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淮陰師范學院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淮陰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78至478分,位次為30413至2773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8至478區間才能上淮陰師范學院。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淮陰師范學院
1、2022年湖北考生上淮陰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445名;
2、2021年湖北考生上淮陰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413名;
3、2020年湖北考生上淮陰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731名;
二、淮陰師范學院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淮陰師范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483 | 28445 | 省政府 |
2、2021年淮陰師范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14 | 30413 | 省政府 |
3、2020年淮陰師范學院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478 | 27731 | 省政府 |
預科生肯定能被錄取嗎
被預科錄取了,上大學的幾率理論上是100%,只要在未來一年預科班學習上不要掛科,基本上能轉入正常的大學本科學習。預科沒被錄取只能重新復讀。
攻讀預科就是為了進入理想大學,但預科學習也存在風險,如果學完預科后,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有可能不被學校錄取,更有可能導致升學失敗。所以建議大家在選擇預科之前一定要辨別仔細,三思而行。
提前批志愿報考注意事項
1、考生填報了“提前批次”的院校,如果沒有被錄取,不影響考生參加其他志愿批次的錄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錄取,就不能再參加其他批次院校的錄取。
2、志愿報考前尤其需要了解具體院校(專業)的錄取規則與錄取限制,這在招生計劃冊或招生章程.上均會有注明。
3、一些特定的院校及專業只在提前批次錄取,對相關院校和專業感興趣的考生一定不能錯過提前批次的填報。比如熱門的南科大、國科大,本科師范類院校及專業等等。
4、不要跨類兼報。提前批志愿有文理類、藝術體育類,投檔順序-般是文理類先于藝術體育類,建議只報考一類,不要跨類兼報。否則,無論錄取到哪一類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退檔。
三、淮陰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淮陰師范學院坐落于風景旖旎、人文薈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周恩來總理故鄉江蘇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江蘇省屬高等學府。 在60余年高等教育辦學歷程中,淮陰師范學院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為地方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秉承“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精神和“崇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堅持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領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高校”“省高校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示范基地”等國家、省級獎勵近30項。 學校目前擁有長江路、交通路兩個校區,占地近2000畝,校舍面積63萬平方米。設有17個二級學院,專業設置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普高生2萬余人,聯合培養在校碩士研究生近100人。 學校200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2007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作為省內三所試點評估高校之一,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8個師范專業通過教育部二級認證,其中小學教育專業作為全國首個師范專業認證試點,邁出了我國師范專業質量保障的第一步。學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37項;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省一流本科專業7個,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7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9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一流本科課程2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等4門,省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36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8個,省級以上教育教改課題項目等60項,省高等學校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7個;省級精品教材、省重點立項建設教材、省優秀培育教材等61部。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20余萬人,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領域脫穎而出,學校被譽為“蘇北教師的搖籃”。近年來,學生在“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披金斬銀。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就業率持續保持穩定,就業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淮陰師范學院坐落于風景旖旎、人文薈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周恩來總理故鄉江蘇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江蘇省屬高等學府。 在60余年高等教育辦學歷程中,淮陰師范學院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為地方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秉承“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精神和“崇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堅持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領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高校”“省高校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示范基地”等國家、省級獎勵近30項。 學校目前擁有長江路、交通路兩個校區,占地近2000畝,校舍面積63萬平方米。設有17個二級學院,專業設置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普高生2萬余人,聯合培養在校碩士研究生近100人。 學校200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2007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作為省內三所試點評估高校之一,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8個師范專業通過教育部二級認證,其中小學教育專業作為全國首個師范專業認證試點,邁出了我國師范專業質量保障的第一步。學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37項;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省一流本科專業7個,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7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9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一流本科課程2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等4門,省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36門;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8個,省級以上教育教改課題項目等60項,省高等學校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7個;省級精品教材、省重點立項建設教材、省優秀培育教材等61部。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20余萬人,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領域脫穎而出,學校被譽為“蘇北教師的搖籃”。近年來,學生在“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披金斬銀。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就業率持續保持穩定,就業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優秀人才輩出,古籍整理專家周本淳、宋代文學研究專家于北山、楚辭研究專家蕭兵、黨史研究專家程中原、魯迅研究專家閔抗生等都曾在這里工作生活。現有專任教師近1300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近20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20余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超過90%。教師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省教學名師2人,入選省“333工程”“青藍工程”“雙創博士”“紫金文化英才”等100余人,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哲社優秀創新團隊等省級及以上團隊19個;獲省自科優青4人;碩士生、博士生導師100余人。 學校建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校重點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21個;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生態學、數學、教育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現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設有院士工作站1個。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0余項,省部級項目31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0余項。《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與英國、美國、法國、芬蘭、意大利、臺灣等15個國家(地區)的60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分別建立了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聯合培養項目,與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聯合開展小學教育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效凸顯。與芬蘭于韋斯屈萊應用科學大學、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日本山梨英和大學、臺灣東吳大學、義守大學、玄奘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師生雙向交流項目20余項,特色項目“兩岸大學生運河文化體驗營”已逐漸形成品牌。2020年、2021年先后入選江蘇-加拿大高校合作聯盟、江蘇-韓國高校合作聯盟。近年來,我校赴境外學習研修交流學生1000余人,接待海外長短期留學生來校學習交流600余人。 學校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優勢,積極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全方位合作,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學校建有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文化創業產業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研究基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淮安分院、淮河生態經濟帶研究院、淮安鄉村振興學院、淮安電子商務學院等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多項決策咨詢報告被中央和地方政府采納。近五年承擔省“產學研”項目140余項,橫向與“四技”服務課題2200余項。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先后報道了我校服務地方取得的顯著成效。 在新的發展時期,淮陰師范學院將繼續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定*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持之以恒的發展決心、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朝著國內知名、區域領先的師范大學建設目標闊步邁進! 資料來源:淮陰師范學院院長辦公室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