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東湖學院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的分數在470至498分,位次為35226至2935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0至498區間才能上武漢東湖學院。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武漢東湖學院
1、2022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221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5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015名;
3、2021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980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508名;
5、2020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2):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226名;
6、2020年海南考生上武漢東湖學院(1):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356名;
二、武漢東湖學院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東湖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96 | 33221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501 | 32015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武漢東湖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88 | 32980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99 | 30508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武漢東湖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70 | 35226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98 | 29356 | 省教育廳 |
國家公費師范生是什么意思
公費師范生是國家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培養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
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面向師范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并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
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
平行志愿填報有什么注意的
1、摸清平行志愿:退檔有風險,填報需謹慎
許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平行志愿沒有風險,事實上,平行志愿填報最主要的風險應屬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后可能會被退檔。
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征求志愿,這是平行志愿填報最大的風險。
規避平行志愿退檔風險,應避免填報專業志愿太高,盡量填寫服從調劑,否則容易退檔,還有一些不滿足學校的特殊規定,例如視力等身體條件沒達到學校標準,單科分數沒達到院校要求。
2、認真閱讀大學招生簡章:一定要認真研讀,它會告訴你每個專業的真諦
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讀招生簡章,詳細了解該校某一專業的內涵。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非常大。有些專業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差異。
3、冷靜選擇熱門專業:關注是必要的但請把目光放的更寬些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還有一個誤區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很難擠進熱門專業。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的同時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三、武漢東湖學院最新介紹
武漢東湖學院前身是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是全國最早設立的四所獨立學院之一。2011年經教育部審核批準轉設并更名為武漢東湖學院。董事長周寶生同志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企業家,在學校創辦初期就提出“辦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地理位置優越 學校坐落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江城——武漢,位于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之濱,東臨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近臨武漢市繁華核心商業區,校園周邊地鐵公交密集,交通便捷通暢。 ☆ 基礎設施完善 校園由全國著名建筑學專家何鏡堂院士領銜規劃設計建造而成,校園綠樹成蔭,山水橋亭錯落有致,環境幽靜,四季如畫,被譽為全國最美大學校園之一。校園占地面積1496畝,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建有功能齊全的教學區、行政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教師宿舍區、生態綠化區,擁有公寓式學生宿舍、一次可容納2.5萬余人上課的教學樓群、可容納4000人閱讀藏書量紙質165萬余冊電子圖書203萬余冊的圖書館、可容納5000人的體育館、面積4.9萬平方米的標準田徑運動場、占地5.1萬平方米的設施齊全的科技大樓和多學科實驗樓。學生食堂均被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藥監局評為“湖北省學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學生寢室全部安裝了空調、24小時供應熱水,省級文明寢室數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校園網絡實現全覆蓋。 ☆ 綜合實力強勁 學校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首批試點院校、湖北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學校、湖北省應用型高校聯盟發起單位。2018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學校多次代表全省同類高校參加全省教育大會、省屬高校調研座談會、省政府辦公廳召開的研究教育創新發展專題會等重要會議作典型發言。學校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連續多年位居湖北省民辦本科高校首位。學校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個中心,四個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國教育報》以“‘一體兩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搖籃——武漢東湖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紀實”為題進行專題報道。在聚志愿2021年中國民辦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武漢東湖學院連續三年穩居中國民辦本科高校綜合實力排行榜湖北省第1名。同時,學校被評為“2021中國一流民辦大學”,在推薦報考(擇校順序)項目中名列全省第1名。 ☆ 辦學定位明確 堅持*辦學方向,堅持辦學的公益屬性永遠不變。立足“地方性、應用型、重特色”的發展定位,堅持“以生為本、立德樹人、依法治校、內涵發展、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秉承“厚德、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培養以思想政治素質、科學人文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為“一體”,以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兩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黨建工作被譽為湖北省高校一面旗幟。全省、全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推進會相繼在武漢東湖學院召開并現場推介學校經驗,承辦了中組部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集中輪訓(試點)示范培訓班。學校在湖北省第23次高校黨建工作會、全省組織部長會議、教育部陳寶生部長湖北調研會、教育部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推進會、全國民辦高校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等重要會議上作交流發言或匯報。 ☆ 師資力量雄厚 學,F有專任教師980余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48.4%,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比86.5%。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教授100人、博士17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7人。學校擁有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周勤榮獲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英國物理學會中國高被引文章獎(2次)、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高偉麗榮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影響力人物提名獎,余華榮獲首屆“荊楚好老師”,張璇璇榮獲“荊楚好老師”提名獎,王維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二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2012-2019)”顯示,武漢東湖學院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蟬聯湖北省“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高校第1位。 ☆ 教學質量優良 學校設有13個教學院(部)、49個本科專業、34個?茖I,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等九大學科門類,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7萬余人。擁有省級改革試點學院1個,省級重點學科和“楚天學者”設崗學科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9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優秀基層教學組織9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及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等12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精品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16門,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2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實習實訓基地4個。獲得“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成果孵化獎”“湖北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稱號。學校教師多次榮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其中榮獲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4項(一等獎1項),位居全省民辦本科高校首位。 ☆ 合作交流密切 學校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中外合作辦學、校際聯合辦學、交換生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按照“四共”協同育人(以共建為基礎,以共育為支撐,以共管為保障,以共贏為目標),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大唐移動、東軟集團、360企業安全集團、湖北廣電、文思海輝、湖北三環、中鐵軌道、用友新道、嘉禾裝飾、仁人德賽、廣發銀行、咸寧廣播電視臺、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等企業、媒體、機關、銀行、政府建立了校校、校企、校政等合作辦學、聯合辦專業、共建實驗室、學生實習和就業合作關系,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出國留學、考研、就業等提供便利條件。與多所知名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現有48位教師獲得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11名博士生導師! ☆ 科研服務堅實 學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A類)、湖北省首批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牽頭高校。建有農業電子商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黃石市校企共建研發中心,8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19項。近三年,教師承擔縱向科研項目15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112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余篇,SCI、CSSCI收錄349篇。獲批專利910項,多項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涉農特色產業科技成果被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面向全國進行推介。多份研究報告得到中央領導和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榮獲全國政策咨詢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法學家論壇三等獎、中部崛起法治論壇三等獎等多項。 ☆ 獎助體系完整 學校構建以自強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專項獎學金以及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集體、優秀學生干部、先進團支部、優秀團干、優秀團員、三好學生、文明寢室等各類先進集體及個人評選為正向激勵,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等為主要渠道,以學生勤工助學及各類專項助學金等為重要途徑的獎助體系。完善的“獎、評、助、貸、勤、補、免、減”學生資助和評優評先政策,使學生困有所助、優有所獎。學校對品學兼優學生發放自強獎學金,對在不同領域成績突出的學生發放單項獎學金,對貧困生發放各類專項助學金,對大學生自強之星等發放大額專項獎學金,對優秀大學生退役士兵給予學費減免,對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等。同時,學校與杰出校友、共建企業及社會各界聯合設立各類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學生。每年學校有超過一半的學生獲得各級各類獎勵資助。 ☆ 文化氛圍濃厚 發揮文化育人功能,著力打造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社團文化節、“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等校園文化“四節”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身心素質。強化實踐育人,學校連續多年實踐參與率達98%,獲得國家級表彰17項、省部級表彰19項,多次榮獲團中央“優秀單位”、團省委“優秀組織單位”稱號,實踐過程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中青網等主流媒體報道百余次。開展“文明寢室”創建活動,獲評多個省級文明寢室。組織開展體育、書法、攝影等各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