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嘉興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的分數在422至489分,位次為82082至1017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2至489區間才能上嘉興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嘉興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917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607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082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72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789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嘉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33名;
二、嘉興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嘉興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47 | 63917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535 | 10172 | 省政府 |
2、2021年嘉興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59 | 59607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527 | 10789 | 省政府 |
3、2020年嘉興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22 | 82082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89 | 12033 | 省政府 |
高考300到400分都能上哪些大學
300分到400分能考上的部分大學名單:
學校名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型 | 科目 | 分數 |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400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 民辦 | 綜合 | 文 | 400 |
遼東學院 | 公立 | 綜合 | 文 | 400 |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公立 | 理工 | 文 | 400 |
桐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公立 | 師范 | 理 | 399 |
天津市職業大學 | 公立 | 綜合 | 理 | 399 |
棗莊職業學院 | 公立 | 綜合 | 理 | 397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 民辦 | 理工 | 文 | 397 |
安慶師范大學 | 公立 | 師范 | 理 | 385 |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383 |
焦作大學 | 公立 | 綜合 | 文 | 383 |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公立 | 財經 | 文 | 383 |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 民辦 | 理工 | 文 | 383 |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 公立 | 理工 | 文 | 383 |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 民辦 | 理工 | 理 | 382 |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公立 | 師范 | 理 | 382 |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 公立 | 醫藥 | 文 | 382 |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 | 公立 | 理工 | 文 | 382 |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公立 | 理工 | 理 | 375 |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 | 民辦 | 綜合 | 理 | 375 |
填志愿滑檔了怎么辦
滑檔后可以選擇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后,各省(區、市)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余缺計劃數向社會公布,供尚未被錄取并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留在這個批次的最后一個機會。所以如果你不幸滑檔,征集志愿是很重要的補救方法。
滑檔后可以選擇復讀
鑒于第一種方法可能會去到不喜歡的專業和學校,你也可以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已經具有一定實力,再來一年的話,要調整心態,才能給自己更大的提升空間。
三、嘉興學院最新介紹
嘉興學院是200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辦學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間數易校址,相繼在寧波鄞縣、杭州建德辦學,先后隸屬于國家重工業部、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被譽為中國有色行業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 學校辦學所在地——嘉興,地處東南沿海、長三角中心腹地,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連杭州、南瀕杭州灣,區位優勢獨特,產業發達、經濟繁榮,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江南文化發源地、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 學校校園面積1660余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65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217萬余冊,電子藏書199萬余冊,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浙江省平安校園、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園。下設17個教學機構,全日制在校生15600余人,成教本專科生13000余人。擁有附屬醫院8所,其中直屬附屬醫院1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為學校校長,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原校長朱經武教授為學校名譽校長。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余人,全職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7人,有國家級特聘專家、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人才入選者、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層次人才;有省級重點創新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嘉興市重點科技創新團隊16個。 學校設有5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專業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重點(優勢、特色)專業16個,省級師范教育創新工程項目入選專業1個。擁有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平臺11個。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與美、英、澳、德、日、韓等22個國家(地區)的80多所高校開展聯培博士、本碩連讀、雙學位攻讀、交換生培養等合作,與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常州大學等90余所省內外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省級科研平臺12個,省級一流學科6個,嘉興市重點實驗室11個。《嘉興學院學報》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學報,“嘉興名人與嘉興文化”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工程”。近5年,學校教師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5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7項;獲省部級(含一級協會)科研獎勵58項,其中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核心區優勢、與有色行業聯系緊密優勢,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產業、企業發展需求,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有亞特機電學院、阿里巴巴產學研基地等30余個校企合作育人平臺,搭建有浙江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嘉興市大學科技園、嘉興學院G60科創走廊產業與創新研究院、浙江(嘉興)中外政黨研究中心、嘉興學院中國共同富裕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創新載體。學校被認定為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第一批合作院校,2項校企合作育人成果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61個校企合作項目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校創業學院入選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園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學子2次榮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學校為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高校,連續五年在浙江省教育廳普通本科高校分類評價中列同類院校第1位,2018年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黨的誕生地優勢,以大力傳承弘揚“紅船精神”為己任,建有全國首個“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嘉興學院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研究中心為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承協同創新中心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是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浙江省**理論體系研究基地、嘉興學院(全省教育系統)黨員教育基地、浙江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浙江省高校二級學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試點單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園建設首批試點單位、浙江省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研學基地(嘉興市)依托高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支持高校。學校“紅船先鋒營”文化品牌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省身文化”品牌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黨建工作在2017年省屬高校黨建工作述職評議中位列第一名。學校學子先后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質獎章”、2008-2010年連續三屆“浙江驕傲”、浙江省十佳大學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屆感動校園人物、浙江省首屆美德學子等榮譽。 當前,學校正牢記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同志“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有特色、善創新的綜合性大學”的殷切囑托,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秉承“方正為人 勤慎治學”校訓,踐行“求是求真求正”校風,勇猛精進、追求卓越,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全力以赴創建嘉興大學,建設有特色、善創新的一流應用型綜合性大學。 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