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海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長春建筑學院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的分數在466至510分,位次為37636至2673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海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6至510區間才能上長春建筑學院。
一、海南考多少分能上長春建筑學院
1、2022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476名;
2、2022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419名;
3、2022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綜合(史 或 地 或 生)最低分需要4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166名;
4、2021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綜合(史 或 地 或 生)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100名;
5、2020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2):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789名;
6、2020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5):綜合(史 或 地 或 物)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156名;
7、2020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7):綜合(史 或 地 或 生)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731名;
8、2020年海南考生上長春建筑學院(8):綜合(地)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731名;
二、長春建筑學院在海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長春建筑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78 | 37476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87 | 35419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88 | 35166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488 | 35166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490 | 34718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地 | 本科 | 494 | 33719 | 省教育廳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498 | 32755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長春建筑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66 | 37636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469 | 37100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72 | 36492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地 | 本科 | 474 | 36077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90 | 32539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490 | 32539 | 省教育廳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497 | 30960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長春建筑學院在海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本科 | 467 | 35789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和 化 | 本科 | 481 | 33016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95 | 30016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97 | 29609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物 | 本科 | 499 | 29156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504 | 28033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史 或 地 或 生 | 本科 | 510 | 26731 | 省教育廳 |
2020 | 海南 | 綜合 | 地 | 本科 | 510 | 26731 | 省教育廳 |
征集志愿分數線比首次投檔低嗎
各省征集志愿錄取時,如有高校招生計劃未完成,將根據情況依次進行批次分數線上征集志愿錄取和降分征集志愿錄取。征集志愿投檔時,線上生源不足的院校,可在同批次控制分數線下20分內,對征集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檔,投滿為止。藝術、體育類專業考生文化均不降分。
事實是:征集志愿階段,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會降低,有些高校的錄取分數不降反升。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征集志愿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二是征集志愿采取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是優先投檔。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征集志愿高校錄取分數不降反升就很好理解了。
報考軍校的視力要求
1、軍校對考生雙眼視力有專門要求,報考軍隊技術類院校,也稱非指揮類院校,裸眼視力要達到4.6以上;報考軍隊指揮類院校裸眼視力要達到5.0以上。
2、每一眼裸眼遠視力低于4.9(0.8),指揮、潛艇、水面潛艇、坦克、測繪、雷達專業學員不合格。每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8(0.6)以上;或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7(0.5)以上,另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9(0.8)以上;或每一眼裸眼遠視力在4.6(0.4)以上,矯正視力每一眼在4.9(0.8)以上,技術專業學員合格。
裸眼視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錄取的專業:飛行技術、航海技術、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偵察。專科專業:海洋船舶駕駛及以上專業相同或相近專業(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3、事實上,由于專業、院校的不同,一些對身體(視力)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以下只是一個可以認為是最低的標準。所以如果您的視力比較差,就需要做手術。否則是不符合相關政策的。
三、長春建筑學院最新介紹
長春建筑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農、藝、醫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成立于2000年6月;2004年2月,經教育部確認為實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獨立學院;2011年4月,經教育部正式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2017年12月,被確定為吉林省碩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1月,獲評“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年3月,入選第三屆“中國民辦教育百強”。 學校現有奢嶺、高新兩個校區。奢嶺校區坐落在五A級風景區-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南端,風景秀美幽靜,生態環境宜人。校園占地面積83.43萬㎡,建筑面積39.20萬㎡;高新校區坐落在高新技術開發區火炬路1519號,校園占地20公頃,建筑面積18萬㎡。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852人,圖書館藏書115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387萬元。 學校設有建筑與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城建學院、電氣信息學院、交通學院、管理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公共藝術學院、健康產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思政教研部、基礎教研部、體育教研部15個教學單位。開設了43個行業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形成了土建工程類、電氣信息類、管理類、藝術類、健康類五個主干學科專業群。其中設計學為吉林省優勢特色學科B類;土木工程專業是吉林省高等學校品牌及特色專業;工程造價、環境設計專業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A類。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96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33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526人。擁有長白山技能名師2人、吉林省教學名師2人、吉林省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教育科學專家庫專家20余人。建成省級精品課4門、省級優秀課23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和省級校企合作開發立項建設課程各1門、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1個。獲得吉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三等獎4項、省級各類教學大賽獎57項。學術梯隊結構合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嶄露頭角,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學校科研工作在土木建筑、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現有1個國家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群、9個省級重點科研平臺、7個校級重點科研平臺。學校承擔省級以上項目3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300余篇,獲得專利47項,獲得吉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其他科研獎近80項,出版學術專著多部,“小微文創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獲批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該項目是繼完成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后的又一獲批國家資助項目。 學校作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試點單位,始終堅持以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吉林省教育廳批準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建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園、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客工場、1個省級大學生創業園、2個吉林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中心、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專業、2個省級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始終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其中,25%左右的畢業生進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國有企業就業;30%左右的畢業生進入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發達地區就業;45%左右的畢業生服務于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學校培養出的2.5萬名畢業生在專業素質、適應能力、實踐能力、敬業精神、創新精神等方面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干。畢業生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過、干得好的新長建品牌。 學校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努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于創造的校園風氣;不斷強化師德建設,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大力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培養,著力提升學生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積極開展具有特色品牌的校園文化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 學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突出分院辦學主體。開設了全省首家高校行政服務大廳,可同時辦理123項業務,極大方便了師生。 學校重視開放辦學,先后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新加坡、韓國、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的2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于2015年、2017年成功舉辦兩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兩岸70余所高校校長出席論壇,對促進海峽兩岸大學間交流與合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學校全面學習貫徹*新時代**思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創新為辦學宗旨,堅持學科建設為引領,以轉型發展為重點,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求提升,實施優特強發展戰略,正朝著建設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