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分數在499至555分,位次為36421至628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9至555區間才能上天津中醫藥大學。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天津中醫藥大學
1、2022年廣西考生上天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130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天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421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天津中醫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313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天津中醫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82名;
二、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499 | 34130 | 市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555 | 6282 | 市政府 |
2、2021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02 | 36421 | 市政府 |
3、2020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532 | 26313 | 市政府 |
二本壓線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有哪些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辦學性質 | 最低分數線 |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外合作) | 浙江 | 民辦 | 436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6 |
陽光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7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民辦 | 438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外合作) | 天津 | 民辦 | 438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9 |
衡水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39 |
莆田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公立 | 440 |
巢湖學院(中外合作) | 安徽 | 公立 | 440 |
青海民族大學(中外合作) | 青海 | 公立 | 443 |
錦州醫科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3 |
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5 |
渤海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6 |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9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 | 海南 | 公立 | 449 |
廣州南方學院(中外合作) | 廣東 | 民辦 | 449 |
北部灣大學(中外合作) | 廣西 | 公立 | 451 |
遼寧科技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52 |
新疆農業大學(中外合作) | 新疆 | 公立 | 452 |
邯鄲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53 |
山東工商學院(中外合作) | 山東 | 公立 | 453 |
高考怎樣填報模擬志愿
1、首先家長要對當年的高考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包括可以報幾個專業怎么模擬填報等信息。
2、然后就是收集信息,可以在各個網站或者參考高考助手網志愿獲得相關知識。
3、再者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各個院校的招生計劃,做到知己知彼。
4、接著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做好定位,選好目標院校,一定要參考往年的錄取分數等信息。
5、模擬填報,可以根據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高考志愿表做一個草稿,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模擬。
6、最后就是上網根據要求,將自己選好的學校及專業進行模擬填報即可。
三、天津中醫藥大學最新介紹
學校概況 2021年05月06日 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2005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2017年,學校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藥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學校整體搬遷至靜海團泊湖畔新校區。學校已入圍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之列。學校是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唯一一所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校新校區坐落于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畔,占地2600余畝,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校園以湖水景觀為特點、中藥植被為標志、中醫藥文化為主線,建設成為中醫藥人才培養中心、中醫藥防治疾病中心、中醫藥國際教育和交流中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中醫藥文化中心,并建有天津中藥植物園、天津中醫藥博物館等。 學校現有本科生近萬人,研究生近4000人,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2000人。全校(含附院)現有在編教職工3700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為兼聘),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3人,擁有國家“*”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國家“*”教學名師、“*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有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創新團隊3個。 學校直屬附屬醫院3所,臨床醫院十余所,二級學院16所,研究院所6個。設有6個學科門類,以中醫藥為主體,醫、理、文、管、工、教育多學科協調發展,共計2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一流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市級重點建設專業19個。擁有中醫內科學和針灸推拿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天津市“十三五”重點學科,2個天津市一流學科,3個優勢特色學科群。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藥學A-,中醫學和中西醫結合B+;藥理學與毒理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前1%。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落實“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積極推進“四個回歸”,奮力開創以質量為內涵的高等教育新局面。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擁有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教育部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及試點項目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1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擁有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優勢。學校擁有完整且體系化的重大教學科研平臺30余個,包括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現代中藥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等。連續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任務。近三年新增縱向科研課題550余項,經費3.3億余元。近年來獲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省部級科技重大成就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近三年發表SCI論文1042篇,自主研發中藥新藥品種6項,并成功轉化。發揮高端平臺和智庫作用,聚焦健康中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新要求,助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和京津冀一體化建設進程,服務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 學校以中醫藥對外教育為特色。學校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發軔于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1992年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院牌以來,深耕中醫藥國際教育30年。作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單位,組織研究制定的《世界中醫學本科(CMD前)教育標準》已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正式發布,成為全球第一個中醫藥教育國際標準。主持編寫世界中醫教育核心教材,建有國際中醫遠程教育中心。學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世界中聯“一帶一路”中醫藥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天津)。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醫藥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選商務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榮獲“2019優秀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獎。學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項目唯一中醫藥院校。學校在泰國成立泰國首家中醫孔子學院,建有泰國中醫藥培訓中心,在日本成立全球首家中醫孔子課堂、針灸推拿學院神戶校等海外教育機構。學校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被列為中英兩國衛生領域的國家戰略合作之一。 學校高舉**偉大旗幟,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辦學方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秉承“進德修業,繼承創新”校訓,以“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并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為發展方針,以“做精醫學,做強藥學,做實健康相關專業,做大社會服務”為發展戰略,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