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沙理工大學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的分數在502至535分,位次為39085至436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02至535區間才能上長沙理工大學。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長沙理工大學
1、2022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569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029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085名;
4、2020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301名;
5、2022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94名;
6、2021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69名;
7、2020年廣西考生上長沙理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45名;
二、長沙理工大學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31 | 20569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61 | 5294 | 省政府 |
2、2021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41 | 19029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65 | 4369 | 省政府 |
3、2020年長沙理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02 | 39085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64 | 15301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35 | 4445 | 省政府 |
文科女生報哪些二本最好
1、女生可以選擇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學校總體還是很不錯的,錄取分數不算高,二本分數優勢小的女生可報考。
2、女生可以選擇安徽新華學院——原先是三本院校,在三本院校中還算不錯的。錄取分數不會很高,壓線生可參考。
3、女生可以選擇青島濱海學院——學校在民辦院校中挺不錯的,主要的是管理很嚴格。對自制力差的學生來說有點煎熬。
4、女生可以選擇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學校的硬件軟件還是很不錯,不過總的來說學校在二本院校中無功無過吧。
5、女生可以選擇黑龍江財經學院——學校的師資力量還是挺不錯的,對于想要學東西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挺好的去處。
常規志愿是什么意思
常規志愿就是本科一到二批,或者專科一批和二批第一次錄取時需要填報的志愿。常規志愿是按照志愿一,志愿二的順序檢錄,也就是說第一志愿是你最想去的,以此類推。常規志愿是相對于特殊類型招生而言的。
特殊志愿是指高考結束后,包括自主招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的學生,在高考之外參加過其他相關評定,并依據此評定參加對應學校的相關招生,在參加高考時一般就以理工類和文史類之外的其他種類學生參加。高考結束后進行相關填報。而特殊志愿就是指填報這些種類的志愿。
常規志愿怎么填報
采取即“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原則,但同時需注意把握好沖、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
在平行志愿填報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愿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則填“墊底”院校。
其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順序。
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于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當然,“沖一沖”也應當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三、長沙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 學校現有金盆嶺、云塘兩個校區,設有22個教學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40余萬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近2000人,其中正高職稱300余人,副高職稱6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40余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芙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70余人。 學校現有8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13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3個。擁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10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1門,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11個,省級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平臺53個。學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校,教育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學校,現有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中心)38個。近五年,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學生獲得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600余項,省級學科競賽和科技成果獎1800余項。 學校擁有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培養)學科6個,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 學校擁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標志性科研成果。現有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自然科學創新平臺46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1個。近五年,學校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作品等國家級項目430項;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8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項,職務發明專利1150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學院,近年來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現有來自63個國家的500余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立足新時代,學校將傳承和發揚優良辦學傳統,實施“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戰略,堅持育人為本、人才集聚、交叉創新、服務融合、文化引領,著力打造特色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創新重要源頭、文創和湖湘文化國際傳播前沿陣地,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培養“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實現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決勝建成“百強”大學,向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邁進。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