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理工大學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的分數在564至579分,位次為22155至317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64至579區間才能上武漢理工大學。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武漢理工大學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64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歷史(歷史+政治)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47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歷史(歷史+政治)最低分需要6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54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5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155名;
5、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96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國家專項):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6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647名;
7、2020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6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94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理工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79名;
二、武漢理工大學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理工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69 | 4564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75 | 3731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579 | 3247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64 | 22155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2 | 18293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75 | 16936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579 | 15251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86 | 12544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6 | 12544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87 | 12196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04 | 7089 | 教育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7 | 6329 | 教育部 |
2、2021年武漢理工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98 | 4179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01 | 3740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603 | 3454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605 | 3175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87 | 21982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95 | 18452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2 | 15582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607 | 13647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07 | 13647 | 教育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610 | 12600 | 教育部 |
3、2020年武漢理工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04 | 14358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09 | 12594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609 | 12594 | 教育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一 | 579 | 3379 | 教育部 |
多少分能上軍校
過了一本線你基本才有機會錄取,因為軍校除了武警幾所院校有二本專業外,其他軍校都是一本以上擇優錄取,因此基本上這是起步。
另外武警的所謂二本專業,基本上也都是一本的分數,當然了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專業有可能低于一本線,但是也差不了太多。
軍校的非指揮類專業,一般比指揮類分數要高出20-50分左右,這個主要是因為非指揮類是技術類專業,以后分到技術類的崗位會大一些。
而指揮類則是管理崗位,要下基層帶兵帶連隊,相對來說比較辛苦。但是并不是說指揮類不好,其實真正的有發展的一般都是指揮類。
志愿填報看分數還是看排名
高考填志愿看排名比看分數穩妥。排名是很重要的。
全省排名與學校錄取直接掛鉤,學校都是按專業和人頭錄取的。參考分數填志愿風險較大,雖然決定你排名的是分數,但是說不準今年難還是上年難,分數起伏較大的情況常有,今年超出一本的分與往年超出一本對應的學校比不太可信,在每一分數間隔同分的同學人數,也決定了你的全省排名。而省排名則客觀反映你的分數層次,是分數的最好劃分。
在看往年排名時,要注意一段一分表,預估前年自己的排名,根據學校最低錄取排名對比填報。同理,在劃分時分數作為小參考,在學校各年的錄取最低分數線上,提高或降低幾十分來選擇性預估今年分數,最后根據自己分數,大膽填報去年高分志愿。
三、武漢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3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60余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學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碩士生18000余人,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經過長期的育人實踐,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辦學思想體系:構筑了“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大學理想,鑄就了“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確立了“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樹立了“實施卓越教育、培養卓越人才、創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觀。學校致力于為社會培養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領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學校現有馬房山校區、余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占地4000余畝,校舍總建筑面積186.1萬平方米,4座現代化圖書館藏書329.53萬冊。設有25個學院(部),建有6個獨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現有教職工541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3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獲中組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人才計劃支持的高端人才125人。 學校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有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獲A+,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獲B+。現有本科專業96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7個、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2個。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3個、國際化示范學院1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與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各1個。 近10年,學校培養了一批全國優秀大學生代表,1人獲“全國最美大學生”,2人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4人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4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15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5人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5人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學科競賽排行結果中,學校在2015-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15,在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位列第14。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近十年持續保持在95%以上,其中到世界500強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例超過50%。 學校建有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建有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部協同創新中心、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安全預警與應急聯動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3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學校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示范區、科教創新園、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教合作與成果轉化機構257個。2010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16項、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勵66項;作為參加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524項;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1篇、Nature發表論文4篇。 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19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系,聘請了200余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戰略科學家、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譽教授。此外,與國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16個高水平國際研究平臺。科技部依托學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復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運與海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7年,學校與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合作建立的首個海外校區正式運行。2018年,學校與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合作成立武漢理工大學艾克斯馬賽學院。 百廿余年,風雨兼程,武漢理工大學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圍繞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大學理想,堅持以特色創優勢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數據截至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