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隴東學院在河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的分數在460至507分,位次為133566至3373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0至507區間才能上隴東學院。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隴東學院
1、2022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738名;
2、2021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081名;
3、2022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566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911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480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隴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660名;
二、隴東學院在河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隴東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499 | 33738 | 省政府 |
2022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465 | 133566 | 省政府 |
2、2021年隴東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北 | 歷史 | - | 本科 | 505 | 34081 | 省政府 |
2021 | 河北 | 物理 | - | 本科 | 460 | 124911 | 省政府 |
3、2020年隴東學院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本科 | 486 | 129480 | 省政府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 | 507 | 35660 | 省政府 |
500分左右有哪些政法大學
序號 | 院校名稱 | 學校類型 | 批次 |
1 | 上海政法學院 | 政法 | 二本 |
2 | 甘肅政法學院 | 政法 | 二本 |
3 | 山東政法學院 | 政法 | 二本 |
4 | 北京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5 | 山西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6 | 吉林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7 | 遼寧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8 | 福建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9 | 江蘇警官學院 | 政法 | 二本 |
10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11 | 江西警察學院 | 政法 | 二本 |
12 | 上海公安學院 | 政法 | 二本 |
分數低的公辦二本有哪些
學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最低分數線 |
山東工商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淮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57 |
邵陽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49 |
徐州工程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8 |
閩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31 |
吉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33 |
贛南醫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河北中醫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57 |
淮陰工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鹽城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30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紹興文理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57 |
渭南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55 |
臺州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張家口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46 |
湖北民族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36 |
蘭州財經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45 |
三、隴東學院最新介紹
隴東學院是一所全日制綜合性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地處甘肅省慶陽市,前身是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慶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慶陽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和慶陽地區農業學校整體并入,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隴東學院。2012年慶陽衛校整體并入。2015年被甘肅省列為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7年被甘肅省學位委員會確定為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實行省地共建、以省為主的辦學體制。 學校現占地面積14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7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億元,館藏圖書173.2萬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684人,面向全國26個省市區招生。現有教職工104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22人,其他各類高級職稱人員19人;博士、碩士學位教師612人,其中博士和在讀博士198人,柔性引進博士40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省優秀專家、領軍人才、人才工程、“園丁獎”和“成才獎”獲得者54人,35人享受甘肅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1名“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計劃講座教授”,2名“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計劃青年學者”,59人獲“隴原人才服務卡”;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0人。 學校設文學、歷史與地理、外國語、教育、政法、經濟管理、數學與統計、生命科學與技術、農林科技、音樂、美術、體育、電氣工程、化學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機械工程、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個二級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招生專業56個,涉及文、理、教、工、農、管、法、醫等11個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生物科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南梁精神概論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9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正寧中灣林場國家級理科實踐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小學教育、農學、歷史學、經濟學、石油工程、物理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9個省級特色專業;有機化學、動物生物學、中國近現代史、文藝學、建筑工程5個省級教學團隊;化學化工、土木工程、生物學、電氣工程、信息工程、農林科技、石油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工程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7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教學名師6人。 學校建有中國史、生物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作物學5個省級重點學科,甘肅省隴東生物資源保護利用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隴東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實驗室、黃土工程性質及工程應用實驗室2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旱地冬小麥種質創新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隴東旱地作物種質改良及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隴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農耕文化與隴東民俗文化產業開發研究中心3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甘肅省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甘肅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甘肅省隴東地區植物標本展示特色科普基地,隴東道情皮影全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甘肅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南梁精神研究中心。與慶陽市共建隴東冬小麥工程研究中心、現代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抗疏力技術應用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慶陽市人大常委會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與蘭州大學、合水縣人民政府共建子午嶺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學校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先后派出學生到美國、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等國家留學。學校與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意大利圖西亞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工業技術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韓國國立全北大學等23所院校簽署了合作協議,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戰略聯盟發起院校。與塞浦路斯歐洲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延安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招收來自老撾、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與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簽訂校校合作協議。每年選送優秀學生到蘭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院校學習。學校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中國軟件專業人才培養工程(CSTP)等9家企業聯合成立了隴東學院微軟IT學院。掛牌成立慶陽數據信息產業研究院。與達內集團、杰普公司共建信息與計算科學(大數據分析與開發方向)等4個專業,與深圳艾比森公司合作,組建“艾比森班”。學校與慶陽市七縣一區和中國石油慶陽石化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等單位簽訂校地校企合作協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西安和新疆等地建立產學研合作及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年度平均就業率和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成績居全省高校前列。 學校扎根高天厚土的隴東黃土大塬,浸潤“岐黃故里、周祖之鄉”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弘揚南梁精神,致力于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科學素養、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近9萬余人。先后獲“全國服務三農金橋獎”“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高校優秀校園文化活動成果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校園”稱號,“隴東大講堂”榮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多次受到教育部、團中央表彰獎勵。 “十四五”期間,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定“舉紅色旗幟,走特色之路”的發展戰略,堅持“優化結構,轉變方式,內涵提升,特色發展”的發展策略,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擴大開放合作辦學,全面深化校內綜合改革,逐步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不斷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努力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2021年7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