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洛陽師范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22至520分,位次為73267至1683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2至520區間才能上洛陽師范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洛陽師范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999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087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267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860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33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洛陽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80名;
二、洛陽師范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洛陽師范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22 | 70999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22 | 17860 | 省政府 |
2、2021年洛陽師范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25 | 72087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33 | 16833 | 省政府 |
3、2020年洛陽師范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41 | 73267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20 | 16880 | 省政府 |
專科能填多少個志愿
一般情況下,高職專科志愿都是可以填報6個平行的學校志愿,每個學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但各省份數量不同。
1、專科填報志愿有一個第一志愿,五個第二志愿。每個學校可以報5個或6個專業。填報志愿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愿,表達自己向往何種院校、喜歡的專業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報的志愿為其錄取的基本依據,從眾多的報考者中擇優選拔合格的新生。
2、要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
有哪些公辦二本醫科大學吃香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類型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醫科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科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貴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56 | 湖北醫藥學院 | 醫科 |
256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醫科 |
273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73 | 海南醫學院 | 醫科 |
281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93 | 錦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93 | 徐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301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01 | 遵義醫科大學 | 醫科 |
319 | 西南醫科大學 | 醫科 |
323 | 濰坊醫學院 | 醫科 |
334 | 新鄉醫學院 | 醫科 |
334 | 云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40 | 廣東醫科大學 | 醫科 |
346 | 濱州醫學院 | 醫科 |
三、洛陽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洛陽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洛陽。學校地處伊水之濱,萬安山下,東漢太學便發端于此。南望二程故里,傳頌著程門立雪、魯臺望道的佳話;西望關林和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綻放著世界文化遺產的璀璨光芒。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師范學校,歷經河南省立河洛師范學校、河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河南省立洛陽師范學校、洛陽師范專科學校、洛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諸階段,2000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為現名。2007年,學校以良好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2015年獲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資格。2018年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贏得了“有活力、有品位、有溫度、有顏值、有潛力”的“五有”高校美譽。2020年學校被列為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近年來,學校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河南省高校先進黨委、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文明單位標兵、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法學與社會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商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國土與旅游學院、電子商務學院、食品與藥品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3個學院,2個公共教研部,7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藝術學、農學等10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0000余人。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現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2個、精品課程3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1個;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6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省級課程思政項目6項、教學團隊6個、教學名師6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9個、高等學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7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培養基地5個;獲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33項、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獎21項、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優秀論文2篇。開創小學全科教師招生培養的“洛陽模式”,在全省推廣;連續九年獲得河南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三年來,學生在亞運會、全運會、全國大運會中共獲得7枚金牌,在“挑戰杯”、數學建模、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400余項,省級獎勵1400余項。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6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80余人。教師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等各類優秀人才稱號200余人次。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積極實施“學科引領”戰略和應用科研攻堅工程。自2017年以來,連續入選ESI數據庫排行榜,化學學科ESI排名持續保持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旅游管理學科獲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現有省級重點學科8個。獲批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創新聯盟、中原經濟區智慧旅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導向多孔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務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40余個。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立項數量連續多年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60余項;出版著作190余部;發表高水平論文1400余篇,獲國家專利340余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42項。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與白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美國阿克倫大學、愛爾蘭卡羅理工學院、馬來西亞城市大學、波蘭比亞韋斯托克大學、吉爾吉斯國立民族大學等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海外辦學、本科生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生交流互換、教師訪學進修、科學聯合研究等多形式、寬領域的合作,簽署對外合作交流協議30余項。2005年學校加入了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 學校占地2850畝,建筑面積近74.5萬㎡。固定資產總值約14.8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達256余萬冊,數字資源量1100余萬冊,中外文期刊5300余種,中外文數據庫28個,各類型特藏文獻27000余冊(件)。學校建有“萬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校園網絡,是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學校。 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突出特色發展和內涵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質量提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融入區域和服務地方為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校,提升綜合實力,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至2021年3月) 校訓:敬業奉獻、為人師表 洛陽師范學院是具有良好辦學傳統的高校,是教師的搖籃。我們的校訓是:“敬業奉獻,為人師表”。校訓是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引導事業的方向。“敬業”,從業忠誠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對教育事業的神圣感和責任心。“奉獻”,無私無我,熱愛教育對象,是師德的核心。“為人師表”,言教身教并舉,經師人師同求,是訓練學生的規矩,培養學生的目標。 校風:厚德博學、勵志篤行 “厚德”語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博學”、“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禮記·學記》“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厚德博學而無往不利,勵志篤行乃世之風范。厚德方以勵志,勵志才能篤行,師生之道由此突顯,“傳道授業解惑”由此張揚也。歸結起來,“厚德博學、勵志篤行”即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長、成才,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踐履所學,向著既定的目標和事業奮進不已。 教風:德以修己、教以育人 教育者的勝人之處在于以德化人,以至德求至善。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求德為根本;同時要能夠充分運用自己博大精深的學識、精心組織的教學設計和精湛優雅的教學手段、方法施之于教學過程。以之教人,則無人不成才。 學風:勤學善思、知信達賢 勤學善思是學習的理想境界,勤學以樂學為根基,以學習為樂,讓勤奮學習內化為自己靈魂深處的自覺追求,同時要善于思考,讓勤學與善思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達到“知信達賢”的人生理想境界,使所學真正能夠致用,成為民族發展進步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