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北科技學院簡介
華北科技學院是應急管理部直屬高校,前身是1984年煤炭工業部興建的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分院,開展干部教育培訓;1993年轉制為普通高等學校,更名為華北礦業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華北科技學院;2011年獲得工程碩士(安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
學校把服務支撐大國應急管理事業作為第一面向,堅持立足應急、面向應急、服務應急,著力打造服務應急管理事業需要的人才培養高地、科技創新高地、教育培訓高地,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訓多層次、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位于河北燕郊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全校占地面積800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6個部委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育創新高地等。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40萬冊,電子圖書167萬種,各類中外文數據庫37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科研和培訓中廣泛應用,學校是中國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單位。
學校下設14個二級學院,2個系部,全日制在校生16600余人。有54個本科專業,涉及工、理、文、法、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現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精品課程,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省級重點學科、重點發展學科、品牌特色專業。2017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引導專項建設點,2019年安全工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校擁有一支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千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近5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近90%。現有外聘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專家8人,省教學名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4人。尹尚先教授的“礦井水致災機理及預警保障系統創新團隊”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滾動支持,陳學習教授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華北科技學院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安全工程、采礦工程、自動化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華北科技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建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安全工程、采礦工程、自動化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地質工程、礦物加工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機電工程實驗中心、計算機實驗中心、煤炭地下氣化實驗中心
省級教育創新高地:地礦類
3、華北科技學院所有的專業名單
學院(系、部) | 專業名稱 | 學制 | 招生時間 | 授予學位 |
---|---|---|---|---|
安全工程學院 | 地質工程 | 四年 | 2008 | 工學 |
采礦工程 | 四年 | 2002 | 工學 | |
安全工程 | 四年 | 2002 | 工學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四年 | 2017 | 工學 | |
環境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2011 | 工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四年 | 2008 | 工學 | |
礦物加工工程 | 四年 | 2006 | 工學 | |
環境工程 | 四年 | 2004 | 工學 | |
應用化學 | 四年 | 2017 | 理學 | |
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2002 | 工學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007 | 工學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2004 | 工學 | |
機械電子工程 | 四年 | 2018 | 工學 |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002 | 工學 |
通信工程 | 四年 | 2004 | 工學 | |
自動化 | 四年 | 2003 | 工學 | |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 四年 | 2011 | 工學 | |
信息工程 | 四年 | 2015 | 工學 |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2002 | 工學 |
軟件工程 | 四年 | 2012 | 工學 | |
網絡工程 | 四年 | 2005 | 工學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2003 | 管理學 |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2014 | 工學 | |
網絡空間安全 | 四年 | 2017 | 工學 | |
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2004 | 經濟學 |
工商管理 | 四年 | 2006 | 管理學 | |
市場營銷 | 四年 | 2005 | 管理學 | |
會計學 | 四年 | 2003 | 管理學 | |
電子商務 | 四年 | 2006 | 管理學 | |
公共事業管理 | 四年 | 2017 | 管理學 |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四年 | 2003 | 工學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四年 | 2004 | 工學 | |
測繪工程 | 四年 | 2005 | 工學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2005 | 管理學 |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四年 | 2016 | 管理學 | |
地理信息科學 | 四年 | 2018 | 理學 | |
藝術系 | 環境設計 | 四年 | 2008 | 藝術學 |
產品設計 | 四年 | 2016 | 藝術學 | |
文法學院 | 法學 | 四年 | 2005 | 法學 |
漢語言文學 | 四年 | 2003 | 文學 | |
漢語國際教育 | 四年 | 2006 | 文學 | |
秘書學 | 四年 | 2011 | 文學 | |
新聞學 | 四年 | 2007 | 文學 | |
網絡與新媒體 | 四年 | 2015 | 文學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四年 | 2002 | 文學 |
日語 | 四年 | 2006 | 文學 | |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2004 | 理學 |
應用統計學 | 四年 | 2014 | 理學 | |
體育部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四年 | 2006 | 教育學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 | ---- | ---- |
成人教育學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