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武漢城市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的分數在192至287分,位次為180827至3708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92至287區間才能上武漢城市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武漢城市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歷史(歷史+(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105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3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020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歷史(歷史+(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7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190名;
4、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168名;
5、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198名;
6、2022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3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0827名;
7、2021年湖北考生上武漢城市學院:物理(物理+(化或生))最低分需要4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2130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5599名;
二、武漢城市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城市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37 | 48919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38 | 48440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本科 | 443 | 46105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15 | 108020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12 | 125245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15 | 123168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19 | 120348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22 | 118198 | 省教育廳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312 | 180827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武漢城市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63 | 55371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化或生) | 本科 | 475 | 49190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專科 | 344 | 120477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22 | 104171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26 | 102539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427 | 102130 | 省教育廳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專科 | 192 | 146920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武漢城市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429 | 104504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專科 | 277 | 167128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449 | 37086 | 省教育廳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專科 | 287 | 95599 | 省教育廳 |
高考211院校好考嗎
不好考。
我國的211大學一共有112所,而我國每年學生參加高考的人數要在幾百萬或者是一千萬以上,近幾年高考人數就已經達到了1000萬人左右。所以,學生們競爭真的是非常激烈,學生們想要考上211這樣的大學,難度真也不是一般的大。以2020年數據為例:
根據2020年大學錄取的相關數據中顯示,在我國的大學中,其實211大學的占比僅僅是4.2%,而985大學的占比就更少了。
每個大學都是有自己的招生標準,像是211這個層次的大學更是擇優錄取,所以,錄取的人數一般都不是很多。
就2020年大學的錄取數據來看,211大學的錄取僅占5.2%,這個數據真的是告訴了我們想考上211大學真的是并非易事。
畢竟,2020年我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萬以上,而211大學的錄取比例真的是很少,學生想要上211大學,真的是需要能夠在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才可以。
高考歷年錄取數據在哪里查詢
高考后考生可以通過高考升學網(www.creditsailing.com),免費查詢高考等效分、歷年高考位次、歷年高考一分一段表、歷年高考最低分、歷年高考招生計劃等數據
三、武漢城市學院最新介紹
武漢城市學院于2002年7月成立,前身是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2021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轉設為武漢城市學院。 學院現有在校生14078人,34個本科專業,13個專科專業,涵蓋經、文、理、工、醫、管理、藝術等7大學科門類,本科專業布局結構為:工學12個占35.29%、理學2個占5.88%、文學3個占8.82%、經濟學1個占2.94%、醫學2個占5.88%、管理學10個占29.41%、藝術學4個占11.76%,已形成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特色。 學校主校區位于東湖風景區,占地800畝,建設面積446242平方米,教學生活設施完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8000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3萬冊,電子資源62萬冊。各類實驗實訓室106個,其中護理學實驗實訓中心獲評“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推進“骨干教師培育計劃”等“三大工程”,配套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教師博士培養計劃”等“四大計劃”。現有專任教師811人,生師比為17.36:1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64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9.65%;具有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有25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31.81%;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6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7.8%。 學校致力于應用型本科建設。秉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爭創一流”的辦學理念,專業建設緊貼社會需求,學校融入區域發展。學校確立了“立足武漢城市圈,面向湖北產業群,輻射華中經濟帶,術德兼修,個性彰顯,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點建設了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依托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知識體系支撐的信息科學專業群,面向新產業,創建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護理學”專業為依托的大醫護專業群,面向醫護養產業,構建以“護教協同”為特色的“學校+醫院”協同育人模式;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依托的電商物流專業群,創建以“新業態+創新創業”為特色的新型產業育人模式。 1270 畝 校園占地面積 44.62 萬平方 學院建筑面積 7981 萬元 教學儀器設備 123 萬冊 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 62 萬冊 圖書館共享電子資源 學校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商科”,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有省級重點專業7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近三年學校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省級科研課題5項、教研課題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橫向科研課題25項;校級科研課題63項、教研課題98項;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學校積極創新校政、校企聯合協同人才培養機制。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武漢城市圈建立了175個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學校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獲批國家級和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77個,教育部協同育人計劃項目45個,許多學生參與這些項目之中,培養了大批企業歡迎的復合型人才。學校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校外科技競賽,近三年累計550人(次)獲“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等重大競賽大獎。學校鼓勵學生多目標發展,多途徑成才,與用人單位廣泛合作,建立就業基地,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同時為有志繼續深造的學生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復習考研,近三年考研錄取率保持在11%以上。 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德育工作。2006年以來,在全國高校首創并堅持“德育獎學金”制度,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和肯定。校黨委堅持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思想和黨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黨建和思政工作成果突出,獲全國民辦高校優秀思政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湖北省委組織部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評“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武漢市文明單位”、“武漢市十佳平安校園”、連續五年獲評“武漢市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根據艾瑞森中國校友網研究評價,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在全國260多所獨立學院保持前五名,2019年以99.72分位列第四名,湖北省獨立學院第一名。 學校主校區地處武漢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落雁島,常年綠樹成蔭,四季鮮花爭艷,環境優雅,氣候宜人,實為讀書陶冶情操之勝地。校園學風良好,學子爭相好學;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青春風采洋溢,實為培養人才之殿堂。在新時代征程上,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勵志修德、勤學創新”的校訓精神,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建設國內有較高知名度和鮮明特色大學而努力。(更新時間: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