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黑龍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在黑龍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分數在197至265分,位次為100394至4002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黑龍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97至265區間才能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一、黑龍江考多少分能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1、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7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841名;
2、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504名;
3、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6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0394名;
4、2022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368名;
5、2021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028名;
6、2020年黑龍江考生上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6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668名;
二、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在黑龍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專科 | 276 | 94841 | 省政府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專科 | 305 | 40368 | 省政府 |
2、2021年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專科 | 197 | 99504 | 省政府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專科 | 291 | 40028 | 省政府 |
3、2020年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在黑龍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專科 | 261 | 100394 | 省政府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專科 | 265 | 51668 | 省政府 |
高考提前批可以報幾個學校
一般情況下,各省都會要求第一志愿只能報一個,至于第二志愿就分成兩個平行志愿,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報考多個學校,專業選擇上也會提供更多的選擇。
提前批并不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發生沖突。如果提前批次沒有被錄取的同學,是完全可以等著本科一批二批接下來的錄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省市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并且提前批次面向招生的種類也很多。像是在貧困地區進行招生,或者是部分學校給提供一些貧困生名額,再根據考生的成績和各項考核標準來擇優錄取。
哪些二本院校分數低值得報考
學校名 | 辦學性質 | 學校 | 批次 | 錄取分數線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萍鄉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20 |
西安思源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三亞學院(合作辦學)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凱里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渤海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廈門華廈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江西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漢口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廣州南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7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昌理工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漢文理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無錫太湖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5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閩南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西安外事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三、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歷史沿革】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是一所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老校,其源頭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廢科舉,興學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歸綏師范學堂,是為呼和浩特地區師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為綏遠師范學校,其后幾經輾轉、幾次更名,直到1945年遷回原址,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師范學校,1977年恢復高考后就開始招收普通師范大專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師范學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學院,組建新的呼和浩特教育學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學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學院、呼和浩特職工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四所院校合并組建呼和浩特職業學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鐵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內蒙古技師培訓學院,2020年又接收了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至此完成了十校合并。學院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與時代、民族、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不渝培養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學院校訓】 學院合并組建后,確立了“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訓。“明德修身,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原文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為:育人為學以淬厲人格敦品立德為綱,以成就高明篤實之才為目,塑造德才兼備的新一代勞動者。2007年百年校慶時,由原內蒙古自治區連輯副主席親自書寫。 【機構、專業設置】 學院設有16個系(部)、3個教輔部門、13個行政處室、2個群團機構。現有招生專業69個,涵蓋了15個高職專業大類,其中國家骨干專業4個,重點建設專業6個,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9個。 【辦學條件】 學院總占地面積2016畝,校舍總建筑面積48.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25.1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近13.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3億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1039.34元/生,館藏紙質圖書115.84萬冊,期刊1200多種,電子圖書27TB,電子期刊8000多種,閱覽座位2400個。校園網覆蓋全院教學科研和辦公生活區,在自治區首家引入了CRP數字化校園管理系統。有校內實訓基地228個,校外實訓基地223個,其中校內實訓基地設備總值2.01億元,工位數4740個,校內年使用頻率超623萬人時。 學院總建筑面積、教學行政用房、實訓基地數、設備總值和生均值、工位數及年使用頻率均高于全國、全區同類平均水平。 【在校生人數、人才隊伍】 學院現有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5000人左右。現有教職工1182名,其中專任教師770名;專業帶頭人49名,教學名師52名(其中自治區級10名),教學團隊24個(其中自治區級10個),教壇新秀56名(其中自治區級9名),骨干教師94名,科研團隊22個。 學歷結構: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49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8%,其中博士研究生32人。 職稱結構: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40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其中正高級職稱59人。 “雙師”結構:學院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達到50%以上;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達到65%以上。 在校生數,教師中博士、碩士、專任、雙師素質、高級職稱、少數民族、自治區級以上教學名師數,師生比、專職政治輔導員與學生比均高于全國示范、國家示范(骨干)同類平均水平。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平臺中198項指標均高于全國示范、國家示范(骨干)和全國、全區同類平均水平。 【科學研究】 近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共1463篇,EI 17篇,出版教材、專著226部,完成國家專利115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68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170項,完成應用技術研究13項,實現技術轉化6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77項,1名教師獲得內蒙古自治區青年創新人才獎,1名教師獲得自治區科技創新創業銀獎,2名教師的美術作品獲自治區文學藝術最高獎“薩日納”獎,1篇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2篇被SCI收錄,2篇分別獲得自治區教育廳及內蒙古教育協會高校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和三等獎,2篇獲得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政府三等獎。 【社會服務】 學院注重高校社會服務工作,堅持學歷教育和培訓并舉,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社會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員工崗位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退役士兵培訓、專技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各類培訓、鑒定、認定。每年培訓1.5萬人次以上。學院設有“一所、兩站、二十基地”,即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呼和浩特普通話水平測試站和呼和浩特市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及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印刷業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呼和浩特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同時,學院通過技術咨詢、舉辦講座、參與企業科研攻關等多種形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服務。 【對外交流合作】 學院堅持對外開放辦學理念,多方尋求優質教學資源,選擇與學費較低、教育資源優越的白俄羅斯多所學校合作,引入白方教師到學院任教、指導教學。2007年開始與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國立大學合作辦學,2008年又擴大合作對象,與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國立工業大學合作辦學,經教育部批準,現有3+3合作辦學項目涉及6個專業,合作辦學在校生近800人。 【辦學目標】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校訓,按照“鞏固優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方針,緊緊圍繞學院發展的第一要務,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以特色創優勢,以需求擴規模,以創新上水平的發展理念。目前,我院正日益成為祖國北部邊疆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質量成果轉化基地和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 各級領導對學院辦學予以了充分肯定。在百年校慶之際,*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為學院題詞:“百年老校逢盛世,千秋偉業鑄輝煌”;在110年校慶之際,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為學院題詞:“喜迎百十華誕,再展呼職宏圖”。 面向未來,在黨和國家的特別關懷支持下,學校將繼續堅持走重質量、抓內涵、促特色和國際化發展道路,不斷提升辦學實力與水平,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