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河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河南考生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80至401分,位次為325201至30568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0至401區間才能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河南考生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5201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5684名;
二、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市政府 |
2、2021年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380 | 325201 | 市政府 |
3、2020年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專科 | 401 | 305684 | 市政府 |
最低多少分能上本科大學
2022年多數省市本科分數線都在450分上下,部分省份設置省市分數線根據經濟差異和高考的報名比例甚至更低,2022年文理科分數線中間有將近50分的差距,2022年的文科錄取分數要比理科更高。
傳統高考省份二本錄取分數線預測都在400分-430分左右,高考人數較少的省份,二本錄取線較低,預計在380分左右,高考人數眾多的省份,想要上本科,預計需要450分左右。
新高考有14個省份,實施的是“3+3”模式和“3+1+2”模式,其中上海總分660分,海南總分900分,其它省份滿分都是750分。考生大概需要考到450分以上,才有希望進入本科院校,但保險起見,考到500分以上報考本科希望更大。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有哪些
輸入分數查大學的免費網站比較推薦《高考助手網志愿填報系統》。高考助手網志愿特色如下:
1.防撞車功能實時監控各院校備選情況,讓填報更放心,讓考生與喜愛的大學更近一步。
2.更多精彩功能等您體驗:能上的大學、院校pk、志愿評估、防撞車、興趣性格測試推專業/職業、講志愿、高需求職業分析、快速挑選職業/專業、就業前景分析、高薪職業/專業統計、熱招專業分
3.完美適配新高考,首年新高考及已經進入新高考的省份擁有專屬獨立算法,讓新高考考生不在迷茫,高考助手網志愿志愿助力高考,讓考生一鍵優化志愿填報,直達理想大學。
三、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由昌平區人民政府舉辦,市教委主管、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學院于1984年成立,前身為北方交通大學昌平分校,1999年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5年1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獨立設置為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院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同時開展繼續教育、技能培訓與鑒定等類型教育服務。 學院占地面積305畝,設有路橋系、汽車系、管理系、軌道交通系和基礎部五個教學系(部),開設普通高職專業18個,形成了 “城市建設類”、 “汽車機電類”、 “城市服務類”及“軌道交通類”等4大特色專業群。學院大力支持實踐教學設備現代化建設,現建有專業群實習實訓中心8個,各專業學科實訓室31個,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拓展就業競爭力,強化專業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堅持教育與專業證書培訓有機結合的“雙證書”培養方式,提高了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學院目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22%,擁有市級優秀教師3名,北京市教學名師2名,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4名,北京市青年英才培養計劃3人,市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全院專職教師中具有一線生產實踐經驗的雙師素質教師占59%。 學院堅持“立足昌平,面向北京,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交通行業”的辦學定位,為首都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院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先后與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華潤置地、北京現代、三一重工等多家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設“訂單班”。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重點專業就業率達到100%,實現了學院、學生、企業和社會的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