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上海體育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的分數在422至546分,位次為90090至964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2至546區間才能上上海體育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上海體育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144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131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090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410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642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上海體育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46名;
二、上海體育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上海體育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30 | 65144 | 市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47 | 10410 | 市政府 |
2、2021年上海體育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31 | 67131 | 市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58 | 9642 | 市政府 |
3、2020年上海體育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22 | 90090 | 市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46 | 9846 | 市政府 |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在每一批高考中,填寫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著名的高校。但這并不意味著第二個或第三個選擇不再重要。
2、在每年的招生中,一些高?偸侨鄙俚谝恢驹笇W生。他們需要招募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整和分數降低來完成招募計劃。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第一個志愿者的滿員率高就忽視第三個和第一個志愿者的填補。在填寫所有志愿者時,我們必須注意梯度,仔細填寫第二個和第三個志愿者。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一些高校每年都會以政策法規和志愿分數的年級差異的形式在第二和第三名志愿者中選出最佳人選。
3、專業對人的影響,往往會持續一生。因為專業選擇得恰當,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濃厚的興趣便會帶著自己在這個領域盡情地遨游,能更主動地、高效率地學習專業知識,并且充滿了樂趣,做出更大的成績,促進自己今后的長遠發展。
專業調配和定向調配什么意思
什么是定向調配
報考定向就業招生學校且愿定向的考生,應填報該校定向專業志愿或勾選該校的“定向調配”欄。錄取時,若填報定向專業志愿考生的生源不足,學校可調配錄取勾選了“定向調配”欄的考生到定向專業。
各批次只在第一志愿中設置定向志愿(平行志愿為A志愿)。報考定向就業招生學校且愿定向的考生,應填報該校定向專業志愿或選擇該校的“定向調配”欄。錄取時,若填報定向專業志愿生源不足,學?烧{配錄取選擇了“定向調配”欄的考生到定向專業。國家專項計劃、省屬院校定向培養免費師范生、免費醫學定向和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志愿不受院校志愿序號和專業“定向調配”志愿的限制。
什么是專業調配
專業調配是指如果你報的那個學校沒錄取你填的志愿專業,但看好你是個人才,想留下你,如果你在專業調配打鉤就可以把你分配到其他專業,不打鉤就可能錄取不到你,打鉤就意味錄取的幾率大些,不打鉤可能因分數不夠而落榜,打鉤就可能調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專業調配和定向調配有什么不同
簡單來說,專業調配是在分數滿足所報院校最低要求時,優先考慮該院校其他專業;而定向調配則是分數滿足所報專業的其他院校的分數線時,優先考慮其他院校的同一專業。
(1)專業調配和定向調配如果你都勾選的話,被錄取的機會比較大。
(2)但是如果都勾選,意味著你會被任何一個專業錄取,畢業后也可能會被安排到定向單位(一般條件相對艱苦一些)工作。你心理要提前有準備。
三、上海體育學院最新介紹
上海體育學院創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體育高等學校之一,2001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和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序列。學校堅持*辦學方向,著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特色型應用研究型高校辦學定位,秉持“身心一統,兼蓄競攀”的校訓,以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為己任,承載“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弘揚體育文化”的光榮使命,踐行“為了師生終身發展”的根本理念和“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著力建設競技體育人才與應用研究型體育人才培養基地、專業化教師培養基地和體育國際合作辦學示范基地。努力把學校建成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成為支撐中國體育發展和高等教育特色發展的人才庫、思想庫、智慧腦和體育文化傳播源。 學校設有楊浦、徐匯2個校區,占地面積6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超35萬平方米。上海體育學院是我國體育院校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1986年),堅持“特色與質量并重,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相互促進”的方針。在近兩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1等獎1項,二等獎2項,F共有本科專業23個;2019年12月,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康復、體育經濟與管理4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共有體育學、心理學、醫學技術、新聞傳播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體育、旅游管理、新聞與傳播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體育學下屬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等所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同時自設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體育管理、體育工程學、運動康復學)。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著名學者和著名教練、裁判,包括美國國家體育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際體育組織高級官員、國家運動隊資深教練等。學校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于2017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學校近年多次榮獲國家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獎;歷年來培養了一批國際知名教練員,如施之皓、孫海平、陳忠和、王躍舫、孫荔安、沈富麟、馬良行等。 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目前已建成1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智庫和教學科研基地。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啟動建設。主動服務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研究中心、長三角體育產業協作秘書處設在我校。 近年來,學校聚焦內涵和特色發展,形成了一批獨有的標志性成果。率先建成世界唯一的專門以乒乓球為專業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國乒乓球學院,并被國際乒聯認定為最高學院級附屬培訓基地;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術歷史與文化的博物館——中國武術博物館;中國大陸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數據庫同時收錄的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SSCI“雙學科庫”前十,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率先引入國際體育組織立項建設的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乒乓球博物館;建成全國首家高校體育主題書店;率先建立體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蘊瑞學苑”。深化“體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與國際手聯和國際田聯分別共建國際手球學院和國際田聯特訓認證中心;與中國籃協、中國田協、中國羽協、中國體操協會和中國鐵人三項協會分別共建籃球學院、馬拉松學院、羽毛球學院、體操學院和鐵人三項學院。學校是“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國家中長跑青少年隊落戶我校。學校和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共建綠地申花上體女子足球隊。 上海體育學院是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學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試點院校。截止到2019年底,學校已與31個國家和地區的115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培養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名學生。學校與盧森堡大公國合作建立了中國乒乓球學院歐洲分院,與美國懷俄明大學在該國共建設立“上體-懷大海外中心”,與越南北寧體育大學合作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開展體育學博士、碩士聯合培養。 (截至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