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的分數在316至391分,位次為179480至7916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16至391區間才能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187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1549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9480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169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822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927名;
二、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316 | 168187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413 | 79169 | 省政府 |
2、2021年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316 | 171549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412 | 83822 | 省政府 |
3、2020年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326 | 179480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專科 | 391 | 97927 | 省政府 |
女生文科350分能上哪些?茖W校
學校名稱 | 招生地址 | 文理科 | 錄取批次 | 平均分 |
威海職業學院 | 山西 | 文科 | ? | 345分 |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 | 陜西 | 文科 | ? | 345分 |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 貴州 | 文科 | ? | 345分 |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浙江 | 文科 | ? | 345分 |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湖北 | 文科 | 專科 | 346分 |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 湖北 | 文科 | 專科 | 346分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 | 文科 | 專科 | 347分 |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 云南 | 文科 | ? | 347分 |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 廣西 | 文科 | 專科 | 347分 |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河北 | 文科 | 專科 | 347分 |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河北 | 文科 | ? | 347分 |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黑龍江 | 文科 | ? | 348分 |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48分 |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 | 文科 | ? | 348分 |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 | 文科 | ? | 348分 |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 廣東 | 文科 | 專科 | 349分 |
大連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 新疆 | 文科 | ? | 350分 |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內蒙古 | 文科 | ? | 350分 |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云南 | 文科 | ? | 350分 |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湖南 | 文科 | ? | 350分 |
西安電力高等?茖W校 | 青海 | 文科 | ? | 350分 |
焦作大學 | 河北 | 文科 | ? | 351分 |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352分 |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 | 文科 | 專科 | 352分 |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352分 |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 河北 | 文科 | ? | 352分 |
海南網站職業技術學院 | 貴州 | 文科 | ? | 354分 |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 | 云南 | 文科 | ? | 354分 |
三亞理工職業學院 | 湖南 | 文科 | 專科 | 354分 |
哪些公辦二本分數低適合報
學校名稱 | 2022最低分 | 批次 |
嶺南師范學院 | 464 | 二本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458 | 二本 |
哈爾濱金融學院 | 457 | 二本 |
荊楚理工學院 | 455 | 二本 |
長春工程學院 | 454 | 二本 |
四川旅游學院 | 450 | 二本 |
桂林旅游學院 | 448 | 二本 |
濰坊醫學院 | 447 | 二本 |
贛南師范學院 | 445 | 二本 |
湖南文理學院 | 445 | 二本 |
長春大學 | 414 | 二本 |
吉林建筑大學 | 410 | 二本 |
贛南醫學院 | 410 | 二本 |
吉林化工學院 | 407 | 二本 |
沈陽理工大學 | 406 | 二本 |
贛南師范大學 | 406 | 二本 |
紅河學院 | 406 | 二本 |
福建商學院 | 406 | 二本 |
文山學院 | 406 | 二本 |
梧州學院 | 405 | 二本 |
三、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廳舉辦的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浙江水電技工學校和1984年成立的浙江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2007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建立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建校以來,學校秉承“厚德 篤學 修能”的校訓,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開放活校、文化樹校”的辦學方針,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建成了全國水利職業教育示范院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是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浙江省“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浙江省文明校園,為水利建設事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坐落于美麗的錢塘江畔、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杭州,由校本部和大江東校區組成,總占地面積975.31畝,擁有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教學樓、實訓樓、行政樓、圖書館、體育館等教學生活用房,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123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120萬余冊。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10000余人,教職工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326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84.35%,雙師素質教師比例85.28%。學校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浙江。ㄋ浚﹥炐憬處、職教名師、專業帶頭人18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水利“325拔尖人才工程”等省市級人才50余名。 學校立足浙江,依托水利行業,以大土木類專業為主體,以水利水電、建筑藝術類專業為特色,相關專業協調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現有水利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經濟與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基礎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基礎教學部合署辦公)、繼續教育學院(浙江省水利水電干部學校)等8個教學單位,開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發電廠及電力系統、環境藝術設計、金融科技應用等24個專業。學校不斷深化內涵建設,按照國家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落實各項辦學舉措,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現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2個,全國高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2個,浙江省高職高水平專業群2個,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優勢、特色建設專業項目10個,全國優質水利專業、骨干專業、示范專業及全國水利職業教育示范院校重點建設專業11個。建有國家及省級精品課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32門,國家規劃教材、水利行業規劃教材、省部級重點教材、優秀教材、新形態教材等53種,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項。 學校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有21個校內實訓基地、358個聯系緊密的校外實習基地,與南潯區政府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基地;作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設有現代學徒制學院“大禹學院”,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為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設有無人機駕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7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級點,32個證書參與試點;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水利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為行業培訓考證提供服務。學校具備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與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中國臺灣地區等的10余所國(境)外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與美國圣馬丁大學開展水利工程專業合作辦學,與美國貝茨學院開展機電一體化專業合作辦學;作為國際小水電聯合會會員單位,積極服務“一帶一路”,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電技術類專業培訓。學校于2008年獲“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2011年被評為全國水利職業教育先進集體,被省人社廳認定為浙江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2017年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水利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不斷深化文明校園建設,“揚偉人精神、樹厚德之人”的“偉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傳治水文化”的“治水文化”兩大核心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涵養校園文化精神,引領學院和諧發展。展望未來,學校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搶抓機遇、開拓創新,推進各項事業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