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南京曉莊學院在河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的分數在524至557分,位次為72443至1215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24至557區間才能上南京曉莊學院。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南京曉莊學院
1、2022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52名;
2、2021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68名;
3、2022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5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390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5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102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443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南京曉莊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784名;
二、南京曉莊學院在河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南京曉莊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548 | 12152 | 省政府 |
2022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526 | 62390 | 省政府 |
2、2021年南京曉莊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551 | 12768 | 省政府 |
2021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524 | 65102 | 省政府 |
3、2020年南京曉莊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本科 | 548 | 72443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 | 557 | 13784 | 省政府 |
高考提前批的學校和專業
提前批第一類:軍事院校、軍事院校無軍籍學員計劃;比如:國防科技大學等。
提前批第二類:公安、政法院校或專業(本、專科);比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等。
提前批第三類:航海院校或專業(本、專科);比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
提前批第四類:師范院校或專業(本科);比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
提前批第五類:體育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體育類提前批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第六類:藝術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藝術類提前批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第七類:其他院校(本、專科)。包括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
二本線差多少分補錄
補錄,一直是分數在批次線附近考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整個填報志愿和錄取過程中,這些考生都在翹首期盼著補錄之神的降臨。可是關于補錄的問題,卻不是每個考生都知之甚詳,有些考生甚至分不清補錄和志愿征集之間的區別。下面,就為您詳細解讀一下高考補錄。
1.時間。補錄是在錄取結束,各院校開學后,部分錄取考生不能到校,放棄入學資格,此時,學校的招生計劃又出現空缺。此時,該高校會進行補錄。
2.投檔人條件。凡是未錄取考生,電子檔案狀態是未錄取的自由狀態,并且分數達到投檔線的考生,都可以參加補錄。但在招生院校把空缺的余額在當地招生部門統一組織下進行補錄過程中,那些電子檔案處于不自由狀態的學生,比如那些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這些考生因是被錄取狀態,不再有機會參與補錄時的填報志愿。當然,不管是征集志愿,還是補錄,都需要考生根據高校在當地招生部門發布的招生計劃,重新填報志愿,原志愿全部作廢。
補錄時高校提檔線會不會提高一般來說,征集志愿和補錄都是因為招生計劃沒有完成而進行的第二次錄取,所以,大多數都會降分,特別是因為分數不合適而導致沒完成招生任務的,更是會在一定范圍內降低分數。只是,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會降分。
一般征集志愿時,因上幾個批次未錄取考生都可自由填報,各院校提檔線反而會有所上升。你的分數,補錄的問題不大,你可以選擇你們當地的一些高校,成功的概率更大。
三、南京曉莊學院最新介紹
南京曉莊學院是由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建、南京市屬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學校前身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7年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是我國鄉村師范教育發祥地。2000年,南京師范專科學校、南京教育學院和南京市曉莊師范學校合并建立南京曉莊學院。,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并入。 學校現有方山、莫愁兩個校區和省級文保單位“行知園”(含師德教育館),校園面積近1500畝。學校設有15個專業學院,47個本科招生專業,全日制在籍本科學生18400余人。學校共有教職工1375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533人,博士學位教師393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近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海外知名高校專家教授等30余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加盟學校特聘教授團隊。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學94年來,傳承弘揚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了“教學做合一”的校訓和“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校風,培養出國務委員張勁夫、教育部代理部長劉季平等多位領導干部,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余萬名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涌現出數百名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和教育管理者。學校現有5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2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建設有14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立項建設省重點教材5部。學校以教風學風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十三五”期間,多名學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家一級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學生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學生在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獲獎767項,136名學生在省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獲評“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科研龍頭作用,確立了以新師范為主體,以新文科和新工科為兩翼的三大學科體系,現有4個省重點建設學科、9個市重點建設學科。“十三五”期間,獲批“江蘇省2017-2023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扎實做好15個碩士學位培育點建設,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培養高水平學術帶頭人與學術團隊,注重科研產出能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斷提高綜合科研實力。立項國家級項目47項、省部級項目100項。出版學術專著110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500余篇,新增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1項。1項成果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1項成果獲得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推進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現有100多名兼職碩士生導師。學校獲評“江蘇省本科院校教研工作先進集體”。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交流工作加速發展。“十三五”期間,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大學簽署合作協議35個,現有境外合作院校47所,已加入江蘇加拿大高校合作聯盟、蘇港澳大學合作聯盟、江蘇-澳門?葡語國家高校合作聯盟。深化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建設校際合作聯合學位辦學項目14項,新建海外實踐教育基地7個。與印尼高校開展3個反向“2+2”合作辦學項目。出國(境)學生人數達1200余人次,共培養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留學生1500余人次。學校獲評“江蘇省外國專家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獲批國僑辦和江蘇省僑辦“華文教育基地”。 學校秉承“大愛、奉獻、擔當”精神,堅持深度融合戰略,主動為地方和社會發展作貢獻。學校行知園是陶行知先生當年辦學原址的核心區域、生活教育理論發源地和實踐地。行知園內新建的師德教育館將打造成全國師德教育基地和行知教育思想傳承、實踐和創新基地。陶老師工作站暨南京市中小學學生心理援助中心,是中央文明辦設定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國)輔導中心,“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96111熱線獲評“最專業可靠中國心理熱線”。學校積極參與教育部組織的對麗江師專對口幫扶工作。與南京市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六合區、江北新區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化教育領域交流合作。打造曉莊學院教育集團,增強服務南京基礎教育能力。積極推進校地合作,與市委政法委聯合成立全國首家網格學院“南京網格學院”,與市教育局合作建設“南京教育智庫”,建有江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中心、南京市食用菌產業技術中心等多個服務社會基地平臺。學校教師培訓取得新業績,獲評南京市“十三五”教師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繼承陶行知先生培養百萬鄉村教師的宏愿,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進入新時期,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推進“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組織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整體質量和科學化水平。榮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稱號。 根據全國、省市教育大會精神和省市共建協議要求,學校正在全力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努力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師教育,建設特色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2021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