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州醫科大學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的分數在612至689分,位次為8028至107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612至689區間才能上廣州醫科大學。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廣州醫科大學
1、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88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6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91名;
3、2022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化 和 生)最低分需要7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78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6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28名;
5、2021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6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81名;
6、2021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綜合(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7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12名;
7、2020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2):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6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72名;
8、2020年海南考生上廣州醫科大學(3):綜合(化 和 生)最低分需要6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7名;
二、廣州醫科大學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州醫科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31 | 6288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48 | 4591 | 省政府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714 | 1078 | 省政府 |
2、2021年廣州醫科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3 | 8028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34 | 5581 | 省政府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化 或 生 | 本科 | 700 | 1412 | 省政府 |
3、2020年廣州醫科大學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612 | 7773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645 | 4372 | 省政府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化 和 生 | 本科 | 689 | 1747 | 省政府 |
公費師范大學都有什么
目前,公費師范生院校為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具體名單為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
公費師范生之前稱為免費師范生,是面向師范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并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主要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培養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另外公費師范生是要履行相關任教責任和義務的,畢業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并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范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如果錄取后發現不合適,如需要轉到其他專業,是需要退還享受的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的。
350分報志愿的技巧
350分的考生按照“順序志愿”的投檔辦法,考生填報的第2志愿學校必須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大學,絕不能覺得自己的350分的分數比該大學上年實際錄取分數高出很多就可將該校做為第2志愿學校。因為有不少大學雖然錄取分數在批次內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錄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
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學校上年錄取的學生第1、第2志愿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詳盡的錄取統計資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錄取統計資料只是給出了各校錄取分數,并未給出分志愿順序的錄取人數,這時就要直接咨詢學校了。只有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做為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才有可能被錄取,才能“保底”。
三、廣州醫科大學最新介紹
廣州醫科大學創辦于1958年,是一所以醫學為優勢和特色,開展博士、碩士、本科多層次人才培養的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番禺、越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7.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8.65萬平方米。下設22個學院,18所附屬醫院,28個研究機構。擁有1個國家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基地、32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2個市(廳)級重點學科;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微生物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學科ESI綜合排名位居全國高校百強。學校擁有1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80個省(部)級重點專科,其中呼吸內科排名全國第一、變態反應科排名全國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國第四、小兒外科排名全國第四、小兒內科排名全國第六、精神醫學專科排名全國第七。 學校堅持“人才興校”戰略,現有教職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一批優秀教師;博士研究生導師68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279人。 學校是全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堅持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培養凸顯責任擔當和業務精湛、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開設本科招生專業21個,覆蓋醫學、理學、管理學、工學、法學5個學科門類。共有省級及以上優勢專業16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建有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7個;建有國家級、省級精品類課程100門,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8門。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6個。現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萬余人。近五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超過96%,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近五年,學校承擔了市(廳)級以上各類縱向科研課題25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余項;在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Nature Medicine》在內的世界知名雜志發表SCI論文10000余篇;1項科技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科技成果入選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廣東省本科教育國際化辦學改革試點單位,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交流關系。學校與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朱爾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學校自2010年起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學生285人,來自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25個國家。 半個多世紀的薪火相傳,學校逐漸形成了“艱苦創業、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廣醫人精神,確立了“德術兼修,醫文相融,師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科研醫療等方面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互動,并在抗擊非典、亞運醫療服務、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扎根廣州,輻射廣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積極推進“學科強校、人才興校、特色引領、創新發展”發展戰略,凝心聚力,開拓進取、銳意創新,努力把學校建成為一所位居全國獨立建制醫科院校前列的高水平醫科大學,力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2021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