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據顯示,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81至345分,位次為200906至9433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81至345區間才能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9613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3592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906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335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0686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731名;
二、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329 | 159613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專科 | 385 | 94335 | 省政府 |
2、2021年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296 | 183592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專科 | 354 | 110686 | 省政府 |
3、2020年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281 | 200906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345 | 119731 | 省政府 |
民辦二本和公辦二本的區別是什么
民辦二本和公辦二本的區別主要有:收費標準不同、住宿費和住宿條件不同、本科所屬的頭銜不同、找工作時畢業證的認可度不同、師資力量不同、保研考研率不同、辦學形式不同、被合并幾率不同、抗風險能力不同等等。
總之,民辦二本院校和公辦二本院校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在具體選擇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學習條件和家庭經濟條件來有所取舍,既不能認為民辦二本院校不好,也不能認為公辦二本院校都是好的。關鍵是看什么專業,學校位于什么地方,如果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好,專業也好,那么選擇民辦二本院校也是可以的。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根據專業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忌驹,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校“一網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三、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宜賓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職業院校。2002年由原宜賓農業學校、宜賓工業學校(宜賓農機校)和宜賓成人中等專業學校三所國、省重點中專合并組建,學院擁有87年的辦學實踐和歷史積淀。2006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2010年被確定為全國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之一,2017年順利通過項目驗收;2017年立項為四川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建設單位,2020年順利通過驗收。2021年1月通過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復核工作;立項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院校;立項教育部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建設單位;立項四川省“雙高”院校,獲批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學院是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院校、四川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會員單位、宜賓市職教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宜賓市高等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川南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位、川南高校聯盟理事單位。 學院占地面積829畝,教職員工783人,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3588人,留學生143人。下設馬克思主義學院、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現代農業學院、經貿管理學院、五糧液技術與食品工程學院、新材料與化工能源學院、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文創與旅游學院、建筑與環境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素質教育學院12個二級學院,1個國際學院,54個大專招生專業。 學院先后建成國家級、省級以上重點專業10個,2個國家級、2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7門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數量始終處于全省高職院校的第一梯隊。建立“雙帶頭人”專業49個,建立“雙師結構”教學團隊21個,建成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1.7億元,建有10個生產性實訓基地,199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能開展57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 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5%左右,畢業生廣泛分布在東南沿海、成渝地區和宜賓本地大型知名企業,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學院始終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引導,堅定*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院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以黨的建設為統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大力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快速提升辦學質量,按照“調遷、擴規、進位、升本”的總體思路,構建“立足宜賓、輻射西南、全國一流、國際水平”的開放發展格局,將學院建成全國一流、國際水平的現代職業大學。 (數據截至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