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16至254分,位次為211869至12143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16至254區間才能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6289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452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1869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436名;
5、2020年貴州考生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969名;
二、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226 | 206289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專科 | 254 | 121436 | 省政府 |
2、2021年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216 | 207452 | 省政府 |
3、2020年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229 | 211869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專科 | 254 | 132969 | 省政府 |
高考退檔后需要注意什么
1、充分了解招生院校招生條件
所報高校招辦及時咨詢溝通。了解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熟悉是否有體檢要求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2、把握平行志愿填報梯度
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3、服從調劑,冷熱門專業搭配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平行志愿第一志愿怎么填報
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填報沖一沖的院校是可以的,風險就是可能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而不服從調劑就面臨退檔;因此不太適合目前考生填報了。而第一志愿直接就填報保底志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除非是那些接近分數線的考生,穩和保根本就沒什么區別的那種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填報保的志愿。
但這樣的前提條件是要建立在自己的分數是足夠可以去進行這樣的沖刺,如果自己的成績沒有達到一個歷年分數線上面,那大家去選擇搏一搏的話,那只能是名落孫山。
所以在這里是比較建議大家在平行志愿填報前仔細去參考一下所要報考學校的歷年分數線,對比一下自己的一分一檔線,并進行一個專業的數據分析,并且給學校招生辦打電話進行確認分數線的情況,在做好相應的措施后,并且相信自己的分數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情況下,是可以冒險而為之的。
三、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4年4月,孕育于“國家*”,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舉辦,委托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是中山市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也是全國131所、廣東省10所之一、中山市唯一一所集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和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于一身的中國高職“大滿貫”學校。學校始終堅持“立足園區、服務中山、面向大灣區”的辦學定位,秉承“立德、明志、精業、惟新”的校訓,堅持“高、新、特、精”的辦學理念,堅持“院園融合”的辦學特色,構建了高職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是全國不多的、沒有“圍墻”的“園區大學”,也是省內唯一以“園區模式”辦學的高職院校。 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9300多人,教職員工434人,其中博士34人,碩士296人, 高級職稱1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廣東省高職教育專業領軍人才8人、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6人、廣東省技術能手4人、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5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 ——辦學條件優越 學校位于珠江西岸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腹地,被九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七大產業集群、3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多個省級以上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天然簇擁,學校堅持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將整個園區作為人才培養的實施空間,將學院“院園融合”的觸角逐步延伸到中山新興產業帶。校企聯合共建產教深度融合的生產性實訓校區,構建了“政、校、企、行”多方聯動辦學機制。 ——教學成果顯著 學校對接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藥、高端裝備智造等新興主導產業集群組建了6個專業群23個專業,擁有國家重點專業4個、骨干專業4個、中央財政支持發展專業2個、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15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6個、廣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7個、廣東省重點專業1個、廣東省品牌專業8個、高職本科協同育人試點專業15個、中高職銜接招生培養改革試點專業10個、廣東省高職教育專業教學標準1個。主持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14門,擁有廣東省精品開放課程17門。擁有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1個、省級專業實訓基地7個、省級公共實訓中心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7個。擁有部省市共建“華南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實驗基地”。榮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廣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 ——人才培養成效突出 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學生近3萬人。學校歷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高達99.37%,高于本省高職院校平均就業率。70%以上的畢業生在大灣區就業,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學生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獲獎數量與質量節節攀升。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00多項、省部級獎項300余項。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創建校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立火炬眾創中心,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引導學生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學校畢業生中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創業精英。 ——辦學成績斐然 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辦學方向,牢牢把握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脈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專業(群)建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能力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先后成為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全國200所、廣東省11所之一、中山市唯一),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國200所、廣東省14所之一),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全國197所、廣東省14所之一、中山市唯一)。成功獲批為國家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探索試點單位、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廣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廣東省成人教育先進集體、廣東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首批自主招生院校、中國包裝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中德職教聯盟副會長單位。學校的社會認可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