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專業排名,2017年廣東海洋大學招生重點優勢專業目錄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2001年12月,湛江氣象學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學。2005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創建時間 | 學校類型 | 學科類型 | 隸屬單位 |
1935年 | 公立 | 農林 | 廣東省人民政府 |
那么廣東海洋大學的優勢專業都有哪些,下面大風車網[www.kuaipei123.cn]小編就給出廣東海洋大學最好專業排行榜:
水產養殖學專業
共有239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水產養殖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7[滿分5.0]。下面是水產養殖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水產類 | ¥4909 薪酬超過8%的專業 | 上海市 10%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58%-女42% |
專業介紹: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
就業方向:水產養殖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到有關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漁業行政機關、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政監督管理站、動物檢驗檢疫部門、名優特水產品良種場、養殖場、飼料加工廠、水產品加工廠、水產公司、休閑漁業基地等行政、事業和企業單位從事技術推廣、應用以及生產經營、銷售、管理等工作。
航海技術專業
共有235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航海技術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6[滿分5.0]。下面是航海技術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交通運輸類 | ¥7946 薪酬超過84%的專業 | 上海市 24%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97%-女3%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船舶駕駛、船舶運輸管理等方面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海洋船舶駕駛和營運管理工作,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標準要求的高級航海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航海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海事管理部門、船舶管理部門、航海業務部門、航運企業、港口、碼頭、航道管理部門、集裝箱業務部門、國際航海業務通信部門、船廠、國際勞務輸出、海關公安及邊防單位等。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共有210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5[滿分5.0]。下面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海洋工程類 | ¥7841 薪酬超過82%的專業 | 上海市 25%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89%-女11%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就業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畢業后可簽約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船廠、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制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輪機工程專業
共有188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輪機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5[滿分5.0]。下面是輪機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交通運輸類 | ¥7429 薪酬超過74%的專業 | 上海市 24%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98%-女2%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原理和輪機系統等方面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操縱、維修和船舶監造工作,并基本具備同類船舶工管輪任職資格的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輪機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操縱、維修和船舶監造工作。輪機工程專業就業崗位如營銷經理、輪機工程師、銷售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汽機工程師、項目經理、船舶監造師、熱能工程師、電氣工程師、技術工程師、船舶工程師、輪機設計工程師等。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共有134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3[滿分5.0]。下面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力機械)的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和安裝、開發、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利機械)和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研究、開發、營銷等方面工作。
經濟學專業
共有104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經濟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2[滿分5.0]。下面是經濟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經濟學類 | ¥6352 薪酬超過40%的專業 | 北京市 13%在北京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41%-女59% |
專業介紹: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于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并應用于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就業方向:經濟學畢業生就業面非常廣,適合在政府機構、金融機構、高等學校、大中型企業,從事政策分析、教學研究、經濟管理、營銷等工作,也適合自主創業。如果具有相關的專業資格認證,則就業層次相對較高。另外,名校經濟學專業有較高的升研率和出國深造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共有97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3[滿分5.0]。下面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經濟與貿易類 | ¥5923 薪酬超過28%的專業 | 上海市 13%在上海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37%-女63% |
專業介紹: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
就業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政府對外貿易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外貿管理工作,到外貿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業務及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到國家機關、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商業部門、涉外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工商貿易公司或企業從事貿易經濟、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共有90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6[滿分5.0]。下面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機械類 | ¥6355 薪酬超過41%的專業 | 上海市 12%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90%-女10%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可以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
法學專業
共有90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法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0[滿分5.0]。下面是法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法學類 | ¥5660 薪酬超過21%的專業 | 北京市 15%在北京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40%-女60% |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鑒定、法醫等技術知識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傳統觀念認為,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會從事法官、檢察官等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家長同學比較偏愛法學專業。很多報考法學專業的同學也希望畢業后做法官、檢察官、高校教師等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其實,這種工作對同學們的院校背景或學歷水平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共有73人認為廣東海洋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5[滿分5.0]。下面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 | ¥5098 薪酬超過11%的專業 | 上海市 10%在上海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41%-女59% |
專業介紹: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中國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質的典型專業。根據國家科技局的學科分類,食品科學與工程屬一級學科,與數學、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礎學科屬同等地位。它涉及化學、物理、生物、農學、機械、環境、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
就業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從事各類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設計、新產品開發、質量檢測、經營管理等工作;食品的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工作;食品質量監督、海關、商檢、衛生防疫、進出口等部門的產品分析、檢測工作;相關的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