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淮北師范大學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的分數在486至517分,位次為72953至977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86至517區間才能上淮北師范大學。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淮北師范大學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49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地理)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005名;
3、2022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政或地))最低分需要5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024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政治)最低分需要5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75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58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歷史+地理)最低分需要5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295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3957名;
8、2021年湖北考生上淮北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933名;
二、淮北師范大學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淮北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31 | 12549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地理 | 本科 | 537 | 11005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或地) | 本科 | 541 | 10024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542 | 9775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86 | 72953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94 | 67256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95 | 66552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7 | 65152 | 省政府 |
2、2021年淮北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46 | 17758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550 | 16330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地理 | 本科 | 556 | 14295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或地) | 本科 | 562 | 12427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7 | 63957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09 | 62933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510 | 62389 | 省政府 |
3、2020年淮北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502 | 65470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517 | 16192 | 省政府 |
為什么211院校會招二本考生
這些211院校中的冷門專業或者新創辦的專業就處于一種不尷不尬的境地。這些專業如果仍以一本的分數線來招生就會面臨招不滿的情況,完不成學校的招生任務,因此才降到二本的招生中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些地域性標志院校的211院校,面向本地區考生會有一些二本專業開放。
因此即使是本科二批次錄取的考生也是211院校畢業的名牌畢業學生,對于那些專業要求不高,喜歡名校光環的考生,211院校的二本專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二本
各個二本大學錄取分數線都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二本大學分數線一般在450分到550分不等,當然二本大學錄取分數線也是和當然本科錄取線有一定的關系的,普遍二本大學分數線會在當年本科錄取線20-30分左右。
高考錄取分數線,又叫省控線、批次線,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錄取分數線,即考生想要上某個批次大學必須通過的一條分數線。一般來講,一本大學的錄取線叫重點線;二本大學的錄取線叫二本線;三本大學的錄取線叫三本線或本科線;高職大專的錄取線叫大專線。每年高考各地的錄取線都不相同,主要是由當年的招生計劃和報考人數以及當年的高考試題難易程度來決定。
由于高考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會根據當年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所以在真正的高考之前,我們都不會知道當年的分數線是多少。
三、淮北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淮北師范大學位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1974年建校,時為安徽師范大學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定名為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隸屬原煤炭工業部,面向全國招生。1998年9月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淮北師范大學。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2009年增列為省級立項建設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博士后培養單位。 歷經40余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追求卓越的改革創新精神,厚植服務基層、奉獻教師教育的情懷,培養造就了10萬余名情懷深厚、專業硬核、甘于奉獻、扎根基層、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經過一代又一代淮師人的不懈努力,鑄就了“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淮師大精神和“博學、慎思、勵志、敦行”的校訓。 學校有相山、濱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400余畝。校園依山而建,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先后被評為“安徽省園林式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校舍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中外文紙質藏書和電子文獻500余萬冊。實驗室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3.3萬余臺件,總值2.87億元,很好地滿足了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需要。現有18個學院、87個本科專業,2018年本科專業整體進入安徽省一本招生;有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涵蓋10大學科門類。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實力較強。現有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有博士500余人(含在讀博士)、碩士70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540余人。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4人,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9人,省模范教師1人,省勞動模范1人,省三八紅旗手1人,省教學名師41人,省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57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皖江學者2人,省級教壇新秀46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13人,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16人。 學校具有較強的教研科研實力。現擁有7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重點基地,1個國家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1個教育部示范性項目(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培訓項目),3個師范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1個安徽省“高峰學科”,1個安徽省“一流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學科,1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立項學科,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省級一流(品牌)專業;18個省級教學團隊,12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省級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10個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14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60余門省級線上線下等形式精品開放課程。擁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115”產業創新團隊,2個省級智庫。近5年來承擔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研究項目120余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0余項,其中省級特等獎5項;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0余項,省部級科研課題4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余項。 學校加強校地、校企合作,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服務地方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學校與地方人民政府、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培育了一批融實習教學與就業實訓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基地,構建實習、就業、創業一體化協同育人機制。疫情防控形勢下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情況良好。 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臺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的49所院校(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并簽訂具體合作協議。近4年,學校派出140余名師生赴國(境)外參加訪學研修、學術交流和學習;自2017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學生短期留學;2019年,正式啟動外國留學生(學歷生)招生培養工作,共已錄取18名外國留學生。 建校以來,學校先后向社會輸送10萬余名畢業生,辦學水平得到了社會廣泛贊譽和上級部門的高度肯定。學校獲批安徽省第十屆、十一屆文明單位、安徽省首屆教育系統文明單位、第一屆安徽省文明校園、安徽省第一批節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級節水型單位等稱號,并為淮北市獲批全國文明城市作出重大貢獻;獲批安徽省課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課程思政建設先行高校;多次獲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連續30次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和“優秀服務團隊”稱號。2015年以來,學校連續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對高校領導班子黨建和發展的綜合考核中獲得“優秀”。 在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機遇中,學校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繼續以立德樹人為立校之本,堅守大學使命,堅持傳承、改革、創新思路,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堅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奮力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盡的貢獻。 (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