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分數在378至510分,位次為113342至2077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78至510區間才能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3342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6258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8232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550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631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74名;
二、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78 | 113342 | 省教育廳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489 | 33550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399 | 96258 | 省教育廳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18 | 22631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24 | 88232 | 省教育廳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10 | 20774 | 省教育廳 |
被錄取后還可以復讀嗎
被大學錄取之后是可以回學校復讀的,具體建議如下:
1、如果已經準備復讀了,一般情況下建議不要填報高考志愿,以便將錄取機會留給其他想上學的同學,這是一種美德。
2、如果已填報了某所大學,而且高考錄取通知書已經來了,又不想去就讀,這是可以的,對來年復讀報考基本沒有影響。
3、如果填報高考志愿后,沒有按時去就讀,對來年的影響是:如果復讀后明年填報高考志愿“A大學某專業”,假設該專業只招收1名同學,假如和另外一名同學高考分數相同,而他是應屆生,則會優先錄取他,因為上一年高考被錄取沒有去就讀,有記錄在案,假如比另外一名同學高1分,還是會錄取的,高考錄取按照分數高低來的。
4、正常情況下,同一分數,報考某大學某專業撞到的幾率還是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剛過線能上本科院校嗎
剛過本科線能上本科,具體操作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在首輪志愿填報時,選擇那些近幾年每年都錄取到征集志愿環節的院校,并且服從各院校的專業調劑。當然,往年征集人數越多的院校,報它錄取的概率就越大。
剛上本科線的考生,也不見得非走本科不可,不少專科院校的特色專業就業前景比很多本科院校都好。走本科好還是走專科好,答案因人而異,不同的考生應該有不同的選擇。有的考生走本科也許更有利于今后的發展,有的考生走專科可能更適合自己。
三、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最新介紹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創辦于2003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集美大學與福建集美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獨立學院。 學院地處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福建廈門集美。學院堅持*辦學方向,弘揚嘉庚精神,秉承“誠毅”校訓,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特長明顯,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設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質量高、社會信譽好的應用型高等學校。 學院以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為主體,現有在校生近15000人,設置11個教學系(院)、3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八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納入國家計劃。學生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并獲得規定學分,符合畢業要求的,獲頒教育部承認學歷并經電子注冊的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 學院堅持“控制總量、提升層次、優化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理念,形成一支以自有師資和集美大學選派教師為主,以外聘教師為輔的高素質專任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近800人,自有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占47%,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91.3%,雙師雙能型教師占61%。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國家師德先進個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4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4人。 學院堅持“以本為本”,以建設應用型本科,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區域產業結構,組建互聯網+、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現代航運、文化產業、自貿區商務六大專業集群,進一步凸顯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現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1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特色專業3個、服務產業特色專業3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6個、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精品課程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精品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3門、線下一流本科課程3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本科優秀特色教材1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項等。獲評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學試點項目”院校。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數學建模、機器人、電子設計、智能車、電子商務“三創”賽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近900項。隨著辦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院的社會影響力也日益上升。學院在中國科教評價網《2021-2022年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排名第8位;在《聚志愿2020年獨立學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其中新生質量排名第25位);在《2015-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和排行榜單》中,居全國普通高校榜單前200名、連續兩年蟬聯民辦和獨立學院榜單第2名、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榜單第6名。 學院以團隊為依托,積極推進產學研復式融合,多渠道、多舉措搭建科研平臺。現有各級各類科研立項400多項,多次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美國《國際模糊數學》雜志集美大學審稿中心(亞洲唯一一個)、廈門市“陳水利勞模創新工作室”、集美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所等科研平臺設立在我院。 學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和對外交流合作,構建多維度、多元化開放辦學模式。與中軟國際等大中型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二級學院、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實驗室,設立獎學獎助金等,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推進教學與生產、專業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現有教育部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立項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7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企業支持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9項,與20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建學生就業實習基地。與英、美、臺灣等10多所境外高校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微留學和短期研修項目。 學院努力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校園占地面積550多畝,校園建筑特色鮮明,2009年,學院校區和集美大學新校區榮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學院還擁有先進、齊全的教學、實驗設施,擁有高標準實驗室、游泳館、體育館、影劇院、圖書館、琴房等,其中兩項硬件開創全國高校第一:擁有全國首臺360度視景航海船舶操縱模擬器,擁有國內首家采用射頻識別(RFID)館藏管理系統的智能化圖書館。 “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的辦學理念成為激勵一代代誠毅師生嚴謹治學、誠信做人的精神源泉,也是推動學院向應用型大學不斷探索與創新的不竭動力。隨著教育改革創新不斷引向深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藍圖正逐步展開。風好正是揚帆時,學院將以創建“一流誠毅”,在培養具有“誠毅”品格特質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征程上繼續闊步前進! (以上數據截至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