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出爐 工作到幾時可以退休?
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出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目前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還在制定當中,今年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并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工作到幾時可以退休?
如果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落地實施了,那么以下三個群體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1、到2022年,小于50歲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2、到2022年,小于等于55歲的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到2022年,小于等于60歲的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如果方案2022年開始實施,72年以后出生的人,一定會延遲退休(法律規定的可提前退休的情況除外)。而據了解,其中55歲退休的女干部、女白領有可能是第一批執行延遲退休的人群。
政策落實時不會一步跨太大,而是每年推遲幾個月時間,在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后再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舉個例子,原本你是60歲退休的,政策實施后可能會變成60歲零三個月,然后再過一年,會變成6年零6個月,以此類推。
為什么要延遲退休?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制定的,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嚴重,去年60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占比超過16%。
所以無論是從開發人力資源,還是保持養老、醫療基金的持續健康運行,都需要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這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
人社部:延遲退休年齡后 個人養老金待遇不會減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7年第二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有人認為延遲退休會使自己的養老金待遇降低,請問人社部是怎么看的?
對此,李忠明確表示,人社部對這個問題人社部做過深入研究。基本結論是:延遲退休并不會減少個人養老金的待遇。
李忠介紹,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養老金的待遇無非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總的計發辦法是長繳長得、多繳多得。
從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說,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個人繳存額的多少、月除數(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是多少。養老保險有關文件規定,50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90,55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75,60歲退休的月除數是139。
李忠舉例說,假如一個人50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是10萬,可以算出他每個月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數額。可以看出,月除數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小的,越推遲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數額就越會增加。
李忠表示,總體來看,延遲退休年齡對個人養老保險待遇不會有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