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鄭州商學院在河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的分數在450至496分,位次為146091至4156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0至496區間才能上鄭州商學院。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鄭州商學院
1、2022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817名;
2、2021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885名;
3、2022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6091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684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7629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鄭州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1562名;
二、鄭州商學院在河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鄭州商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472 | 49817 | 省教育廳 |
2022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455 | 146091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鄭州商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481 | 48885 | 省教育廳 |
2021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450 | 133684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鄭州商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本科 | 477 | 137629 | 省教育廳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 | 496 | 41562 | 省教育廳 |
中國最好100所大學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4 | 復旦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5 | 浙江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8 | 南京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9 | 武漢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0 | 中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1 | 吉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天津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四川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16 | 南開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北京師范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西安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20 | 中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山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廈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同濟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4 | 東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東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西北工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1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湖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重慶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中國農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5 | 蘭州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6 | 華中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7 | 電子科技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8 | 西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9 | 河海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40 | 武漢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1 | 西南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2 | 北京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3 | 華中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4 | 北京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5 | 西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6 | 鄭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7 | 南京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9 | 蘇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0 | 南京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2 | 東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3 | 南京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4 | 中國海洋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5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8 | 北京郵電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9 | 湖南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9 | 上海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1 | 暨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2 | 合肥工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4 | 南昌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5 | 陜西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6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7 | 昆明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8 | 東華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9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0 | 云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1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2 | 上海財經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3 | 福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4 | 中國礦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4 | 中國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6 | 江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7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9 | 華南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0 | 燕山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1 | 河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2 | 寧波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福建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5 | 浙江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6 | 深圳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7 | 浙江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8 | 江蘇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廣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上海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長安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北京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4 | 揚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96 | 天津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7 | 山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齊魯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中央民族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100 | 太原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河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西南財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高考志愿錄取后如何查詢錄取狀態
1、省教育考試院網站
當高考志愿投檔結束后,省考院網站會公布當年的投檔數據。考生與家長可以第一時間查看自己進檔的學校。
2、投檔院校的本科招生網
在大學投檔成功之后,由大學招生辦開始具體專業的錄取。因此錄取結果一般會比投檔結果晚一天。考生與家長可以在已投檔大學的本科招生網查看具體錄取到哪個專業。
3、官方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
在投檔錄取的過程中,考生的志愿填報系統也會顯示考生檔案的狀態。例如:投檔中、已投檔、已錄取以及具體錄取的專業等。如果不是很著急,大家可以等待志愿填報系統中最終審核后的高考志愿錄取結果。
三、鄭州商學院最新介紹
鄭州商學院是由鞏義籍臺灣著名教育家王廣亞博士為回饋桑梓、貢獻家鄉教育事業,于2004年高起點、高標準捐資創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前身是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合作建設的獨立學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成功學院;2012年3月,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鄭州成功財經學院;2018年11月,更名為鄭州商學院。2021年1月,學校順利通過了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標志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跨越到新的階段。 建校以來,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等教育規律,以“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為校訓,秉承“倫理、創新、品質、績效”的辦學理念,弘揚“愛國愛校、寧靜好學、禮讓整潔”的辦學精神,堅持“要有好的師資、要有好的設備、要有好的管理、要有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福利”的“五好”辦學原則。董事長王育華女士完全繼承創辦人的辦學理念,秉承創辦人辦學初心,堅定不移地選擇非營利性辦學模式,提出了“目標與行動”“團隊與責任”“態度與細節”的辦學要求,為學校發展樹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學校在深入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分析國家和河南省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回顧總結辦學經驗,提出了“以黨建為引領、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以服務為導向、以制度為保障、以高質量就業為目標”的發展思路,堅持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力爭早日將學校建成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商科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 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加強黨建為學校發展立“根”,以強化思政工作為學校發展鑄“魂”,把牢辦學方向,筑牢育人體系,厚植家國情懷。校黨委強化黨建責任,完善各級黨組織設置,實現了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選優配強分黨委書記、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組織員等各級黨務干部;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積極開展愛國教育、禮儀教育、勞動教育等“三大教育”,大力實施書香校園閱讀經典工程、身體素養提升工程等“兩大工程”,致力于培養“有追求、懂禮儀、愛勞動、勤讀書、強體魄”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優化辦學條件。校園占地面積2300余畝,建有中西合璧、高標準的會計大樓、外語大樓、資訊大樓、藝術大樓、建工大樓、實驗大樓、行政大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學生餐廳、學生事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大會堂、咖啡廳、健身中心等。建有多功能電子閱覽室、E化區和校園網絡系統。學校建有與教學相適應的三維動態捕捉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3D旅游仿真實驗室等校內實驗實訓室和實習場所173個。近年來,學校先后建立了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商務外語實驗中心、商業藝術實驗中心、教育與新媒體實驗中心、信息與機電工程實驗中心、建筑工程實驗中心等六個實驗中心,與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49個。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由眾多教授、博士等高級人才組成,實力雄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設了“校外師資庫”和“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聘請了多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優秀專家、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大型企業負責人擔任學校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專業建設顧問等。堅持“破五唯”原則,有針對性地實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議”,擴大選人用人視野,提高人才引進質量。學校現有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占37.5%,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89.9%,雙師型教師占30.7%。其中,省級優秀教師41人、省級文明教師35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8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37人。 培育人才培養特色。立足建設“商科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明確了培養“具有扎實商科專業背景、現代職業應用能力、國際化視野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培育“商科、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堅持質量導向,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特色,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動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改革、應然課程體系建設、大學英語體育改革、畢業生實習實訓、高質量就業等一系列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中,分層分類教學改革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個性發展,根據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于大三年級開設考研班和就業班,整合師資、分類培養,考研班增加英語、政治、數學等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就業班適量增加專業認知和實踐課程,增強動手能力和首崗適應能力。 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搶抓鄭州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商都的發展機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商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逐漸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文學、工學、藝術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現有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金融與貿易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通識教育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等11個教學單位,67個本專科專業。其中,工商管理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商務英語、工商管理等2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畫、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商務英語、環境設計、審計學、英語等11個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管理、會計學等3個專業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工商管理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會計學、工程管理等3個專業為省級專業建設資助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專業為雙學士學位項目。學校“ERP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此外,全力開展一流專業、一流課程等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立足學校辦學目標定位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按照“商科+”學科專業建設的原則,集中力量和資源建設工商管理、會計學、金融貿易等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強化與校地校企在人才培養方案共制、專業課程共建、師資培養共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重視科學研究。確立了“三服務”科研工作方針(服務教學、服務學校、服務地方),制訂了“企業(政府)出題、學校支持、院部作答、市場檢驗”的工作機制。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成立了杜甫研究所、宋陵文化研究所、鞏義窯陶瓷研究院、智能商業研究院、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旅游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流域商文化研究中心、豫商文化研究中心、竹林精神研究中心、孝義文化研究中心、智能財務研究中心、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中心、國際化人才培養與能力測評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兩所兩院十中心”科研平臺。近三年,學校教師獲批廳級以上項目立項1020項,廳級以上獲獎成果758項,發表核心論文354篇,橫向科研項目106項。我校申報的《新中國70年(1949—2019)我國高校勞動教育嬗變、特點及實施策略構建研究》課題獲準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立項,學校科研工作綜合實力居全省民辦高校前列。 強化學生雙創能力培養。成立創新創業中心,設立“三位一體”的雙創組織機構,建設“三師合一”的雙創師資隊伍,構建“三課合一”的雙創課程體系,打造“三賽合一”的雙創賽培體系,完善“三體合一”的雙創實踐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2017年,學校眾創空間被評為河南省眾創空間、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學校先后獲得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河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 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把學生“能就業、好就業、就好業、能創業”作為就業創業工作的梯次發展追求,把實現高質量就業作為學校錨定的長期發展目標,全校上下多方聯動,致力于把就業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品牌工程,真正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經濟社會發展負責。堅持協同育人,教務系統、學務系統、后勤系統、教輔系統等部門在學生專業知識、綜合素質、服務保障、就業技能等方面多方聯動、協同發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就業能力,促進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深化境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韓國、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國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積極開展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