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南昌交通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廣西考生上南昌交通學院的分數在343至400分,位次為144057至3978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3至400區間才能上南昌交通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南昌交通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南昌交通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4057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南昌交通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3441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6961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南昌交通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0183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南昌交通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781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705名;
二、南昌交通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南昌交通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43 | 144057 | 省教育廳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29 | 50183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南昌交通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76 | 113441 | 省教育廳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37 | 39781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南昌交通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85 | 106961 | 省教育廳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00 | 41705 | 省教育廳 |
有哪些低分冷門的211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唯一一個被評為211院校的大學,因此學校獲得了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資金支持。在口碑上來說,太原理工大畢業生普遍被認為專業比較扎實。在分數上來說,相比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同類高校,確實性價比很高。
石河子大學
石河子大學位于新疆石河子市,是國家 “211工程”重點大學,學,F有經濟、法、教育、文、歷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1大學科門類。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加上名氣不太大。導致石河子大學雖然是211大學,但是每年報考人數卻很少,所以錄取分數也并不高,如果有分數不是很高,但是又想去211上學,不介意地理位置的學生,可以考慮這所學校。
寧夏大學。
作為我國最冷門的211院校之一,寧夏大學的地理位置確實并不好,教學和科研資源也難以趕得上東部地區,排名比較靠后。但它畢竟是211院校,有一定的認可度,再加上考研分數線并不高,報考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211大學中分數線最低的十所大學分別是:西藏大學(521分)、安徽大學(528分)、石河子大學(530分)、貴州大學(537分)、新疆大學(541分)、青海大學(542分)、海南大學(543分)、東北林業大學(543分)、延邊大學(547分)和河北工業大學(548分)。
以上211大學中多數的地理位置都較為偏遠,報考人數不多,所以分數線并不高。不過它們雖然在211大學里不算實力非常強的大學,但和國內大多數本科高校比起來,實力還是不錯的。
學院和大學該怎么選
可能很多學生在報考的時候,都會想選擇大學,但是綜合性大學里的所有專業未必適合你,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填了服從調劑,結果到學校報道的時候卻發現被調劑的專業是非常不適合自己,這時候只能退學,或者是硬著頭皮讀下去。
如果是同樣的分數,可能就會在“學院”,讀一個非常好的專業,這樣一來,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的順利,接收知識更快,因此,學生們在面臨大學或學院的選擇的時候,應該結合自身情況考慮。
只要學生們好好學習,無論是大學還是學業,都可以給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筆者認為,學生們只需要好好學習本專業。將來在就業時,也很容易找到順心的工作。
總而言之,國內大學和學院的差別只是體現在校園面積、師資力量、以及生源上面。這并不妨礙學生們在大學期間完善自我,提升個人能力,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獲。
三、南昌交通學院最新介紹
南昌交通學院(原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成立于2001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學校以本科學歷教育為主,適當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并與華東交通大學在建筑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會計、翻譯五個專業聯合開展碩士研究生培養。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轉設更名為南昌交通學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轉設的高校之一。 辦學條件:學校南昌黃家湖校區和靖安墨軒湖校區,占地1800余畝。配備有大型電子閱覽室、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計算機中心,以及物理、機械、汽車、檢測、力學、建筑、電工、電子、通信、單片機、網絡、3D打印、物流、攝影、演播等178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建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78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814.04萬元,圖書館收藏紙質圖書123.71萬余冊,電子文獻122萬余冊。 學科專業:學,F有交通運輸學院、土木建筑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商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文法學院、體育學院以及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基礎學科部等九院一部。目前開設了41個本科專業(2021年新增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涵蓋工、理、管、經、法、文、藝、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其中,工學及管理學類專業有30個,占全部專業的73.1%,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管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并且在交通工程類專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四年,學校共有25個專業參與全省專業綜合評價,其中5個排名第一,9個排名第二,總體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3個專業被列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數控機床與編程》《中級財務會計學》3門課程為省級精品課,《高等數學》為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教育教學:根據應用技術型人才“實踐性、技術性、應用性”的特點,學校加大教育投入,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各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比重達40%左右。學校還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先后與大唐移動、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測繪院、南昌鐵路局、江西運通汽車、中鐵二十四局等幾十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開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合作辦學,校企合作專業覆蓋率達100%,進一步健全了“寬基礎、強能力、重應用、善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學校依托鐵路系統單位、校企合作單位和江西省浙江總商會的豐富企業資源(在贛企業6萬多家,上規模企業1萬多家,億元企業1千多家),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位于江西省同類高校前列。畢業生考研(含出國留學)、參軍入伍、錄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央企國企、上市大型企業等人數逐年增加。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屢創新高,三年來共獲國家級獎項327項,省級獎項526項。 科研創新: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組建了“能源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信息與控制技術研究所”“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水平教研機構,積極開展“產學研用”探索,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升。三年來,學校獲批省級科研立項八十余項,簽訂橫向課題14項;發表高質量論文64篇,其中SCI/EI論文16篇,北大中文核心論文44篇;自編教材35部;專利授權120項,目前1項科技成果獲獎正在轉化培育;移動通信實驗室、5G無線網絡優化重點實驗室獲批南昌市重點實驗室,節能與結構實驗室獲批贛江新區重點實驗室,微納米功能材料團隊獲批贛江新區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校企合作已略顯成效,與23家企業就“教育、科技、服務”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 師資隊伍:目前,師資力量充足,生師比為17.60:1。專任教師中副高及以上職稱占比31.64%;研究生學歷占比55.8%;雙師型教師占比30%。 開放辦學:學校于2017年成立了國際交流中心,歷經機構變更,現為國際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積極秉承“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先后與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西班牙、德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多所大學達成合作協議,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每年組織出國留學宣講會,迄今為止已有數百名學生出國深造。2020年學校獲批來華留學生招收與培養資質。 黨建思政: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黨的建設全方位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徹教育事業,切實以“服務學生成才、服務教師成長、服務學校發展”,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保證政治方向、領導思政建設、引領校園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動學院發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黨建成果。論文《重大疫情促進大學生自立行為發展的方式研究》榮獲2020年度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征集活動一等獎;《獨立學院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研究與實踐》榮獲首屆全國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獎;《學生黨建中心》獲全省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實踐創新成果一等獎;《學生入黨公開答辯機制》獲江西省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成果三等獎;獲評江西省高校標準化黨員活動室一個;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一個。 社會聲譽:學校嚴格規范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凝練辦學特色、開拓辦學思路,辦學水平日益提高,社會影響力逐年增強,轉設前位于全國獨立學院前列,省內獨立學院第一方陣,先后獲得“全國先進民間組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教育總評榜綜合實力獨立學院20強”“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學校”等5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轉設后,又榮登“2021年中國民辦大學百強榜”第八名。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新的發展階段,順應新的發展趨勢,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彰顯交通特色,為建設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社會貢獻突出的國內高水平一流應用型大學不懈奮斗! (2021年0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