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82至210分,位次為207804至11844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82至210區間才能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7861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804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9916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446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854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526名;
二、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282 | 187861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312 | 118446 | 省政府 |
2、2021年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182 | 207804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264 | 120854 | 省政府 |
3、2020年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專科 | 237 | 189916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210 | 124526 | 省政府 |
錄取分數低的一本大學有哪些
大學名稱 | 辦學層次 |
沈陽理工大學 | 一本 |
北京師范大學- | 一本 |
上海電機學院 | 一本 |
廣西醫科大學 | 一本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一本 |
江西理工大學 | 一本 |
河北工程大學 | 一本 |
北京聯合大學 | 一本 |
河北大學 | 一本 |
遼寧科技大學 | 一本 |
華北理工大學 | 一本 |
海南醫學院 | 一本 |
安徽財經大學 | 一本 |
河北師范大學 | 一本 |
新疆醫科大學 | 一本 |
吉林財經大學 | 一本 |
湖南工業大學 | 一本 |
青島科技大學 | 一本 |
華僑大學 | 一本 |
大連民族大學 | 一本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一本 |
湖南商學院 | 一本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 一本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一本 |
二本成績在省內和去外省的優缺點
1.去外省讀大學
首先,如果只是以二本的分數到省外去,那么對比省內相近水平的大學,省外的大學錄取分數會稍微高于省內。
例如,在本省可以報往年錄取分數在490分層次的大學,那么出到省外,可能只能報480分左右到大學了。很多跨省讀大學的同學都是一學期才回一次家的。因此,跨省讀大學需要考慮你的家庭經濟狀況以及你是不是一個很戀家的人。
2.留在本省上大學
二本的分數,留在本省讀大學會比出外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回到本省就業優勢更大。在中國任何一所大學,學生來源里最大比例的肯定是本地學生。雖然很多大學都是面向全國招生的,但哪怕是清北這樣的名校,來自當地的即北京學生是最多的。
在每年的畢業生就業雙選會上,你會發現,來招聘的用人單位多數來自當地!除非,你畢業后想留在外省工作,否則回來的時候肯定是比本省的畢業生競爭力更弱一些。其中的一個因素是,外省的二本在本省比不過本省的二本。
三、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由陜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全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陜西省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其前身創建于1953年。2001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國家級重點中專陜西煤炭工業學校、省部級重點中專西安煤炭衛生學校和陜西煤炭職工大學合并組建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于陜西省煤炭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2011年劃轉陜西省教育廳管理。 學院本部位于咸陽市文林路29號,轄設臨潼醫學校區和西安培訓中心,設有煤炭與化工產業學院、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智能制造與信息工程學院、護理學院、醫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藝術教育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能鑒定站)體育教學部等10個二級院部,其中智能制造與信息工程學院是陜西省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院(系)。 學校現有在校生18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約14000人),開設專業50個(包括1個電氣自動化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骨干專業4個、國家級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1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建設專業1個、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點1個、省級一流專業6個、省級示范院校建設專業及專業群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專業4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732人,專任教師586人,高級職稱187人、中級職稱20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338人,“雙師素質”教師200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2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全國煤炭行業職教名師1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5人、全國石油化工行業教學名師2人,入選省級以上人才計劃教師14人,職教名師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近年來,學校每年引進碩士、博士研究生、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50人左右。成立了“博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注重高層次人才作用發揮。在教師培訓方面,近兩年來共投入人才工作專項經費420萬元,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各類培訓共計812人次,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近三年教師參與橫向、縱向科研項目161項,授權專利209項,公開發表論文595篇,學校表彰獎勵教科研成果947項;實現首批2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本地企業,學校教科研工作成果斐然。 教學實驗實訓基地(室)覆蓋全專業,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校內實訓基地2 個,省級校內實訓基地 3 個,校級實訓基地 12 個,咸陽市重點實驗室1個;校企聯合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數17個,校外和陜西彬長礦業集團、中煤科工集團、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冶(上海)鋼結構科技有限公司、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116個校企聯合共建校外實訓基地。課程和教學資源建設成果豐碩,現有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3個、在線開放課及資源共享課程150余門、重點課程包括教育部創新行動計劃建設項目在線開放課程2門、創新創業課程6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績提升顯著,近三年各類技能大賽中共獲得248項獎項,其中國家級獎項共15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省級一等獎21項。 學校發揮校企合作理事會作用,以人才技能培養,以技術實用能力為主線,充分利用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加強與政府、企業、醫院、學校之間的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原陜西煤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咸陽市人民政府、咸陽市科技局、白水縣人民政府等省、市地方政府機關建立校地合作關系,與陜煤集團、中陜核集團、延長礦業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與陜西省康復醫院、陜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西安航空學院等單位建立校院合作關系,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新型學徒制、產教融合基地”等項目,搭建合作平臺,校企協同育人,深化職普融通,打造特色品牌。 學校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教育國際化,與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所國外高校簽署“3+2”、“2+2”專升本合作協議,并加入中德職教聯盟、中泰職教聯盟,開設中德國際班、美國暑期帶薪實習、暑期游學等項目,組織學生赴德國、韓國等國家高校交流學習,多名學生赴海外升學,5名學生赴韓參加韓國彩妝國際時尚美妝大賽并榮獲特等獎兩項、金獎一項、銀獎兩項,百余名青年骨干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赴海外進修培訓,堅持打造國際化學校,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 學校發揮辦學特色優勢,畢業生實行“雙證書”制度,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全國信息化工程師應用水平考試、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設計創意教學等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試認證機構。學校被陜西省科技廳批準為“陜西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受咸陽市政府委托,學校牽頭成立了陜西能源化工職教集團、陜西康養職教集團、咸陽能源化工職業教育集團;學校被咸陽市人社局批準為“咸陽創業培訓定點機構”;發揮教育輻射作用,學校“模擬礦井”、“地質陳列室”被咸陽市政府設為咸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學校“生命科學館”被西安市臨潼區科技發展聯合會設為臨潼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的特色發展道路,堅持“質量立院、人才強院、特色鑄院、創新興院、依法治院”的辦學理念,堅持全日制教育、繼續教育、安全培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60多年的辦學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校園文化精神,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素質品牌和拼搏奉獻、求實創新的“太陽石”精神。2008年,學校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2015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2017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9年,被確定為全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202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先后榮獲全國煤炭工業先進單位、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陜西省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陜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陜西省“平安校園”、陜西省紅十字示范校、陜西省第三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2021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省級示范學校”、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陜西省突出貢獻單位等稱號。 (注:內容及統計數據截止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