500元/年) | 2021 | 安徽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68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6800元/年) | 2022 | 安徽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江西 | 文科 | - | 219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188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2 | 江西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165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327 | 384210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14800元/年)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150 | 284351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202 | 108663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湖南 | 文科 | - | 414 | 89697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199 | 266868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280 | 321969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146 | 256209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123 | 376419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廣東 | 文科 | - | - | 269294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 | 314491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住宿費:2000~3200元/學年,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住宿費:2000~3200元/學年,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理工類,3年,16500元/年)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廣西 | 文科 | - | 266 | 103544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理工類,3年,16800元/年)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文史類,3年,16800元/年) | 2022 | 廣西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214 | 207685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367 | 100401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20 | 云南 | 文科 | - | 238 | 126014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云南 | 文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語種不限) | 2022 | 寧夏 | 理科 | - | - | - |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會計專業 | 2019 | 新疆 | 文科 | - | 225 | 27493 |
三、廣州東華職業學院介紹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創辦于2011年2月,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國家教育部備案、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和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學校坐落于廣州市白云區帽峰山風景區東側,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校園占地面積758畝,基礎設施完備,是讀書治學、修心養性的圣地。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大城市的區位優勢,立足廣州、面向灣區、服務都市產業及社會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以真.實求知,以善.美修行”校訓,注重職業道德養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致力打造“省內優質,國內知名”的綜合性職業院校。 學校下設信息工程學院、建筑藝術傳媒學院、管理學院、財經學院、智能機電學院、醫藥健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公共理論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和1個思政課教學部,并成立了廣州智能建筑產業學院、應急管理技術學院等一批特色產業學院;學校擁有一支由教授、博士等組成的“雙師型”專任教學團隊,以及一批行業企業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學校開設軟件技術、智能控制技術、電子商務、大數據與會計、建筑室內設計、工程造價、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護理等社會緊缺及新興專業40多個,在校生1萬余人。 學校先后與南方航空集團、美的集團、京東集團、廣州地鐵集團、廣電城市服務集團、中科雅圖、棒谷科技、東莞力合雙清創新基地和肇慶高新區社保局等合作共建了200多家校外實習基地;創設了新聞社、醒獅社、書法協會等45個學生社團,營造健康、豐富的校園文化,累計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2萬人,先后獲得“廣東省當代優秀民辦高校”、 廣東省第十屆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男子丙組冠軍”;會計專業榮獲 “2017- 2018年度廣東省院校特色專業”等。 學校堅持打造屬于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的指導下,在廣東省應急產業協會、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構建應急救援體系平臺、組建專家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政產學研精密結合、主動服務社會等措施,我校致力打造應急救援人才培養的“東華范人”,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合格的應急救援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