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黑龍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南城建學院在黑龍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的分數在288至429分,位次為79862至1530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黑龍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88至429區間才能上河南城建學院。
一、黑龍江考多少分能上河南城建學院
1、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172名;
2、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862名;
3、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875名;
4、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158名;
5、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302名;
6、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河南城建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257名;
二、河南城建學院在黑龍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南城建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363 | 63172 | 省政府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11 | 16158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南城建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288 | 79862 | 省政府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15 | 15302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南城建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394 | 59875 | 省政府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29 | 16257 | 省政府 |
300-350分可以選擇的二本院校
院校名 | 院校最低分 | 批次名稱 |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 387 | 二本 |
三亞學院 | 387 | 二本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 | 385 | 二本 |
黃河科技學院 | 386 | 二本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 385 | 二本 |
河北東方學院 | 388 | 二本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388 | 二本 |
南昌工學院 | 387 | 二本 |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 388 | 二本 |
300-350分適合報什么二本大學
300-350分可以選擇的二本-閩南科技學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閩南科技學院坐落于福建南安,2001年由福建師范大學與菲律賓愛國華僑共同舉辦,是福建省首批設立的獨立學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轉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300-350分能報的二本-廣州大學華軟網站學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廣州網站學院,簡稱“廣軟”,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是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在每一批高考中,填寫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著名的高校。但這并不意味著第二個或第三個選擇不再重要。
2、在每年的招生中,一些高校總是缺少第一志愿學生。他們需要招募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整和分數降低來完成招募計劃。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第一個志愿者的滿員率高就忽視第三個和第一個志愿者的填補。在填寫所有志愿者時,我們必須注意梯度,仔細填寫第二個和第三個志愿者。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一些高校每年都會以政策法規和志愿分數的年級差異的形式在第二和第三名志愿者中選出最佳人選。
3、專業對人的影響,往往會持續一生。因為專業選擇得恰當,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濃厚的興趣便會帶著自己在這個領域盡情地遨游,能更主動地、高效率地學習專業知識,并且充滿了樂趣,做出更大的成績,促進自己今后的長遠發展。
三、河南城建學院最新介紹
河南城建學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城建”為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高校,也是全國僅有的以“城建”命名的兩所本科高校之一。學校坐落在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園林城市—平頂山市新城區,南臨白龜湖,北倚大香山,這里草木蔥蘢,鳥語花香,學習生活環境宜人。 河南城建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83年的平頂山城建環保學校和1985年的武漢城建學院河南分院,歷經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平頂山工學院等歷史時期,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2008年更名為河南城建學院。 學校工科優勢突出,城建學科特色鮮明,開辦有56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管、理、文、法、藝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能源與建筑環境工程學院、測繪與城市空間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計算機與數據科學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7個學院,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留學生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955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5579人。 學校占地面積1730畝,校舍總建筑面積69.69萬多平方米,設有兩個校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2億元,教學實驗室(中心)96個,校內實訓實習場所10個,紙質藏書186萬冊,電子圖書155萬冊,各類中外文數據庫45個,各類運動場和體育館面積近11.08萬平方米。建設有功能齊全的學術報告廳、體育館、高標準運動場、數字化校園網絡系統、圖書自助借還系統。建有河南城建博物館、李誡建筑文化研究院。在職教職工1422人,其中專任教師105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0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916人,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客座教授19人,市、廳級以上學術技術帶頭人68名。建校以來,共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名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學校注重內涵建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教學團隊3個、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4個、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7門、省級一流課程29門、省級課程思政樣板課5門;省級重點學科5個、重點實驗室1個、工程實驗室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工程研究中心5個,星創天地1個,其他創新平臺4個。近三年來,承擔包括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技攻關項目146項,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95項;出版著作、教材204部;發表論文被SCI、EI、ISTP、CSSCI收錄311篇;獲授權專利283項;連續3年入選河南知識產權建設“十快高校”;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各級各類科研獎勵共計525項。近年來,學校先后通過教育部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審核評估,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城鄉規劃專業、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專業評估,測繪工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數字化建造方向)、城鄉規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輸配電方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學、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測繪工程(智能測繪方向)、交通工程等十一個本科專業為一本招生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字媒體技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測繪工程、城鄉規劃九個專業獲批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學校開展雙學位教育,實行學分制,與鄭州大學、蘭州大學、安徽工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東華大學等13所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三年來,在“互聯網+”“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中榮獲國家級和省級獎勵1700多項。設有中科創業學院,搭建了菜鳥創客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先后獲批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河南省省級眾創空間、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實踐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畢業生質量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認可,就業率穩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河南省豫中暨城建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分市場”設在我校,為學校乃至全省城建類畢業生就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學校被MyCOS網大學生就業能力排行榜列為中南地區非“211”本科院校第20位,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非“211”院校排名進入前20位的高校。學校2012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7年學校入選教育部“百千萬工程”項目試點單位。 學校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戰略,建設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大學科技園、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河南省城鎮綜合設計研究院、百城建設技術研究院,搭建了壩道工程醫院河南城建學院分院、河南省城鄉規劃大數據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數據平頂山分中心,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科研監測中心、城市固廢綜合處置與生態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健康食品協同創新中心、尼龍產業技術學院、BIM技術研究中心、城市建設發展中心、豫信工業信息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創新服務平臺。同政府、企業開展深入合作,積極發揮服務社會職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擴展深化對外交流,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與俄羅斯、英國、美國、德國、匈牙利、白俄羅斯、塞浦路斯、日本、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菲律賓等國外知名大學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2013年以來,先后與英國高地與群島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建筑工程大學開展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在校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及留學生近1200人。 學校秉承“厚德唯實、博學慎思”的校訓,弘揚“明德尚學,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和“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努力改革創新,推動轉型提升,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深受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先后被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50強高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高校后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河南省高等學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河南省學校行風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單位、河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河南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滿意的高校、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國內就業競爭力的高校、河南省智慧校園試點高校、河南省創業教育示范校、河南省省級眾創空間、河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度河南高等教育榜樣示范高校、2020年度國內高質量就業示范高校、河南省首批學分制管理示范校、河南省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高校、河南省“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等稱號。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牢牢把握*辦學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貫穿改革創新,轉型提升兩條主線;努力實現辦學層次提升、轉型發展、文明和諧校園建設三大目標,著力塑造應用型、城建類、地方性、國際化四大特色;持續抓好專業與專業群建設、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基地與產教融合平臺、科技服務與協同創新平臺、文化傳承創新與大學制度等五項建設,緊跟“雙一流”建設步伐,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主動融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把學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應用技術型城建大學而努力奮斗! (2021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