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96至296分,位次為181098至18109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96至296區間才能上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1098名;
二、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296 | 181098 | 省政府 |
文科公辦二本多少分能考上
每所院校在每個省份的錄取分數線各不相同,所以公辦二本大學多少可以考上的問題并沒有唯一的答案。
從2022年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高校最低分數線可以發現,基本上只要成績壓二本批次線就能讀公辦二本大學,只不過可選的學校比較少,能讀的專業一般也是高收費的。如果想讀公辦二本大學的普通專業,文科成績至少要比二本線高出20分左右,理科至少高出10分左右。
分數線低的公辦本科大學名單
序號 | 學校名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型 | 科目 | 批次 | 2022分數 |
1 | 河北中醫學院 | 公辦 | 醫藥 | 理 | 二本 | 435 |
2 | 廊坊師范學院 | 公辦 | 師范 | 理 | 二本 | 435 |
3 |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 公辦 | 師范 | 理 | 二本 | 436 |
4 | 湖北醫藥學院 | 公辦 | 醫藥 | 理 | 二本 | 438 |
5 | 新疆農業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農林 | 理 | 二本 | 439 |
6 | 贛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師范 | 理 | 二本 | 439 |
7 | 衡水學院(中外合作) | 公辦 | 綜合 | 理 | 二本 | 439 |
8 | 莆田學院(中外合作) | 公辦 | 綜合 | 理 | 二本 | 440 |
9 | 巢湖學院(中外合作) | 公辦 | 綜合 | 理 | 二本 | 440 |
10 | 青海民族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民族 | 理 | 二本 | 443 |
三、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陽江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學院的前身陽江師范學校創建于1916年,學院傳承了百年師范教育的優良傳統,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是關山月、許章衡、謝天賜、陳章績等藝術名家的母校,粵西地區教師隊伍中堅力量的搖籃。 學院以“崇德遠志,精藝博才”為校訓,按照“立足地方,以區域發展需要的專業為主體;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實操型人才;建設為區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辦優師范、辦強工科,突出優勢,凝聚特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培養人民滿意、社會需要、具有持續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學院目前占地面積50多萬平方米,現有中文系、外語系、數學系、財經系、機電系、信息工程系、食品與環境工程系、藝術與設計系、旅游管理系、體育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和繼續教育部等10系2部,開設專業42個,已建成省級重點專業2個、立項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并已逐步形成先進制造業技術、信息技術、現代商貿、藍色旅游、師范教育和現代農業等六大專業群。至2020年底止,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職員工620人,其中專任教師478人,高級職稱136人,雙師型教師247人。 學院的教學改革、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16至2020年獲得市廳級以上科研技術獎勵5項,省工程技術中心1個、市重點實驗室立項3個,專利授權102件,省級科研立項50多項,發表核心論文及SCI收錄論文66篇,主編專著、教材20余本。近幾年的省級教學教改課題、省級實訓基地和省級大學實踐基地等省級質量工程立項數量在同類高職院校中名列前三。 學院是廣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省中小企業培訓示范基地、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先進示范基地、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校、陽江市人才工作示范點、陽江市青年就業轉移培訓中心、陽江市扶貧就業技能培訓中心。學院還設立了8個國家級行業職業技能考試站和培訓點。 2020年,學院在全國高職院校綜合實力排行榜排名提升了147位,從2019年的613名提升至466名。當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院按照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把握新機遇,開啟新征程,不斷推進各項工作,為建設高質量發展職業院校而努力奮斗,以前瞻的眼光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著力打造強勢職業教育,以“辦強工科、辦優師范”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學院的綜合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為我市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和“雙區”建設服務培養更多的道德高尚、技能過硬的高職人才,積極做出“陽職貢獻”。 (資料更新至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