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湖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安徽師范大學在湖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的分數在520至536分,位次為55408至6219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湖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20至536區間才能上安徽師范大學。
一、湖北考多少分能上安徽師范大學
1、2022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800名;
2、2022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歷史(歷史+政治)最低分需要5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19名;
3、2021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歷史(歷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8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215名;
4、2021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114名;
5、2021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物理(物理+(化或地))最低分需要55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114名;
6、2021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6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549名;
7、2020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627名;
8、2020年湖北考生上安徽師范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408名;
二、安徽師范大學在湖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安徽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56 | 6800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559 | 6219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34 | 39561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6 | 38201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538 | 36890 | 省政府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41 | 35050 | 省政府 |
2、2021年安徽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政治 | 本科 | 579 | 7859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582 | 7215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554 | 38717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57 | 37114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化或地) | 本科 | 557 | 37114 | 省政府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60 | 35549 | 省政府 |
3、2020年安徽師范大學在湖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一 | 553 | 37627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本二 | 520 | 55408 | 省政府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二 | 536 | 11375 | 省政府 |
為什么說民辦二本千萬不要上
1、學費太高
公辦二本和民辦二本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民辦二本學費較高,公辦二本的開銷花費是由國家規定的,但是民辦院校是自己定價,而且是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考生來說,報考民辦二本確實需要慎重。
2、師資力量較弱
民辦二本的師資力量總體來說和公立二本相比會更弱一些,但是開設的都是熱門專業,專業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
3、部分人的偏見
關于“民辦二本千萬不要上”其實是部分人的偏見,在很多人的潛意識里,認為民辦二本是花錢就能進去的,分數線要求不高,教學質量更差,但并不是所有民辦二本都是這樣的。
一本二本三本的不同
1、辦學層次
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間,其實層次不同辦學的水平也是各有不同,實際上在辦學實力上是一本>二本>三本這樣的情況,而這種不同的層次對于高校和學生而言,可以享受到的資源其實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2、學校的實力和水平
雖然同樣都是本科的院校,但是,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間的實力和水平是不一樣的,畢竟越高層次的實力自然也就會越來,學生們也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在高校中也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
3、錄取分數
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也會清楚地發現,其實越好的大學分數線也就越高,所以不用層次的本科院校在招生的錄取分數線上其實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們想要考上更好層次的大學自然也是需要更高的分數。
三、安徽師范大學最新介紹
安徽師范大學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部校共建新聞學院試點單位,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前身是1928年創建于安慶市的省立安徽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成建制遷至蕪湖。后又經歷安徽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皖南大學(劉少奇題寫校名)、安徽工農大學等幾個辦學階段。1972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郭沫若題寫校名)。2005年,蕪湖師范專科學校整體并入安徽師范大學。 在九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劉文典、周建人、郁達夫、蘇雪林、陳望道、朱湘、朱光潛、王星拱、楊亮功、程演生、陶因、張慰慈、丁緒賢、項南、許杰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先后匯聚在菱湖之畔、鏡湖之濱,著書立說,弘文勵教。經過一代代師大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培育后學、薪火相繼、言傳身教,砥礪出“厚重樸實、至善致遠、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淀出“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培育出“勤學慎思、質樸謙遜、知行合一、求實求新”的學風,凝煉出“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校訓。建校以來,累計為國家培養全日制高等專門人才近30萬名。 學校現有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學院等18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并辦有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學校學科涵蓋了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11個門類,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入選安徽省高峰學科6個,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2個,安徽省重點學科18個,省級學科建設重大項目3個。現有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本科專業88個。 學校現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安徽省重點智庫1個,安徽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6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安徽省工程實驗室3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線下課程3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雙語課程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1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 學校現有教職工2570人(不含“三附”),其中專任教師1793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1000余人。擁有“長江”1人、國家“杰青”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國家“優青”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9人、省政府“特殊津貼”11人,安徽“特支計劃”3人、安徽“百人”8人、安徽“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3人和講席教授4人、青年皖江學者7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40人和后備人選75人,共有在職的省級以上人才稱號(榮譽)教師450多人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8個,省級教學名師29人,省級教壇新秀41人。各類在籍學生5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7400余人、研究生6900余人、留學生290余人、成人教育生16000余人。 校園占地總面積202.4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7.0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4億元。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藏書豐富,種類齊全,現有紙質圖書303.17萬冊,電子圖書251萬種,電子期刊6.89萬種,數字資源101種,古籍文獻19萬余冊,古籍善本700余種,其中《洪武正韻》為國內唯一不配不補全本。學校辦有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和《安徽師范大學學報》《高校輔導員學刊》《學語文》《安徽師大報》等多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報紙。 學校是全國首批獲準招收公費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安徽省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心。學校先后接收60多個國家(地區)的長短期進修和學歷教育留學生5000余人次,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的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并與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在烏克蘭扎波羅熱國立大學設立了孔子課堂。擁有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碩士項目1個,校際聯合培養項目12個。 學校擁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中心、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教育部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全國智慧教學示范基地、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全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研究培訓基地、全國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安徽省特種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國家體育總局文化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足球D級教練員培訓考試基地、國家級大學生理科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社會組織教育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等社會服務平臺。 奮進新時代,勇擔新使命。學校正在高舉*新時代**思想偉大旗幟,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秉承“特色、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2352”發展計劃,忠誠盡職、奮勇爭先,知重負重、實干苦干,奮力朝著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加速邁進,努力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和*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安徽師大的智慧和力量。(更新時間:2021年11月)